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地求生 台商迎战「最坏时刻」

2009-02-24

台商 2009年2期
关键词:鞋业台商企业

【寒冬告白•台商】

订单缩水、银根被抽、员工闹事,外销企业的这口气,还能延续多久?

紧跟政策、专注内需、多角经营,内销企业怎样分羹大陆市场?

台商携手、联盟经营、分工协作,抱团取暖的方式能否抵御风寒?

「现在还不是最坏时刻!」生死关头,绝地求生,主动出击迎战,台商已别无选择。

「此行是抱着抢救台商的心情前往,希望台商能安然度过年关!」

2009年1月7日至10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右图)首度以海基会的身份前往大陆探访台商,他以四天三夜时间横扫深圳、东莞、广州、南京四个城市,零距离了解台商经营困境,并针对当下台商困境提出了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提供台商融资便利、采用贷款延展方式纾困优质企业、降低税费和企业经营成本、惠台措施尽速落实到各地方执行等意见。

「更坏的还在后面。现在很多企业都缩小规模硬撑着,只有过了年关,等2009年开工后才知道具体会有多少企业倒下。」深圳台协会长黄明智说。

「只有退潮的时候,才能看清楚究竟谁在裸泳」。金融海啸大浪袭来,那些在经济高潮时享受「水涨船高」好处的台商们,都在承受着海啸荡涤的巨大震动,有人翻船落水,有人颠簸逐流,也有人踏浪前行——危难时刻,台商的生存状态正在产生明显的分化。

困顿中的求生呼喊

「台商电子业外销从现在到2009年6月份之前,想都不要想,订单至少减掉一半以上!」这是不久前的台企联第一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上,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叶宏灯的开场白。

凝重的气氛中,南通台协会长刘璟芳、昆山台协会长苏来得也相继发言。「我掉了70%的订单,贷款也被抽,不得不进行15%左右的裁员。」刘璟芳说。金融风暴让订单大幅减少,而高额的裁员补偿和各项税费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加之贷款被抽减,「快要受不了」的她,为了几百个员工和家庭,只能苦苦支撑。「我们创立了三四十年的企业不容易,但是让它倒掉却很快。就算把厂关了,还是要付几百万的费用。」与刘璟芳有着相同终端客户的苏来得,也感同身受:「我们的体制和运营都没有问题,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所以急需要舒困。」

全国台企联副秘书长、张家港保税区精工光电董事长陈锦龙,也是100%外销的电子行业,「我的产品大多是给友达、夏普、日立配套,现在订单只剩下二三成。还好我早有预感,从2008年10月就开始逐步支遣员工,现在只剩下300多。但就是这样,我一个月的员工基本费用也要将近100万人民币,撑半年就要600万。」

日益凶险的劳资对抗

景气难熬,劳资纠纷也愈演愈烈。一位从事传统制造业、拥有数万员工的台商的经历,也许颇具代表性。

自2008年6月以来,他的工厂每隔2-3个月就有一次员工闹事,他们分头行动,拉白布条、关门、关电闸、挡车子、游行等各有分工,极有组织性。一些不法律师还在工厂附近租办公室,有计划性的指挥工人搜集打卡卡片、财务运作表等所谓「证据」。对这种有图谋、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维权」,台商毫无办法,只能认输赔钱了事。

「劳资纠纷中有太多的东西,已经涉及道德法律层面。黑律师、黑中介的推波助澜,很可能让劳工问题成为压倒台商的最后一根稻草。」叶宏灯说,很多台商以绩效奖金的形式发放了加班费,但由于无法与加班时间一一对应,还是遭到控告。

刘璟芳呼吁:「企业已经在输血了,劳动法能否在经济危机下有一定的弹性调整,放假在家的工人能否只给生活费?保险额度能否降低一些?」陈锦龙也认为,2009年原有的劳动法标准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比如养老保险照付的情况下停薪放假;或根据订单情况按周付薪等。

决定生死的资金流量

「台商遇到的一切瓶颈,归根结底还是资金问题。只要资金注入,大部分台商还是会生龙活虎起来的。是大环境的问题,不是企业的问题,救一下就活起来了。所以我提议建立台商舒困基金,扶持部分优质企业。」陈锦龙指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资金链的顺畅和连续,但眼下台商普遍遭遇订单缩水,账面亏损不可避免。而银行一旦看到企业报表亏损,通常就会抽减贷款份额;银行雨天收伞,工厂本来就不稳定的接单生产更加雪上加霜,加之遣散员工也需要付补偿金,台商就会陷入资金入不敷出、岌岌可危的恶性循环。

东莞台协会长叶春荣提到,根据大陆法规,企业在缴交一笔中央级的土地使用税后,地方还会课征土地使用费,等于被剥两层皮。希望官方能税费合一,降低台商经营成本。

陈锦龙(左图)提议增加台商的融资管道,比如放宽房产土地抵押贷款额度,增加新旧设备的融资、公司法人或股东的私人财产及库存材料的抵押贷款、应收账款的融资等。一直守法经营的企业到期无法偿还贷款时,应视具体情况予以协助或放宽期限;银行审核时应以担保品是否足够作为主要依据,以公司账面情况为次要依据;各项税费,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予以适当减免。

「要把现有的台商支持好,这些基本面很好的台商企业现在遇到了问题,你只要支持他一下,他就可能转过来。困难的时候你不拉他,很小的一个资金链的问题就可能绊倒他,再起来就很困难了。」作为全国台企联的副秘书长,陈锦龙一直都在与各地台协会长密集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在各个场合为舒困台商积极发声:「我们希望能够双管齐下。一方面直接向国台办等主管部门反映,另一方面由台企联发文给各地政府和台协、台办,陈情台商最感痛楚的融资、税费、劳工等问题,恳请他们的协力支持。」

内需市场的突围之路

与前面几位外销台商的焦灼相比,上海台协会长李茂盛则显得从容了许多。他从事着10个不同的产业,除了其中一个产业——高质量手套每月外销日本300个集装箱之外,其余9个产业——集装箱运输、房地产开发、加油站、生产车用汽油、驾驶学校、医院、健康食品、水产养殖公司及农业相关产业(有机农业、盆栽等),无一不是瞄准了具有商机潜力的大陆内需市场。「(这么多产业都是)一两年做一个逐步发展起来的,我都不管理,只要会赚钱给我就好了。我建议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都来做内需市场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可以分担风险,稳定成长。」李茂盛显得信心十足。

无独有偶,西安台协会长孙芳山(右图),也是一个集食品餐饮、房产开发、鞋业制造、酒店经营等多行业于一身的多角化实践者。尽管他笑言因为金融危机,鱼翅的销量减少了1/3,楼盘推出后的销售也不是十分理想,鞋厂的订单也有下降,但总的来讲「影响不大」。如何因应?「成本、成本、成本!」他一连说了三个成本。「精算、控管,小到一包西红柿酱、一张餐巾纸,大到人力精简,严控成本才能度过难关。」另外,质量的标准化和不断创新也至关重要。「市场虽然大,但是墨守陈规,一样会失败。」孙芳山说,除了肯德基,他正在考虑代理新的餐饮品牌,引入新的时尚餐饮理念。

谈及自己在20多年前从单纯的制造业转身服务业,孙芳山也深有感触:「外销和内销的思路截然不同,讲的容易实际很难,要有勇气和魄力,必须跨出这一步。」他认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含量低,早已成为夕阳产业,台商在这一块也面临着本土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已经不具优势。

与孙芳山艰难而成功的转型经历相比,天津康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易升,则是从进入大陆伊始,就已经瞄准了经济政策的主要扶持方向——三农政策和内需消费。「1999年我就开始做订单农业,结合大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并在2006年成为天津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是多年来坚持在农业行业经营的成果。」同时他还响应大陆「提升普通民众消费水平、为最基层民众服务」的倡导,把便利店结合餐饮服务引进小区,在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帮政府实现了小区服务功能。林易升说,自己始终密切关注大陆政策的主导方向,顺应时势才能借力发展壮大。「大陆市场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以内需为主开拓市场,是台商的突围之路!」

抱团取暖连手突围

景气急冻,寒风凛冽,「抱团取暖、连手突围」成为当下台商生存救赎的希望。作为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的总代表,台企联已经开始行动。会长张汉文指出,将充分发挥台企联产业升级功能委员会的作用,正在推动成立台企联鞋业联盟小组,并计划推动家具业、食品业、农业、服装纺织、房地产等联谊小组,重点做好协助台商升级转型和产业转移的工作。

「我笨鸟先飞,先放第一炮,带着大家看看在鞋业这一块是否能探索出一条路,有了经验我也愿意分享给其它产业。」作为鞋业联盟小组的负责人,台企联副会长于曰江,一方面为1600多家鞋业台商仅剩500多家而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也对未来鞋业联盟的发展充满信心。「单纯做外销已经很难生存,制鞋业的台商们要赶快做反转。」他认为,整合了多家台资鞋厂的「诚达鞋业批发创新园区」将成为内销市场的突围之路。

于曰江现任广州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有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重经验的他,对台商转型有着冷静理性的认知:「由工厂一步到位变零售,太难,风险很大。从外销转内销先做一半,由批发开始,比较容易达成目标。」他说,「诚达鞋业批发创新园区」将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与国际接轨,引进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设计专才,并联合中国皮革协会、制鞋协会、台湾外贸协会、鞋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培训内销供应链人才,让人才培养专业化。同时引入IT 管理系统,实现单品管理的追踪制度,成立贸易公司,构建远达边贸的通路系统,「单打独斗没出路,团结就是力量,抱团取暖才能撑过寒冬!」

注意!困难企业2009年之内可缓缴社会保险费

近日,大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中,提出「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

「五缓」是指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5项社会保险费;

「四减」是指阶段性降低除养老保险外的4项社会保险费费率;

「三补」是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困难企业稳定岗位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以及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给予补贴;

「两协商」是指困难企业不得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对确实无力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双方依法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它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困难企业必须符合相应条件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困难企业是否能享受到缓缴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政策,必须符合相应的条件,也必须经过当地人民政府的严格审批。

「困难企业」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但恢复有望的;二是已制定稳定就业岗位措施且没有裁员或少裁员的;三是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国家限制的行业和企业除外);四是已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除此之外,省级政府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其它有关条件。

养老保险不能降低

通知还规定,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地区,可以在2009年之内适当降低企业这4项社会保险费率,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地区既可以考虑4项社会保险费率同步下调,也可以考虑对其中一项或几项下调;但费率调整适用于统筹范围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具体降低的幅度由统筹地区根据基金结余情况确定。

《通知》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部分失业保险基金,对困难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时提供的一种阶段性补贴;岗位补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遇到困难,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时提供的一种阶段性补贴。

两项补贴的执行期为2009年内,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两项补贴中的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据预测,上述措施落实到位后,可在确保参保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为企业降压减负上千亿元,稳定上千万个企业职工就业岗位,对保持当前就业局势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鞋业台商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鞋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外贸鞋业发展的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论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的鞋业销售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浅析温州鞋业频遭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兩岸最快訊息傳遞管道 台商雜誌滿十三年 建立四地商業交易平台 同一刊號同步發行
台商會長齊聚台北挺國民黨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