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09-02-24乔利英
乔利英
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就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学习效果就会大幅地提高。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可见,培养兴趣是把学生引向爱学、会学的必要环节。
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兴趣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关心他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与他们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心声,才能深刻体会学生们的要求,才能达到师生感情的交融。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时,以朋友的关系,与他们心心相印;集体活动时,成为他们的伙伴,平等相处;关心学生时,像父母一样关怀备至。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朋友。教师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成果”“哪位同学愿意资源共享一下”。当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如“你的看法与众不同,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老师为你鼓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再给予一些提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敢想敢问,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情境的创设,往往是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离不开生活,大自然是以数学的语言说话的,生活中随处都可见数学的踪影。心理学家皮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数学教育已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运用到数学中,往往会收到可喜的效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提问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的本节知识去计算操场上不可直接测量的旗杆的高度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和学生来到操场,学生分组讨论后,找出了正确的方法。有的小组竖立已知长度的木棒,量出它的影长;有的小组借助某个学生的身高,量出他的影长,然后量出旗杆的影长。根据这些数据,利用太阳光线平行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果。当时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并做了记录,像这样轻松的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动手操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从内心喜欢数学而乐于学数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提高学习数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学好数学的紧迫感。
语言生动幽默,展示数学中的“趣”味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一门学科,一般都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但也有“趣”可寻,只要用心探索,就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等具体化,能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幽默语言,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比如学生学习定理时,不管有无逆定理,拿来就用。教师可以问:“人有两只眼”,它的逆命题“有两只眼的就是人”对吗?学生从这有趣的逆命题中,领悟到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也让学生明白,一个命题要证明正确以后才可使用。
可见,一节让学生感到有趣的数学课,比教师苦口婆心空泛地对学生说“数学其实挺有趣的,你们学了就会发现它的有趣性”要强上十倍、百倍。而让学生感到有趣的数学课,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魅力上,尤其是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意识。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还需广大的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努力,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良好的教育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十里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