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糊言语刍义

2009-02-21姜云龙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

姜云龙 徐 放

摘要: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这组现象。这一新的认识领域,有许多问题诱使我们去不断思考、探索。本文旨在从语言本身及语言运用的角度来透视模糊言语的构成方式,并进行分析模糊言语在交际中的表达效应。

关键词:借词回流;中日文化交流;语言交流;双向借词;文化透析

“准确、鲜明、生动”是传统修辞学一直强调的言语运用标准,其中的“准确”又被视为基础,是第一位的。但是,语言及语言表达的确又是奇妙的,言语的模糊现象在语言表达中也很重要。

一、模糊言语的构成方式

模糊言语是指语言表达中的模糊现象,是语言运用中人们可以明显觉察到的那些没有具体含义的言语作品,模糊言语的语义所指是无定量,无定界或无定指的。

分析模糊言语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模糊言语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选用模糊词语。语言中某些词具有模糊性质,它们能够表示模糊概念,用上这些词语,就使描述含浑。如可表含浑数量的词语有“以上,以下,左右,上下,几”等;可表含浑时、地的有“从前古时候、有一天、某城市”等;可表含浑判断的词语有“大约、也许、可能、据说”等。

2.采用宽泛词语。词是表达概念的。而概念的外延是有宽窄之别的。按常规,确定的语境需要对应使用表达某一确定外延的词语。如果交际中不是使用外延宽窄对应的词语,而是采用表达概念宽泛的词语,便也必将达到表述上的模糊。

3.使用闪避方式。从信息传递角度看,有什么样的接收信号,就有什么样的回复信号。可是交际中如果接收者离开信号链的要求,或改弦更张,或间避搪塞,这样,便均呈现出模糊言语现象。

以上所列几种方式,是模糊言语得以构成的主要途径。掌握模糊言语构成方式,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一言语现象,而且,也会有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理智地去借助这一现象或限制这一现象。

二、模糊言语在交际中的表达效应

1.模糊言语使得不能精确或不必精确的交际内容得以表达。从表述者一方来看,在客观事物或人们的思想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能够精确表述或不必精确表述的。对此,只能采用模糊言语。

比方,对面走来一位姑娘,你并不知道她的具体年龄,但是根据外貌特征你对其有个大概估计,于是你便可借用“模糊”这一手段,诸如说到她有二十岁上下等等。

2.运用模糊言语传递准确的思维信息,这也是模糊言语的一种特殊交际效应u由于人类思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人们有时对精确的概念相反却很难在大脑中产生准确的形象。例如,你让人去代劳接朋友,你告诉他你的朋友是“身高是一米五一点五,体重是一百二十一斤半……”,这时,虽然传递的信息很准确,但给听话人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却很模糊。相反,如果你使用模糊言语“她长得很矮,并且比较胖”,这时,虽然言语相对模糊,但它却勾画了一个相对准确的人物形象,反而使听话人获得了一个要对精确的交际内容。

3.使用模糊言语可以避免交际双方陷人尴尬。可以使言语交际得到顺利进行。首先,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由于交际双方曾有过不愉快的往事,交谈中又不能完全回避往事。这时为了避免双方尴尬,就可以使用模糊言语,不直言其事,以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如,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祝酒词中说到如下一句话“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什么原因,的确大家都明白,而周总理成功地使用了模糊言语,虽不点破,但意合言中。这样,既坚持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又不失礼仪,有礼有节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大度而得体。

4.模糊言语能够表达人物特殊的情感。恰当运用模糊言语,能够使表面的言语下面隐藏无尽的深层内涵,可以表达精确言语所无法表达的复杂情感。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恰当地运用模糊言语的确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模糊”与“精确”二者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模糊修辞是使言语达到“准确、鲜明、生动”标准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