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速公路模式,让学生分道而行
2009-02-19关勇
关 勇
听一年级的一堂课,是20以内加减法的一堂综合练习课,最后一个环节是口算比赛,学生的口算相当出色,正确率100%,速度平均达39题/分。我心里一颤:一定是魔鬼训练。下课后,我们请教了授课老师,答曰:用体育竞赛专用的秒表计时。我问:有例外吗?答:没有,人人过关。
我深知口算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但重视到用这样一种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这样一种训练,结果如何呢?我随机问了几个学生,学生最多的一种回答是:数学没有意思,天天练口算。看来,这种要求、这种训练,将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甚至是学习的信心。
我们都知道,高速公路有三种车道:行车道、超车道和紧急停靠道。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实现三个高效:当车速在80—100千米/小时,可在行车道正常行驶;当有提速要求,速度在100—120千米/小时,可通过超车道超车后再驶回行车道;当车出现故障或其它紧急情况,可在紧急停靠道修理或等待。可谓是高效行车、高效超车、高效休整。这三种车道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我想,如果将高速模式引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就一年级的口算教学,具体可以这样要求:每分钟19—29题作为行车道,为班级的一般要求,对能超过一般要求达到每分钟30题以上的,鼓励他们进入超车道,让他们成为口算能手,对一时还不能达到一般要求的,要允许他们在紧急停靠道休整,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重新驶回行车道,甚至进入超车道。这样,学生就不会被高强度的训练压垮,更不会在小学的起步阶段就失去学习的兴趣。
高速模式不仅限于口算教学,在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活动中,都是可采用的有效模式。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在德育中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各自特有的成长环境,所以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我们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设计、制定出三种不同的道。比如对是否随手丢果壳就有三种人:一种是意识到不该乱丢,而没有丢的,是行车道,属于基本的要求;第二种是没有意识到不该乱丢,而没有丢的,已成为习惯行为,进入了超车道,可以有更高的追求,甚至可帮助监督他人;第三种是乱丢果壳,意识不到危害性,就要请他进入紧急停靠道,对他进行行为训练了。当然,德育中的其他方面如何利用高速模式,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索。
高速模式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
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