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话语中的香港影像传播
2009-02-21李强杨丽
李 强 杨 丽
香港影像作为华语影音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光芒演绎着一幕幕色彩缤纷、悲喜交融的生活景观。在以商业诉求为主的大众电影工业系统中进行着艺术表达的香港影像,在结合其本土地域文化内涵和底色对影像表达诉求做出积极探索的同时。也力图在后现代语境的深刻影响下对传统类型片加以变革改造。本文将结合香港后现代影像书写特点,以具体影片为切入点,试图探寻当前香港影像新的发展图景。
一、现实生活的解构——游戏人生
香港特殊的历史进程,使其具有区别于内地和台湾的文化属性和情感皈依。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或离或近、“无根”与“寻根”的身份迷失,这些都使得港人形成特殊的民族文化矛盾心态。周星驰无厘头影片便是在大众消费文化影响下催生出的后现代生动影像。
从《武状元苏乞儿》到《大话西游》再到《国产凌凌漆》,运用戏仿原理对传统和现实解构,削平历史深度感,消解崇高,以荒诞来替代正说,通过拼贴来完成所谓的艺术表现。在《武状元苏乞儿》中,影片将生活中诸多人们习以为常之事分离、矮化,设置于特定的荒诞稀奇情景中,导演陈嘉上通过苏乞儿及周遭人等的嬉笑怒骂,拳脚功夫和“坎坷”经历,于不经意问,改写着现实原貌,对虔诚、永恒、持久和坚韧等元素“降格”,从而在解脱羁绊和粉碎禁锢中获得自由的愉悦。
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色彩不仅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浓墨重彩,同时还体现在语言的狂欢重塑中。无论是《大话西游》还是《唐伯虎点秋香》,处处可闻融网络词语、流行歌曲、英语和经典对白于一体的搞笑语言。如在《大话西游》中的一个场景:孙悟空为了和牛魔王的妹妹成亲,欲把其师傅唐三藏作贺礼吃唐僧肉,在师徒二人及观音菩萨的争辩中,孙悟空说道:“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救命啊!!”在这种彻底脱离原著面貌的语言对话中,观众不仅获得了暂时的笑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机械性和卡通性的叙事方式让人们在虚幻的影音世界中得到无穷的精神力量——对现实的完全颠覆,对权威的全然否定。
二、叙事语言的裂变——碎片图景
在构建后现代影像世界的过程中,碎片化的拼贴和破碎化的情感在香港影像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呈现出失落的伤感和伤感的失落。王家卫在香港众多电影导演中正在用自我独特的眼光洞察着现时态的香港:嘈杂拥挤、灯霓酒绿的摩天大厦,狭缝中窥见一片灰色天空的旺角,灯影恍惚的酒吧夜店和行色匆匆、疲于生计的人群,王家卫运用这些代表性元素组接成一副本色图景。
《重庆森林》中游荡着的斑驳夜色,孤寂而又渴望热情的欲望心理,《东邪西毒》中被寓意为现代繁华都市没落衰败的沙漠荒野,《春光乍现》中远在异乡飘零无根、游走不定的生活境遇,都在不经意间诠释着后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给香港带来的种种奇异色彩。王家卫所塑造的人物,“他们是永远在等待生意上门的杀手,他们是在街上逛来逛去的警察,他们是无所事事的阿飞……王家卫的视野,总是投向这些和传统意义上的正常人稍显不同的人群,他们没有名字,没有家人,没有同事,似乎游离于这个社会之外。”在他们身上,“都市不适应症候”,即人们的无力感、渺小感、孤寂不安以及游离于主流之外等皆映射于每一个人灵魂深处。传统电影叙事语言的悄然裂变,正在拆解着港人原本笼罩在殖民气息中的行为范式,正在破碎着港人既有的思维惯性和审美规律,正在营造着具有王家卫叙事风格的碎片图景。
三、边缘题材的拼贴——多元呈现
后现代文化宣扬对客观现实的根本怀疑,不相信人类能通过理性手段达到对现实的一致的理解。作为香港电影的领军人物,更作为后现代文化的影像实践者,关锦鹏以细致有味的艺术风格和婉约质朴的表达方式将角落人群塑造为多元镜像中的组成元素。香港特有的文化进程,特有的文化底色,使关锦鹏的电影具有唯美而多维的审美感知与体验,从《胭脂扣》、《阮玲玉》到《愈快乐愈堕落》,真实与似幻,凄婉与哀怨充盈于其中,诠释着关锦鹏眼中的后现代文化特质。创作于1997年的《愈快乐愈堕落》以粗犷不羁、酣畅淋漓的泼墨写意手法架构着“三段回旋体”的现代结构,“两地花,,式的女主角,时空交错、暗影晃动、浮躁不安。影片配以黄耀明低沉沙哑的磁性嗓音,带来的是一丝哀伤、一丝诡异和一丝绮丽,使观众陷入特定氛围之中。边缘题材的拼贴,以多元视野解读,雕刻着或隐或现的人物精神归宿。关锦鹏以独有的文化意味探寻着香港文化身份,挖掘着属于自己的那座城市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