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诗歌中解读唐寅性格的矛盾体

2009-02-21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唐伯虎唐寅李白

钟 虹

摘要:唐寅,字伯虎,是明代中期著名诗人、书画家。他才华横溢,书画冠绝,却命运多舛,一生坎坷。留下的诸多诗篇是他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遭遇的见证。也是他心态多元,性格矛盾的凝结,这些都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相关,封建王朝对知识分子的桎梏,而他们又无力与整个王庭抗衡是导致唐寅性格矛盾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唐寅;诗歌;性格;复杂;矛盾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苏州吴县人,明代中期著名诗人、书画家。唐寅诗文潇洒,风流倜傥,素以“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诩,居“吴中四才子”之首。早时,不务正业,后经祝允明规劝点化才闭户攻书,苦学一年后便轻而易举地在乡试夺魁。然而在进京会试时却因徐经科场舞弊案而折翅断羽。从此唐寅绝意仕途,放浪形骸。其间,“宁王宸濠闻其名,以厚弊聘之,寅察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此后。唐寅益发率性自为,卖画鬻文,贫病而亡,卒年54岁。

读唐寅诗,在领略到一代才子的志气,豪气之外,也感受到了他心态多元,性格矛盾之处:志在朝野却也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却又心灵细腻,外表放浪风流内心却深埋痴情种子,信奉万物皆空却又提倡及时行乐。所有这些,无不在唐寅诗中留下真实而深刻的记录。

一、志在朝野却又愤世嫉俗

对于封建时代的许多文人来说,进入仕途乃人生一大目标,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多少志士男儿的理想。作为一个读书人,唐寅也曾热烈地幻想功成名就平步青云,“贫士家无负廓田,枕弋时着祖生鞭;中原一日澄清后,裂士分封户八千”。诗人借祖逖、张良、贾谊、包拯等前代诸贤的故事,表达了他内心深处试图博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强烈愿望。“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转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在诗中。我们犹如听到了诗人向仕途挺进的誓言和感受到了他不可撼动的决心,诗人“独卧残灯”也要发奋苦读,生前誓要再做一场,足以体现他不可按撩的欲望。

唐寅16岁时,以第一名考入苏州学府,29岁以第一名中举人。在“显亲扬名”的利禄思想主导下他刻苦研习“八股”,29岁应天府解元之后的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但是踌躇满志的唐寅遭遇了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转折。一起同行赶考的富家子弟徐经,在考前收买主考官程敏政的家人得到了试题。唐寅与朋友闲谈时提及此事,后来被人出卖,和徐经一起锒铛入狱,饱受皮肉之苦。一年后,案情仍不明不白,最终判定唐寅不是主犯,被罢黜举人身份,发往浙江为吏。但唐寅平时素以高才自负,本想在会试中博取高官厚禄,遭此巨变,他心灰意冷,不耻小吏。愤然出游。“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诗人回忆少年时代对功名的追念,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面对污浊而冷酷的现实,毅然隔断名缰利锁。“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昭君偏遇毛延寿,高颖不怜张丽华”,反应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才名天下奇。开元人主最相知;夜郎不免长流去,今日书生敢望谁”,又体现出他的傲岸不屈的风骨。正是深刻认识到了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与自己格格不入,尔虞我诈、玩云弄雨的宦海生活,唐寅才下定绝意仕途的决心。“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莫言四海皆兄弟,骨肉而今冷眼看”,“脊令”即“鹊鸽”是一种水鸟,意喻兄弟友爱互助,在这首诗中唐寅巧妙地反用典故,把那被视为兄弟友爱、急难相助的象征物的鹊鸽鸟儿,也触惹起一番骨肉冷眼、人情侥薄的无限感伤。诗歌辛辣地讽刺了世道人心的伪诈和刻薄。表现了唐寅对冷酷现实的深刻认识和他愤世嫉俗的傲岸姿态。

二、豪放不羁却又心灵细腻

自古关于唐寅豪放不羁的奇闻异事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唐伯虎扮乞丐戏题登山诗骇倒众秀才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在《唐伯虎全集》书前的八篇序文里对唐寅的描述也少不了一个“狂”字。就其诗歌来说。唐寅喜借对豪放代表人物的李白,苏东坡的追慕表现自己的豪放情怀。“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自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乌台十卷青蝇案,炎海三千白发臣。人尽不堪公转乐,满头明月脱纱巾”,诗人对李白和苏东坡的旷达胸怀和傲岸精神进行由衷地赞美。

在他具备豪放不羁一面的同时,又很是心灵细腻。落花流水,针刀绣床都能成为他抒发情感的对象。《落花诗》:“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流水诗》:“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绮疏遗恨》之针:“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绮疏遗恨》之绣床:“月沈花谢事堪伤,春树红颜梦短长;只有绣床针线在,残绒留得口脂香。”

另外,唐寅的许多抒情小诗,特别是一些与朋友增达及送别怀旧之作。也是情真意切,委曲深沉,体现诗人的细腻的心灵和朴素真挚的感情。“一别光辉二十年,中问消息两茫然。忽衔敕命来吴苑,过访贫家值暑天。路上青云看鹗举,杯临红烛语蝉联。料知别后应相念。尽赠江东日暮烟”的别离岁月。“料知别后应相念,尽赠江东日暮烟”。笔笔语切,字字情深,离别愁绪中蕴藏着挚友的深情厚谊。“门外青苔与恨添,私书南奇鲤鱼衔。别来泪点知多少?请验团花旧舞衫”诗人不写歌妓的语言和内心活动,而是渲染“恨”与“泪”体现出歌妓的相思苦与离愁恨。

三、放浪风流却深埋痴情种子

唐伯虎少年时代即性豪宕不羁、行实旷放,落第之后,生活益发狂逸,纵游青楼酒馆,终日吟诗作画,其狂士标格,才子声名很大程度上由此博得。他喜画人物,尤其擅长仕女美人,传说中,《九美图》就是唐寅九房美妾的艳丽画照。不仅如此,唐寅还在大量的“美女图”、“佳人图”题写了诗句。这类吟咏男女风情的诗歌,讥之者以为“率多浮薄伤雅,且不足供覆韶”,爱之者则以为“伯虎亦尝领袖东南,才名籍甚,不性坎坷落魄,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虽语涉不经,亦以自掳其才情之所至而己”。

然而真实的唐寅并非传说中的艳福不浅。民间传说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纯属文学创作中的想象。据史家考证,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妓女,姓林名奴儿,年纪比唐伯虎大十几岁。而华太师是无锡人,要比唐伯虎小27岁。真实的唐伯虎先后共娶妻三个,原配夫人死于疾病,后娶妻徐氏,但在唐寅科场蒙冤后离去不归。他再娶在勾栏中认识的官妓沈九娘,并生了个女儿。九娘对唐寅十分爱重,体贴,后她积

疾而卒。九娘之死,给唐寅带来了巨大悲痛。他终日“抚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唐寅目睹亡妻的每一件遗物,都勾起对妻子的痛苦回忆和深深思念。悼念九娘的《绮疏遗恨》十首,声情凄婉,感人肺腑,体现出诗人对九娘的爱恋和痴情。《绮疏遗恨》之尺:“佛说空虚也可量,虚空比恨恨还长;银花宝钿金星尺,认得纤纤十指香”。《绮疏遗恨》之刀:“凤头交股雪花镔,剪断吴淞江水浑;只有相思泪难剪,旧痕才断接新痕。”《绮疏遗恨》之灯擎:“三尺银擎隔帐燃,欢愉未了散姻缘:愿教化作光明藏。照彻黄泉不晓天”。诗人借物传情,全诗没有一个“悲”字,而悲情自见;未提一个“亡人”,而悼亡之情尽在其中。这只是《绮疏遗恨》的其中三首,却足以体现唐寅对九娘逝去的悲痛,对九娘的深情厚谊,一片真心。清朝石方洛有题墓诗曰:“多情最是解元郎,魂伴桃花冢亦香:可惜鸳鸯终独宿,何年合葬到横塘”,就是对唐寅痴情的描述。

九娘离去后,唐寅终未再娶。两年后,唐伯虎觉得已经看透人生,于是皈依佛门,号六如居士。从此孤身一人,直至终老。

四、信奉万物皆空却又提倡及时行乐

中国古代文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都希望在社会上立功立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仕途受挫之后,他们往往为保全身家性命,远离政界,以佛道思想宽慰自己,疗救心灵的伤痛,对抗所谓不公的现实。

唐寅也是如此。他用朦胧的醉眼看周围的一切,认为万物皆无,万事皆空。“功名蝴蝶梦,家计鹅鸪巢。世事灯前戏,人生水上泡”,“遥望黄尘道中客,富贵于我如云烟”,他感到人生不过是一场梦,流落出了与世无争,听天由命的思想。

从他的阐释画意的题画诗中,就可以看出他佛道思想的存在。“空山寂寞人声绝,狼虎中间读道经。秋水接天三万顷,晚出连树一千重。呼他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上峰”,“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干。试展团蒲坐,叶声生早寒”,“寂寞”“人声绝”“虚”“寒”这些字眼反映了唐寅灵魂深处的佛道隐逸思想,显示了唐寅思想出世的一面。尽管他的这种思想是他为疗救伤痛的自觉选择。也是对传统隐逸思想的不自觉继承。

然而,他的佛道思想又不是纯粹的,在唐寅的诗歌中也体现出他追求现世享乐。反对个性抑制,追求个人情感满足的欲望。“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诗人以通俗风趣的语言表现他以醉人自乐,以闲人自慰,以仙人自诩,吃饭、睡觉生活中最普通最繁琐的事务成为理想的思想。“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美景良辰倘相遇,又有赏心并乐事,不烧高烛对芳尊。也是虚生在人世””,“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诗歌流露出他感慨人生无常,珍惜时光,提倡及时行乐的思想。“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头插花枝手把杯,听罢歌童看舞女。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为耻”,在这些诗中,作者表达了强烈的生活欲望:赏花、饮酒、贪享声色。唐寅如此大胆地表述,是对现世享乐的肯定,是对人食色本能的肯定。

总之,在唐寅的诗中,感受到的是一个才子始终处在矛盾重重的桎梏当中。他的诗歌既有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又有个人被压抑的牢骚;既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又对未来处境感到绝望。当然这些都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相关,他困兽犹斗的抗争是其勃郁个性的勇敢张扬,率性自为的放旷是其横溢才华的充分流露。但他却无法冲开阶级和时代的制约,无法打破被压抑的知识分子的矛盾。他以他朦朦胧胧的眼睛观望着这个冷漠的世界。他用他半醉半醒的脑袋思索着这个无奈的人生,正如唐寅诗中所说,“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猜你喜欢

唐伯虎唐寅李白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纸上的李白(三)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唐寅绘画专题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