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思考”点亮数学的生命

2009-02-24袁艳梅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1期
关键词:除数小数人间

袁艳梅

笔者作为数学课程内容的实践者,近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吗?不!应该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教师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的“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让思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一、激发思考的热情

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数学教育。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严重地受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观的支配。

教师为了圆满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唯恐学生不会,总是习惯于过度分析,学生也习惯于反复操练,以教师牵引式的思维直接代替学生独立有效的思维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变得不会思考,不能思考,这是很可怕的。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努力创设思考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旧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主动地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扩展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当学生沉浸于思考之中时,教师要善于动用激励的语言、激励的情感、激励的动作,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并用亲切的话语提醒学生,要通过 “艰辛”的努力,问题才得以解决;试想,当问题得以解决的时候,学生思考的过程及成果所带来的迷恋和喜悦,会给其增添新的欢乐,赋予思考以高涨的精力,这也正是学生继续思考、乐于思考的无穷的推动力。

二、宽化思考的空间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成绩,这就趋使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备课时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这种教学行为也逐渐形成了习惯,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殊不知,正是教师过分的“深入浅出”,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窄化了他们思考的空间,削弱了思维的挑战性。

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的教学片断。

第一位教师出示3.6 ÷ 0.24的竖式后,提问:这也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回想一下,前面我们碰到这类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

师:那这道题该怎样转化?

生:将除数0.2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24,再将被除数3.6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

师:那3.6的小数部分只有一位,该怎么办?

生:在末尾补上一个0。

教师板书后提问:接下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第二位教师出示3.6 ÷ 0.24,提问:这也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能不能算出得数?自己可以试试看。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辨析,直至顺利完成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有效建构。

对比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不难看出,第一位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于转化这一层面,并为此作了巧妙的引导,学生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不必思考就可轻松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吗?而第二位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在深入思考后或许得出的结论会偏离轨道,在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中,终于完成了对除法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师没有给学生设置一节节的台阶,而是保证思考的时间,开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去尝试,去交流、去讨论、去辨析,或许他们会走些弯路,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更有挑战性,学生也会被数学思考的魔力所折服,也会发现数学思考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产生自觉思考的意识,使数学思考能力逐日得到提升。

三、指导思考的方法

学生头脑不会自发产生数学思考,要做到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有了教师的指导,学习活动就不会盲目进行,就会增强目的性和实效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多种数学思考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努力多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统计、归纳、演绎等。旅游团23人去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答案?住3间3人间,8间2人间;7间3人间,1间2人间……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都是没有经过深入和缜密的思考,随意说出来的答案,也并不去细想是否还有其他住法。此时,教师不妨将这些凌乱的答案板书出来,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至此,学生初步体验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但仅此还不够,教师可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将黑板上所有的住法擦去,问学生:如果现在让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有哪几种答案呢?能否所有的答案都找出来,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以此推动学生二次经历思考过程,这是学生重新调整思维路径,达到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的重要经历,也是思维由点到线至面的“集结”过程,是思维品质优化的过程。

四、反思思考的过程

数学学习的目的,与其说它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倒不如说它是“数学式的思考。”因而,每堂数学课要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把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在课结束之时,引导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先把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再借助纸和笔把思维过程用画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利用直观图找到点和间隔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了原问题。学生在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再一次把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形结合和转化,真正抓住了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思考是一种搜寻更广、潜入更深、更富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深刻的理性认识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无疑应该成为照亮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支“火把”,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积淀有力提供动力保障。

(江苏省通州市五接小学)

猜你喜欢

除数小数人间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人间第一情
春满人间
失踪的小数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如何在除法估算中求近似数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