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老子》散文艺术研究探略

2009-02-21侯发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老子研究

侯发迅

摘要:研究者对《老子》散文艺术的文体情势、情绪内在、艺术特色与文章风格等举行探究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临20世纪的《老子》散文艺术研究状态作了扼要回首,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了评说和展望。

关键词:《老子》;散文艺术;研究;探略

20世纪初,诸子学郁勃,“以子证经”的学术传统被突破,《老子》及先秦道家学统得到重新审视。本世纪的《老子》研究大略上围绕两大题目睁开了频频热烈的讨论:一是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一生里籍考证、篇章辨伪及校注,二是《老子》哲学头脑的探究。老子的哲学头脑弥漫着辩证法的伶俐,深不行测,因而,“五千言”的真谛,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老子其人其书蜃楼海市,纷纭之议两千年,迄今也很难说已真正管理,但是《老子》成书当晚于《论语》,定稿约在战国初期;全书头脑理论一向,文体文风同等,大要出于一人手笔,则取得了大略同等的意见。较之于哲学头脑研究的繁盛,《老子》文学研究尤其是散文艺术研究要寥寂得多。80年代曩昔除了鲁迅《华文学史纲领》单列“老庄”一章略加论列外,大多只是只盲片语的涉及,缺乏体系深入的研究。80年代以后随着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老子》文学研究引起了学界的细致,出现了一批比力体系的研究效果。纵观20世纪的《老子》散文艺术研究,主要会集在文体情势、艺术特色和文章风格等几个方面。

一、文体特性研究

《老子》虽为语录体却无对话与局面形貌,也无设教授学的痕迹,是更为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今本《老子》八十一章,结构完备,文辞简练,大要有韵,体近诗歌。加之“玄之又玄”的哲学头脑,使“五千言”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对《老子》诗性特性的相识履历了一个由含糊到清楚的历程。鲁迅指出《老子》“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第三篇《老庄》),以为其之以是考究用韵,是为了供人诵读列传。张振镛以为:“其文理精而词简,同等而有韵,盖冲口而出,自有声律”,以为《老子》用韵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发之于天籁,本之于自然,,的效果。柳存仁以为“其书为有韵口诀体”。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老子》的诗体特性,然而声韵律调却是诗歌的基本特性之一。惟钱基博谓《老子》“辞以简隽称美”,“意以玄妙见深”,“其文缓而旨远,余味曲包”,似含有诗意品味的意味。

对《老子》诗性特性的体系深入研究当在80年月以后。汤漳平《论(老子)在我国文学史上的职位地方》一文以为,《老子》是一部“具有完备哲学体系的哲理诗”,不光是“继《诗经》之后,《楚辞》之前的一部紧张诗作”,而且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鸿篇巨制”。汤氏并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对《老子》作了评说:“作者接纳诗的情势,以轻便的翰墨,流通而富于音乐美的语言,体系地叙述了自己的头脑。”一些研究者还从创作和继承的角度探究了《老子》所具有的诗的“意境”。朱俊芳以为《老子》是“以老练的诗体写作的”,它“将哲理与诗,精妙地熔为一炉,铸成一种亘古不衰的艺术魅力”,既具有“朦胧的诗意”,又具有“深厚幽远的意境”,因而“它不光具有思辨的说服力,更有美的熏染力”。

《老子》独具特色,虽是文的情势,却有“诗”的品格,然而是否即可迳称之为“诗”?有的研究者发表了差异的看法。陈柱以为:“老子多对句矣,多韵语矣,然仍不行便谓之韵文,便谓之骈文也,谓之骈文之祖可耳。”,詹愉逸以为应称之为“诗文骚赋的彀杂体”。谭家健称之为“散韵团结的格言体散文”。张松如也指出:“老子是在作诗吗?以其用韵语,也可以作如是观吧。

二、现实眷注与情绪内在研究

老子以清虚自守,卑弱自持为其哲学基本,以“无为”、“不争”为处世准则,然而老子并未忘却世事。鲁迅独具慧眼,以为:“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欲治天下。”《老子》文多“愤辞”的忧世之言和“欲治天下”的救世之心为今世学者所相识。研究者大多是从现实眷注与情绪投入两方面举行探究。

汤漳平以为:“《老子》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最少宗教迷信色彩”,是“对《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承袭”。陆永品亦发表了类似的意见:“我国古代文学,从《诗经》开始,就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主义的土壤上。具有反应社会生存和批驳分歧理的黑暗社会的良好传统。老子的散文也承袭的这个特点。”朱俊芳以为,形成《老子》艺术魅力的一个紧张缘故原由是其深沉的批驳现实的精神,指出:“《老子》的许多言词诗章都是关注社会人生的,对现实社会中许多至关重大的巨细题目发表深刻看法,抒发怨愤之情”,“《老子》所体现出的批驳现实的精神对子女的反叛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蔡靖泉对《老子》文章中所体现的现实意义作了具体阐发,以为老聃疾伪求真,所著《老子》充实反应出他对真实的执着寻求,真实地形貌生存,如实地批驳现实,“既是他求真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他作品的艺术特色的体现。”

《老子》所重在天道自然,有情之“我”于“五千言”中宛如是不存在的,然而老子以虚静自然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社会碰撞,因理想品行被否认而激提倡愤世之情,“五千言”乃以天地之“无情”看待人间之“有情”,发而为文,又时时于精微中吐“愤辞”,于玄妙中露真情。80年月以来的研究者对此也作了一些探究。蔡靖泉以为:“老聃之以是作《老子》,正是其愤世嫉俗的富厚而猛烈的情绪所激动而不得不发”,“老子在抒怀之时,通常因情绪猛烈而身不由己地将自我融人作品中直抒其情,从而光显地展现出自我形象”,乃至从中可以看到“老聃那忿懑之极的音容和心情”。《老子》以五千言精妙,将自然与人生席卷其中,包罗着对宇宙本体、天人关连、社会征象的深寻思考与热切关注,研究者叙述的领域仅局囿于社会征象这一层面,而《老子》于宇宙人生的永恒性的看护中所融含的“太上忘情”之“情”,将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三、写作艺术研究

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宛如不像儒家孔孟那样珍视语言表达,罗根泽即以为:老子“既然阻挡美,阻挡言,则借助于美与言的文学,更不必说了。”,老子诚然偶然于寻思翰藻,然而正如鲁迅所云:“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五千言精妙凝练,体现出高度的语言写作本事则是无疑的。鲁迅所谓:“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即是指其无心为文,自然成采而言。明人朱得之《老子通义》有云:“非善辞章者不能为《老子》。”搪塞《老子》的“辞章”之“善”,研究者的探究基本上会集在语言修辞本事、声韵和审美效果几个方面。

关于语言修辞本事,研究者广泛以为《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汤漳平以为:大量使用形象性的比喻,从而“深入浅出地说明确他的哲理”。陆永品亦以为,《老子》“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光显的形象来阐发哲理,赋予虚无缥缈的自然道论以形象化、具体化。”章沧授对《老子》的语言修辞伎俩作了更为全面具体的研究,以为《老子》在句式的运用上别开生面,“他善于使用排比、对偶、连锁、递进等种种句式,心情达意,情势新鲜,厘革机动”。

《老子》句式同等,不光用排比而且多用韵语以齐其句、密其意,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显得非常突出。搪塞《老子》用韵,自宋代起,不少学者议决与《易》、《诗经》、《楚辞》音韵的比力,举行了深入研究,所及领域包罗韵例、韵部、韵谱等,属于音韵学的领域,关涉散文艺术者无多。朱谦之《老子校释》,每章后有“音韵~目,排列众说,间出已见,多有对其艺术效果的抉发,朱氏以为,若不知其用韵,则“不光不达五千言铿锵之妙,且不够以语诸子之文矣。”因此,论及《老子》艺术的论著,鲜有不及其音韵之美者。

另外,在有关《老子》散文艺术研究的论著中,还涉及到了《老子》五千言的结构特性、总体风格及其成因等诸多方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相搪塞《老子》哲学头脑研究来说,其文学研究论著未几,领域不够辽阔,叙述不够深入;加之理论的迂腐和头脑要领的僵化,《老子》深广的审盛意蕴和奇特的散文艺术还没有得到充实的掘发,因此,新世纪的《老子》文学和散文艺术研究仍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领域。

猜你喜欢

老子研究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