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应用记忆规律 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009-02-23周婉珊

中学生物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艾宾浩斯荔枝记忆

周婉珊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记忆和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那么,在高考备考中,怎样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呢?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并不是在任何时间复习,其效果都一样的。有些学生很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这除了与其本身的智力因素有关外,与他们没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1.1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记忆和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1)。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针对这一规律,学习者在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这比等忘得差不多了才复习,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可根据不同知识材料,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及时复习。

例如在第一轮复习的课堂上,当教师精讲完“神经调节”之后,可以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梳理刚复习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堂上小测。学生在小测的过程中,就可对已储存的信息及时地加工了一回。而在高考前的强化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限时训练——对答案——学生自我反思、小组讨论——教师选评”的模式,在“学生自我反思”一环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列出涉及的知识点,马上翻书看相应的内容。这样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就有较深刻的印象,不容易忘记。另外,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养成当天学的东西当天消化、当天复习的好习惯。

事实证明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识记后及时复习,复习起来就“事半功倍”。

1.2间时复习

艾宾浩斯的研究还表明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这是因为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摄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所以,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中间有休息,克服识记过程的抑制干扰。

复习“减数分裂”这一重要的、难懂的、联系面较广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建议学生分三阶段进行复习:第一阶段弄清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第二阶段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第三阶段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作比较。每复习完一阶段就休息一会儿,再复习下一阶段;或者把这三阶段分别安排在睡觉前和醒来后复习。睡前复习可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使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而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这种做法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可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影响,增强记忆效果。

2激发兴趣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我们自然就会记得牢。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有兴趣的事情才能唤起人们的“注意”,才能在头脑中被保留下来并转入短时记忆中。复习课中接触的基本上是旧知识,部分学生难免会失去兴趣,课堂上不集中精神。因此,在高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可创设问题隋景,引导学生发现矛盾,产生适度的疑虑和困惑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如在一节高三物理班的理基生物区级公开课中,内容是复习几种育种方法。任课教师在刚上课时,向学生们介绍:“一颗西园挂绿荔枝在去年的增城荔枝节上售价为十万元”,此话一出,全班学生马上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然后老师再抛出下面问题:现有西园挂绿荔枝两纯系品种,一种颗大(A)味酸(B),另一种颗小(a)味甜(b),假如你是育种专家,请你想办法解决下列问题:用什么办法能简便地获得最理想的品种?通过什么途径能缩短育种的时间?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若想获得果实颗型更大的品种,该怎样处理?可以培育出能产生牛奶的荔枝吗,

在这节课中,教师选取了学生们都很熟识的“荔枝”作为研究材料,但是“西园挂绿荔枝”的售价却与市场上常见的荔枝的售价相差那么大。这样教师就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了。然后教师再用一句“假如你是育种专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思考,表现出高度解决问题的热情。再者,教师设计的“可以培育出能产生牛奶的荔枝吗?”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相信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们想忘记这节课的内容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激发兴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3尝试回忆

“尝试回忆”就是在头脑中把学过的知识回想一遍,有人称这为“过电影”,这是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思考的方法。心理学实验表明,尝试回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好。

3.1通过回忆,加深记忆

有些教师喜欢在复习课中从头到尾地帮学生去归纳总结。其实既然是复习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学生都已学习过,那么课堂上就应适当地给予学生尝试回忆的空间和时间,对于较难回忆起的知识,老师可从旁引导,甚至指导学生翻阅课本或笔记。

例如在复习对比不同育种方式时,教师可先给出表1。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各种育种方式的依据(原理)、方法、主要优点,根据学生的回忆反馈,及时纠正或予以肯定,再要求学生填写表格。这样的复习效果比只由老师如数家珍般罗列出知识点要好得多。

通过尝试回忆,一方面让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学习兴趣盎然;同时,学生经过校对核实,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以便再着重记忆那些生疏的材料,使下一次复习更有目的性。另外,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成绩作出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

3.2联想回忆,整体记忆

艾宾浩斯认为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独立的内容容易遗忘。所以学生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教师在要求学生回忆的过程中,还可引导学生把内容相似、相近、相反和有因果关系的材料联想起来,从而使众多的材料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如在进行“蛋白质”专题复习时,让学生以“蛋白质”为核心,通过联想,回忆书本上与蛋白质有关的内容,如: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样性;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教师可把有关“蛋白质”的内容可整理成如图2所示知识网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充分的思维活动,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俄国生物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根源”。的确,只有把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记熟了,才可能在解题中灵活运用。事实上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2008年《广东高考生物考纲》中,有不少的知识点是需要识记的。所以说,虽然生物高考备考中,复习是不拘一格的,但是复习的过程应符合人的心理特点,合理地应用记忆规律,尽可能地克服遗忘,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猜你喜欢

艾宾浩斯荔枝记忆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试析艾宾浩斯记忆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记忆中的他们
荔枝熟了
记忆翻新
到底谁大谁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