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成本与品牌之战

2009-02-24

台商 2009年2期
关键词:袜业精益袜子

【寒冬告白•民企】

制鞋、做袜子……大陆民营企业,与台商有着太多相似的基因:传统产业为主、中小企业居多、政府资源缺乏、生存困难重重。金融风暴大浪袭来,他们倒下了不少,但屹立潮头的居多。

精益生产抠出成本、转身内需市场打品牌,「奥康鞋业」与「梦娜袜业」的过冬生存样本,让我们看到了冬日萧瑟中勃发的希望。

奥康:高效率跑赢成本

「脸谱」

奥康集团创建于1988年,以制鞋为主业,并涉足商业地产、生物制品等领域,现有员工2万多人,拥有三大鞋业生产基地、五大鞋业品牌,为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

「困境」

材料成本上升15%到20%,劳动力成本因此上升了10%到20%;出口欧盟的产品被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订单数下降10%,利润率下降。

「对策」

成立「成本处」专门寻找生产、采购、库存中的浪费现象,推行精益管理。「经过标准化处理,生产一双鞋可节省成本1%左右,每年抠出的生产成本有望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祸不单行利润空间遭挤压

过去近一年时间,由诸多因素构成的成本压力卡得中小企业喘不过气来。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奥康亦不例外。

首当其冲的是原材料成本。以黏合鞋底用的辅料PU胶为例,从2008年初每千克19元(人民币,下同)涨到10月的21元,这仅仅是辅料,算上全部材料,奥康材料成本上升15%到20%;其次是劳动力成本,新《劳动合同法》实施,2008年奥康员工保底工资涨到1200元,劳动力成本因此上升了10%到20%。

奥康「成本账」上另一项重头开支是专卖店租金。奥康有3000多家连锁专卖店,其中50%为自营店。2007年,平均每个店铺租金上涨30%,目前每家店经营费用都在100万到130万元。

此外,出口欧盟的产品被征收16.5%的反倾销税、金融危机使国外消费市场萎缩、订单缩水、汇率波动等,也加大了奥康产品的外销难度。奥康的外销比例从2005年的30%下降到2008年的10%,订单数也下降了10%。

各种因素迭加的后果是,利润空间遭严重挤压。「尽管2008年销售额增长30%,但利润率在下降。」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说。

跑赢成本 精益管理求生存

「对处于过度竞争行业的制造企业而言,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很难转化为持续的、大幅度的终端商品价格上涨,关键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能否跑赢成本上升的速度。」王振滔指出。为了严控成本,奥康专门成立了新部门「成本处」,制定新规,杜绝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推行精益生产。

比如,规定每双鞋刷的胶须控制在20-25克,超出的用胶量由员工自己埋单。「制鞋过程中每一处细微的浪费,乘以庞大的产量基数,都是惊人的数字。」 奥康鞋业成本处处长黄志文说,至今,奥康鞋业成本处已分别对皮料、线、胶水和辅材的用量制订了四大标准,如生产鞋帮时剪掉7毫米里皮,这样的细节处理不仅便于黏合,每双鞋还节省成本0.35元。「经过标准化处理,生产一双鞋可节省成本1%左右,1年下来,每年抠出的生产成本有望超过1000万元!」黄志文说。

精益生产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益生产并不需要投入新机器,只需重新规范生产流程。」黄志文介绍,以前裁断、针车、成型等环节都各设一个车间,鞋子从原材料到成品鞋要辗转数个车间,存在「等待浪费」、「搬运浪费」、「库存浪费」、「过量生产浪费」和「缺货浪费」等;而现在所有生产环节都集中在一个车间完成,员工平均工作效率提高5%,原来要15天生产的一批订单现在只要7天。

除了管理挖潜,采购环节也成为奥康降低成本的努力方向。「我们一直在降低库存,现在1个月的库存量,较之以前已经下降了将近50%。」此外,奥康利用其遍布大陆的3000家连锁专卖店使网络商城实现网上零售与网下零售互补,「消费者在网上订货后,奥康将订单直接分配给离消费者最近的实体店完成订单,形成最快的物流配送。」这大大降低了传统商务流程的人力、物力成本,利润空间更高。

梦娜:转身品牌 「精耕」400亿内需市场

「脸谱」

全球最大的袜子及袜子材料生产企业,有员工5000余名,年产袜子5亿双,2007年销售额近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销7300万美元;2008年销售额料达10亿元人民币。正筹备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困境」

2008年袜类企业成本上涨15%,库存压力增大,交货周期不定,3000万元人民币利润蒸发。

「对策」

跟客户谈判加价8%,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进行通路扁平化改革,将销售网络直接伸向终端;开专卖店,转售高档礼品袜,提高产品附加值。

3000万元利润「蒸发」

梦娜年产的5亿双袜子中有六成出口,以出口美国最多,超过产量1/4。但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消费市场的萎缩也让大洋此岸的梦娜袜业打了个「寒颤」。「2008年1、2月开始感觉到次贷危机的威胁:部分美国客户货款拖延;下单客户也一反常态,从催交货变成让我们晚交货,因为还有库存。」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谷音说。

同时,2008年上半年,占原材料成本3/4左右的棉花、氨纶等价格上升约20%,使总成本上涨10%~12%;劳动力成本人均上升约300元/月,加之人民币升值等,2008年袜类企业成本已上涨15%。近日,梦娜公司一改「接单后由计划部分到分厂完成」的做法,将产袜机平均分到6个分厂,接单后公布,让分厂竞标,谁出最低价谁拿单。

宗谷音表示,2007年已预计到次贷危机可能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开始将出口转向丹麦、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但目前金融危机已波及欧洲,又将争取海外销售的精力放在南美洲、非洲和中东等地。尽管现在的利润率仍保持10.06%以上,但预计2008年的成本上涨将使3000万元利润蒸发,「以前的高利润被抹平了。」

弃部分外单投内需市场

为了争取主动,在很多同行为拿到订单拼命压价时,梦娜主动放弃一些平时交付款项不及时、随意改变数量和交割时间的几十万双的国外订单,以腾出产能,专注于大客户。「小客户抵御风险能力弱、要货不稳定,随时可能倒闭,且压价很低、利润很少。」宗谷音说。2008年10月,梦娜跟PUMA、GOLD TOE、POMPEA、KETTENBACH、PHANTOM等战略合作伙伴签订新合同前明确:在满足他们「缩短采购时间」要求的前提下,产品出口单价提高15%。经过几轮艰苦谈判,双方约定将单价提升8%。但即使加价8%以后,出口利润率仍因成本上升而被压到低点。此时,宗谷音开始将目光投向内需市场。

目前大陆的袜业市场还没有哪一家企业的市占率达到3%以上,除了商场有少数高档产品之外,袜业也还没有外资品牌进入。每年大陆袜业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给企业留下相当广阔的空间。「我们在2006年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在江西设厂,针对广大农村市场生产中低端袜子。但在国外市场还有广泛的合作伙伴和销售网络,所以把盘子分均衡一点比较保险,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

与本土许多纺织企业一样,长期的OEM也让梦娜在大陆的知名度不高。现在重心要转向内需市场,这让宗谷音铁了心做品牌。为配合内需市场营销,2008年梦娜在通路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此前,梦娜95%的内销靠批发和大型超市。现在除了批发市场保留省代模式,其它市场都进行管道扁平化改革,将销售网络直接伸向终端,确保与终端的直接接触。此外,梦娜还在浙江开设7家150平方米的专卖店,袜子除了功能性日用品外还被赋予了礼品的涵义,进一步拓展品牌内涵。

猜你喜欢

袜业精益袜子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全球疫情下一双袜子的“逆袭”
袜子叠成“豆腐干”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大唐袜业品牌价值评价研究
袜子
厚植精益文化离不开领导干部“四先三进”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诸暨发布中国首个袜业指数体系
辽源袜业 小产品 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