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大众艺术
2009-02-21李海林
李海林
摘要:现代社会,艺术已经走进了大众化的时代。本文就试阐析艺术的大众化的趋势,说明现代社会的艺术泛化所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审羡化的这一发展变化。
关键词:大众艺术;艺术;生活
在今天,艺术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经不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等经典的艺术门类,而是一些新兴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连续剧乃至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可以说,今天的艺术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等与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严格界限的社会空间与生括场所。在这些场所中,文化活动、审美活动、商业活动、社交活动之间已经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了。
大众艺术是应运时代而生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世界经济的繁荣、信息传递的快速便利,使得国际上的艺术文化借着这些媒介与力量迅速传播出去,在众多地区,可以看到世界艺术形态的同一性。艺术由封闭狭窄的精英文化走向广阔而具体的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也借助艺术而趋于审美化。大众传媒一方面要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大众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声音和图像使艺术形象更加感性直观,通过复制技术使艺术品批量地到达消费者,这种复制技术正与艺术的浅藏性遥相呼应。艺术的泛化已经不可忽视,“艺术”必然要走到大众当中来,这是由于“艺术”必然要大众来消费。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无疑最为“亲密”的,如果不显现出生活,或者说没有生活,艺术作品也就不复存在。“生活”虽然从来不是艺术,但在“艺术的生活”中,艺术本身就是生活。美的意识和观念绝非一成不变。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美的价值观与标准。艺术作品的风格也会随着社会生括的变化而更新,甚至蜕变。两者相互敌对、相互斗争,极力争夺着文化的主导权,虽然斗争着,两者却又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种雅俗合流的文化大趋势。
在艺术形式中,以中国的盘扣艺术与花结艺术为例。盘扣与花结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中的组成结构之一,在流传千年的手工艺传统中,这个小小的服饰主题被聪颖而勤劳的人们开拓成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国人从生活中学会在绳索上打结,经历了几千年文化与历史的洗礼,无论是从实用到装饰,还是装饰到符号,它的意义与范围早已超出了服装实用的层次,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盘扣的形成,是中国服饰审美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中国服饰重意韵,重内涵,重主题,重简约之中的服饰趣味等特征都在一个小小的盘扣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富于东方造型形式特征的盘扣,往往在一个十分简洁的服装款式中成为点睛之笔,形成色彩的对比,形状的对比,疏密关系的对比,手法简单却能收到十分有效的装饰效果。至此,人们可以看出,其形成与普及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与民族文化心理及各种艺术传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之下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手工等传统艺术达到极高境界的典型体现。而这种深入民间的艺术更多的体现其大众化的特点,而其艺术的经典性也正是由这种艺术形式的广泛性为之证明的。其泛性的特征融大众与经典于一体,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使得大众在作为一种接受主体上来说产生了一种共鸣。泛化的过程正是艺术普及的过程,更是大众接受主体审美意识提高的过程。
总结
高屋建瓴,雅俗共赏。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许多基本问题必须联系艺术接受才能得到理解。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今天,艺术已经不是少数人的游戏,它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式这种大众化的趋势才使得艺术不仅为圈内人士所欣赏,而且为广大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唯有艺术被大众所接受了,它才能有稳固的根基,才能更好的发展,也正是基于大众审美的提高,艺术本身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