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的叙事结构分析
2009-02-21郭勇杜新颖
郭 勇 杜新颖
摘要:《庄子》寓言,历来以叙事精巧著称。借用叙事学的方法,可以发现《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与价值。本文选取《涸辙之鲋》,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叙事者存在不同层次,三个不同身份的“庄子”即历史人物庄周、借贷者庄周、与鲋鱼对话的庄周,他们在叙事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其次,以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分析寓言结构。可以见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矛盾冲突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庄子;叙事者;结构;格雷马斯矩阵
先秦诸子的寓言是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艺术水准与价值都很高,而其中庄子寓言又是首届一指。庄子寓言的汪洋恣肆、奇幻想象,历来都得到极高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完全可以用叙事学的观点与方法来分析,或许会有新的收获。《涸辙之鲋》就是一个范本。
《涸辙之鲋》这则寓言出自《庄子·外物·二》,文章简短,引录如下:
庄周家贫,敌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采,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表面上看,这则寓言情节很简单: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答应借钱,但说要等到邑金发下之后,可以借大笔钱给庄周。庄周很愤怒,讲了一件事:庄周昨曰在路上遇到了一条困于干涸的车辙印中的鲋鱼(鲫鱼)。鲋鱼向他求水以活命,庄周却说将要引来西江之水。鲋鱼十分愤怒,指出这样还不如早曰到干鱼市场去买它。寓言的寓意也浅显易懂:说大话、空话不能解决燃眉之急、实际困难。由此来看,这则寓言似乎没有包含什么深刻的思想,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秋水》、《逍遥游》、《养生主》等名篇比较起来,它好象就是一篇“平庸之作”。但是这则寓言的艺术特色显然被忽视了,如果从叙事的角度切入。就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篇构思异常精巧、叙事十分新颖独特的艺术佳作。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叙事者的不同层次
《涸辙之鲋》看上去情节简单,却涉及到三个都叫做“庄周”的人物,且每一个“庄周”都处于不同的层次,带有不同的功能,这一点很耐人寻味。
首先是作为历史人物真实存在过的庄周,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庄子》一书的主要作者。按照传统观点,作者即叙事者,这则寓言既然出自《庄子》,讲述者就应该是庄周,而且他讲的还是自己的故事。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叙事人并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创造的一个特殊角色。作者假借这个虚构的角色之口说话,不管他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是如此”。历史人物庄周(暂且称为庄周1)并不就是出现在寓言中的庄周——无论是借贷的庄周(暂且称为庄周2)还是遇到鲋鱼的庄周(暂且称为庄周3)。这则寓言以第三人称叙述,但是叙事者不等于是庄周1,虽然是讲“庄周”的故事。但这是《庄子》的常用手法,多数寓言都是虚构的。更何况《庄子,外物》的作者并不确定,一般都认为是庄周门人及后学,因而庄周1不等于这则寓言的叙事者。另一个方面,在三个不同身份的庄周中,庄周1的层次又是最高的。因为没有历史上的庄周,就不会有体现道家学派思想的《庄子》,也不会有这则《涸辙之鲋》的寓言。
再来看庄周2和庄周3。他们都是寓言中出现的角色,但从层次上看,前者又要高于后者。因为庄周2既是寓言中的人物,同时又讲述了一个故事,在他讲述的故事中又出现了一个庄周(庄周3),庄周2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并不是作为故事中角色的庄周3。因为鲋鱼是不可能与人对话的,这个故事无疑出于虚构。这则寓言采用的是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按照层次来讲,由高到低依次是庄周1一庄周2一庄周3,故事套故事,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庄周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融于生动的寓言之中,并给人带来眼花缭乱的感觉:三个庄周,两个故事,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首先是庄周在讲自己的故事,而故事中的庄周又在讲自己的故事,其实三个“庄周”的地位和功能是各不相同的。作为历史人物的庄周1没有在《庄子》中直接讲道理、表述观念,而是借助于寓言来传达;在寓言中,借贷的庄周碰了钉子,但是他也没有直接指责监河侯,而是再讲一个寓言,让监河侯自己去领略个中滋味。这正是寓言的特色所在:不直接讲出抽象的道理,而是让人从故事中去品味。而庄子无疑已经运用到异常纯熟的境地了,想象异常丰富巧妙,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巧妙的故事结构
《涸辙之鲋》故事之所以精彩,不仅仅在于牵涉到不同身份的、都叫做“庄周”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厘清了不同“庄周”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发掘故事结构的奇妙之处。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格雷马斯曾提出了著名的符号矩阵以用于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设立一项为“x”,其对立方是“反X”,二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成为故事的主线。此外还有一个“非x”,它与“X”不同甚至相矛盾,但并不一定处于对立状态,还有一个是“非反X”,它是“反X”的矛盾方,由此组成矩阵:
这样一个矩阵既可以找出叙事作品的要素,还能由此显示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叙事作品的有效模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杰姆逊就应用格雷马斯矩阵分析过中国小说——《聊斋志异》中的《鸲鹆》。不少中国学者也纷纷以此来研究叙事文本。
《涸辙之鲋》恰好也可以用这种矩阵来分析:庄周2向监河侯借贷,对方答应借钱,却又加以刁难,要等收到邑金才肯借,触怒了庄周2。这里对立的双方是庄周2和监河侯,设定庄周2是“X”,监河侯就是“反X”。庄周2需要的是粮食,监河侯答应借钱给他买粮,这里钱或粮就成了“非X”,作为物而出现,它是庄周2所需要但又为监河侯所操控的。但是寓言中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要素:时间。庄周2的困难是当下的,亟待解决,监河侯却不愿及时解决问题,这样即使曰后借给庄周再多的金钱,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双方分歧的焦点不是钱或粮,而是时间。据此可以列出矩阵如下图!
但是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愤怒的庄周2向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鲋鱼和庄周3出场了,鲋鱼向庄周3求水,庄周3故意讲空话,拖延时间,由此产生了新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庄周3与鲋鱼相对立,构成了故事的主线。庄周3处于“反X”的位置,鲋鱼处于“X”的位置,鲋鱼需要的是水,庄周3也答应了,水处于“非X”的位置,而他们分歧的焦点所在也依然是“时间”:庄周3不愿及时向鲋鱼提供水,但水对鲋鱼来说刻不容缓,时间一长必定干死,事后有再多的水也是无意义的。由此可以列出新的矩阵:
通过矩阵,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则寓言结构上的精巧:事实上是有两个矩阵,而且通过矩阵可以清楚地见出各个要索间的关系、矛盾对立的原因所在。因而故事看上去扑朔迷离,却正如杰姆逊所说的,“这就能解释故事中变化的幻觉和事件的幻觉是怎样制造的”。
总之,《涸辙之鲋》虽然在《庄子》中似乎是不起眼的篇章,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这则寓言首先是巧妙设置叙事者,在作为历史人物的庄周、寓言的主人公庄周、路遇鲋鱼的庄周三者之间设立了层层迷雾,似乎一切都是同一个庄周的亲身经历,使读者产生很大的疑惑。但基本情节显然是出于虚构和想象。而从寓言的结构来看,内在的各个角色、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里就可以借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加以分析,从而厘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发现故事的主线和基本脉络、矛盾冲突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庄子》寓言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