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成全幸福人生

2009-02-19田恒平

师道 2009年1期
关键词:物质精神生活

田恒平

千百年来,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终极价值目标。而教育作为一种为人而存在的特殊生活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成全人的幸福。

一、教育可以成全物质生活的幸福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获取必要的物质必需品是人幸福生活的首要内容,自古以来,人类都在为获取物质资料而奋斗,包括对自然的索取和人类之间的争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就是因为获取物质的需要。

1. 教育可以提高人创造财富的能力

无论是教育从劳动中的产生,还是教育在生产中的发展都已经证明,为经济服务是教育最为重要的职能。教育能够通过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身心素质来提高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将潜在的人力资源开发为现实的人力资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物质财富。当然,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个人财富的多少并不一定取决于个人所受的教育,它还包括个人所占有的生产资料、个人的社会人际关系资源、社会的分配机制以及个人对财富追求的欲望等等,但教育对人类生产力提高的贡献和对整体财富的增加是无庸质疑的。物质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

2. 教育可以提高人感悟幸福的能力

虽然物质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幸福不是以物质的多少或者社会地位的高低为标准来衡量的。幸福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关键在于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水平。在和平年代,我们的生活都是平淡无奇的,在平淡中如何体验和感受幸福并珍惜它,这需要个人的智慧。

当然,人的幸福感悟能力并不与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呈正比,相反,接受教育越少的人,对生活的幸福期待越低,幸福的满足感就越简单,而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幸福的期待水平就越高,幸福的满足就越发困难。温饱解决以后人的困惑比温饱问题解决以前要多得多,解决起来也要困难得多。但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我们也不能企图用愚民方法来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所以,还是教育,只有通过更为合理的教育才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3. 教育可以提高人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有福还得会享,享受幸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应该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福可享的,只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内容不一样,追求幸福的方式不一样。对于温饱线以下的人来说,对好的物质享受的追求占据主导,这也是幸福生活的基本内容或者说是最低层次的享受。对于解决温饱以后的人群来说,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就千差万别了。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借助自身占有的超级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得了巨额财富,在巨额资产面前,他们却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幸福,不懂得如何将个人幸福与社会福祉有机结合,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自然和社会,整天挥金如土、纸醉金迷、建豪宅买豪车讲排场在人们面前炫富。可以说尽管他们拥有万贯家产和奢华的生活,但他们的行为却透视出内心的异常空虚和寂寥,甚至食不甘味、寝不安睡,这是典型的不懂得享受幸福的人。再看看比尔·盖茨、李嘉诚、邵逸夫等经济名流每年为社会捐赠的财产以及他们的企业为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看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个人的简单生活。再看看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他们从不在意物质生活,一心为着心中的科研梦想而努力拼搏,他们生活态度的坦然与恬静,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激情,实在令人羡慕。对幸福的享受是有层次的,它的确需要智慧。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层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懂得幸福的真意和享受幸福的途径与方法,让人们跳出奢华物质享受的低俗状态,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享受健康幸福的能力,追求一种更为高尚的幸福生活。

二、教育可以成全精神生活的幸福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符合人性的人的需要不仅包括自然需要,而且还包括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教育不仅要解决人的自然需要,还要解决人的精神需要。

1. 精神的充实

教育在教会人们获取物质财富的同时,教育还可以把人类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大量的精神财富介绍给受教育者,并教会我们学会学习,建构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用大量的人类精神财富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否则,没有强大的精神追求,我们就会“饱暖思淫欲”,成为生活中的堕落群体。这里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古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这种只看到教育的经济、政治功能而看不到教育的文化功能的提法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

2. 精神的博大

一个人的个体生理物质欲望是能够也容易满足的,因为一个人对物质的消耗是极其有限的,我们的生物肌体每天只需要消耗少量的食物和衣妆,多了反而会造成伤害,因此,个体生理物质的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是很困难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最难以满足的是精神的需求,精神的需求不仅包括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也包括对物质财富在精神上的占有,这种精神上的占有欲望就是一个无限大的区间,这种欲望也是促使人类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对这种原动力必须加以引导,使一个人在不断拥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还要拥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大爱,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真正的栋梁,他的生活才能真正幸福。

3. 精神的恒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句话:“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不知道文艺评论家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个人认为他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物质财富积累再多,都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全人类,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会把一切都归还大自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至最终完全消失,惟有精神可以恒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者是躯体活着,但精神死了,后者是躯体死了,但精神永存。这才是生存的最高境界。人区别于动物的全部高贵品质在于人的生命具有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意义。一个人只有赋予自己的生存以超生物学的意义,追求一种基于自然物欲又超越自然物欲的持久的心灵快乐和精神幸福,他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三、教育可以使人在物质和精神两种幸福追求中达成和谐统一

人通过各种劳动实践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在于享受、体验、感悟幸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存在形式,也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只有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中,人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作为自然生命,也必然受自然界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动物性,因而人应该努力满足基本的物质的生理需要。但真正的人不应该让自己的幸福水平永远停留在动物水平,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的满足决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从人的精神生活结构看,人又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既有感性的欲望、动机、情绪、情感,又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的信念、知识、要求。感性生活和理性生活的和谐统一既是人生的渴望和追求,又是人生幸福的感受和体验。

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特殊活动,其作用主要是在于对人幸福的精神生活方面的建构及内在主体感受的引导、提升;在于引导人在理性的指导下,把自己的情感、欲望作为思考对象,和谐统一个人的各种需要、欲望和追求,充分体验并正确对待人生中种种情感经历;在于使人心灵丰富和成长,从自然存在走向精神存在。

我们倡导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并以此为基础追求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层次的伦理幸福价值取向,追求道德的至善和完美,鼓励人们以个人的幸福为基点,超越幸福的个体局限,实现社会幸福和整个全人类的幸福。

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人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觉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理想、信仰与追求;在于引导人去追求自身个人幸福的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个人的利益与幸福,也要意识到他人的利益与幸福,意识到社会整体的利益与幸福,不断寻求个人的幸福与他人、与社会的幸福的交汇点,从而把个人自我的幸福追求在整体上、方向上纳入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轨道上,追求那些有利于促进全人类幸福的事情上,做一个“享大福”的人。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萧田

猜你喜欢

物质精神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生活感悟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无厘头生活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