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真的成了“盲人”
2009-02-19唐金龙
唐金龙
喜欢淘一些跟教育有关的电影看,就是想着能从中悟出一些所以然来。近日看了美国电影——《大象》,感受很深的。尽管片子就叙事而言有些杂乱,但作为一部出色的关于教育心理的片子,它还是给了我不少启发。
影片把线性的故事叙述变形为一个复杂的叙述线团。影片从开始就在只有中学才能提供的场所里,对高中生、老师、少年杀手和受害人,这些主角跟配角展开了一段段长长的流动跟拍,记录了一所中学普通的一些日常活动,在食堂、操场、教室、走廊、厕所、体育馆和图书室……
而就情节本身来说,就是讲述了在美国一所普通中学发生的一场恶性枪击案的过程以及此前几个小时的事情:约翰逃课未果,被父亲逼着回到学校上课;艾利亚喜欢摄影,在校园内外拍一些人物和风景照片,回到学校自己洗印;米雪儿受人冷落,心情低落,到校图书馆帮忙做些杂活;乔丹刚刚交了一个新女朋友凯丽,被尼科尔等女孩子议论纷纷;而此时的埃里克和阿莱克斯由于经常受到别人欺负,无意中通过互联网买到了枪,他俩在家里午睡之后,决定到校园里大开杀戒。他们经过简单策划之后,身穿美军野战装走进了教学楼……孩子们的命运被改变了,惨剧在这个阴云密布的下午发生了。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时代的、生命中的那些痛与惑的电影。尽管国情不同,教育背景有异,但我看完影片还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关于这个片子为什么叫《大象》,有文章说是根据“盲人摸象”这一成语来的——试图用手来辨别一头大象的盲人不可能准确地描绘出大象的全部轮廓,每个盲人根据自己接触到的部位所描绘的是彼此不同的存在,虽都是真实可感的,但毕竟是片面的。这部电影中的零乱片段也是这样,貌似毫不相关,但观众必须通过纵观各片段,才能真正了解事件的真相。
将此电影作为一部教育寓言来解读的话,是否在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广大家长还有整个社会,对时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到底了解多少?我们不要总是认为中学生什么也不懂,心智是幼稚的,只要教训他们几句就可以了,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还一厢情愿地认为是为他们好。
用成人所谓成熟的甚至是世俗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跟孩子进行沟通的最大障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成了“盲人”,而校园里的一切、教育对象的真相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大象”了。于是,我们摸呀摸呀,片面地将不完整的结论当成定论来加以说教,还非得让学生接受不可。
许多教育的悲剧也就这样发生了。
回到影片上来,电影展现了美国一所高中里平凡的一日。像往常一样,这个平淡的日子被家庭作业、足球、流言等等所填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高中生活都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刺激的,友好的,痛苦的,孤独的,或艰难的。只是不经意间我们忽略学生们独特的感受了。
影片涉及暴力,但着眼点不在宣扬暴力。电影只是冷静地告诉我们这种现象,揭示了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和在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防范悲剧再次发生,就需要观众自己理解了。纵观整个社会大舞台,中学校园作为现代社会里的一个角落,就像在这部电影中,它同时还是一个幻觉工厂,一个做梦童话乐园,一个有着独特逻辑、秩序和欲望的隔离区。教育者若不能从根本上理解这个“孩子是主人”的世界,那么,孩子们的伤感、憎恨、幼稚和孤独,这个“问题年龄”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就难以获得充分的合理的解决。于是,校园隐藏的这些问题就成为一枚炸弹,而这部电影只是拔掉了它爆炸的引线。当埃里克和阿莱克斯决定以自己的逻辑和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对这个成人世界已经不再信任,这不但是少年的悲剧,也是成人世界和现代社会的悲剧。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在噩梦之后得以惊醒。我们切不可真的成了教育的“盲人”呀!
(作者单位: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