富士康: 主动瘦身
2009-02-24卢旭成
卢旭成
2008年11月某个周三的下午,在深圳富士康工厂工作的小云工作满8个小时后下班了。这已经是她连续一个多月准点下班。以前她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八九点,连中午吃饭都要一路小跑,每个月才休息一两天。
小云走出工厂回宿舍,看到马路上人潮涌动,人声喧闹:有工友送别的,有一起吃麻辣烫的……小云记得以前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在工厂里忙活,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会那么热闹。
回到宿舍后,小云觉得有点空落落的。宿舍本来能住9个人,现在已经有4个床位是空的,她们有的是被裁掉的,有的是觉得没有加班费工资太低早早回家去了。剩下的5个工友也有两三个说要走的。但小云觉得,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连小云自己都觉得很搞笑,像她们这样的打工妹,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但现在人人开口闭口都说金融危机怎样影响到富士康的订单),富士康早就没有加班费了,自己每月只拿到800多元基本工资,刚够生活,略有盈余。不过现在要想找更高工资的工作,小云觉得有点难,因为以前工厂还在门口摆摊“常年招聘”,现在那个摊子也不见了,甚至听说富士康很多管理人员也被裁掉了。
小云不过是富士康中国大陆60万~70万名员工中的一个,微不足道,一转身就能淹没在人海里。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小云的遭遇折射了富士康这家全球最大的IT制造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其积极的自救。
分流精简
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IT销售市场的萎靡在所难免。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IT产品制造基地当然明显感觉到这股寒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液晶显示器、打印机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28.7%、-41%、9%和-4.5%,而去年前三季度相应的产品同比增长率还达到30.1%、37.7%、65.4%、16.2%和4%。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IT制造企业,也首先感受到其中的艰难。像富士康这样的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的时候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停掉相关的生产线,裁减一线工人。
早在2008年10月,富士康大老板郭台铭在全球主管会议中明确表示,要进行打三呆(存货、应收账款和闲置资产)行动,若景气未见好转,不排除有精简人员的计划。
2008年11月,陆续有媒体报道说富士康要大幅度裁员,甚至说在中国裁员达到10万人,《中国经营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探访报道中,像小云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11月28日,法国路透社消息,富士康计划在匈牙利裁员1500名,裁员人数高达富士康在匈牙利总员工数的一半以上。裁员之后,富士康在匈牙利的员工只剩下大概1150名。
2008年12月1日,富士康行政总经理暨商务长李金明公开承认要在中国大陆分流精简5%的员工,大概裁员3万~4万人。而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李金明并没有直接用“裁员”等尖锐敏感的词语,而是用“分流精简”。富士康人员分流的顺序是先海外和其他地区、后中国大陆地区,管理人员的分流也将先于一线员工,管理层分流比率为10%,一线员工分流比率为5%。
富士康人员分流的具体方案为:在征求员工同意的前提下,优先运行公司内部分流,将一些员工安排到订单较充足的子公司或者其他岗位,同时尽量实行弹性任务及休假制度,如允许停薪留职4个月,有订单就开工,没有订单就放假。
这被很多富士康员工称为变相裁员。因为富士康的基本工资只有七八百元,加班收入要超过总收入的一半。分流到没有加班的岗位、减少加班都意味着工人收入大减,工人纷纷离开。当然为了节约裁员成本,富士康优先裁撤入职不到半年的员工,补偿金额只是多发一个月的工资。
富士康为了保证其分流精简方案能获得主管部门的通过,还承诺为被裁掉的员工创建返聘机制,一旦市场回暖立即优先录用,而灾区员工、残疾员工和患重大疾病员工不在分流之行,并保障其任务机会和待遇不受影响,对于特别困难的员工给予一定救济。
搬厂和收缩
作为生产工厂,找到更便宜的土地、更低廉的人工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是其的追求之一。富士康也不例外。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富士康加快了工厂内迁的脚步,扩大了其在武汉、江苏淮安、山西晋城等地园区的建设规模。
据《武汉晚报》的消息,2008年10月29日,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负责人表示,在5月富士康一期工程顺利投产的基础上,将加快实施二期建设,以后富士康武汉工厂的员工由现在的3000人增至3.5万人。
富士康还把深圳的生产线搬迁到位于江苏苏北的淮安——一个传统的经济洼地。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一期工程2007年11月竣工投产,二期、三期也正在建设施工。截至2008年上半年,富士康科技城项目投资已达7亿美元,拥有员工约1.3万人。
2008年12月29日,《华西都市报》消息称,郭台铭准备将旗下16万深圳龙华工厂员工转入湖北武汉及山西晋城等内陆省份的厂区,而作为鸿海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的深圳工厂仅保留10万人。郭台铭计划把工厂大肆搬迁到淮安的重要原因是,按照有关政策,富士康在深圳作为享受优惠政策5年以上的大型台资独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将面临丧失免税的“特权”,而淮安当地政府为了留住富士康这个大企业,积极申请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8年3月获得了国务院批准。这样,富士康的免税特权得到了维持。武汉和晋城当地政府为了争取富士康的进驻也提出了很优厚的条件。山西是产煤大省、湖北是水电大省,都能很好地解决能源的问题。
同时,富士康也收缩了一些品牌业务。2008年10月,业界人士透露,富士康将暂停一切品牌业务,重新布局,可能退出主板渠道,专注OEM市场,不排除亦有人员调整。代理富士康品牌主板的国内渠道商也对外透露,富士康已暂停部分型号下单,同时开始降低库存,表现出了退出品牌主板市场的意向。这在主板厂家大都举步维艰的形势下不失为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