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头阿在

2009-02-18王应良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阿三猪头秘方

王应良

这一天,正是端午节,蕲州城百年老字号“猪头阿三”的掌柜阿三,中午和家人一起喝了几杯雄黄酒,又吃了一大块由大别山中独产的鼓皮糯做成的叶儿粑。没料想,一块糍粑粘在嗓子眼里,哽得他两眼直翻白,一口气没上来,就轰然溜到了八仙桌的底下。

阿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朱炳南,为人十分精明,跟着父亲一起迎来送往,掌管店里和场面上的事儿;小儿子叫朱绍南,生性木讷,对生意上的事儿不感兴趣,打小就进了学堂,如今,开了一个蒙馆,一边教几个稚子童生,一边苦读诗书,梦想谋取功名。当天,两个儿子正好都在家过节,他们一见,连忙将老父亲扶到床上,又是掐又是擀,糍粑总算下去了,可老父亲却倒在床上再也起不来。

儿子们赶紧差人把父亲的老友、蕲州城的名医,也是小儿子朱绍南的岳丈、济苍堂的掌柜任济苍请来。任郎中一番把脉问诊之后,脸色就凝重起来,他也不回避阿三,当着他的面,对他两个儿子说:“你父亲得的是嗝病,嗓子眼里长了个痈!非药石所能挽回,过不了几天,就将水米难进。今天是五月初五,我看他活不过八月十五,只有三个月的阳寿了,你们做儿子的好好地孝敬孝敬他吧!”说完,开了几剂调理的药方,就走了。

两个儿子一听,傻眼了。说起这个“猪头阿三”的老店,就坐落在蕲州城沿江青云街的水码头边,凭着祖上阿三的一道“扒烧猪头”的招牌菜,在鄂赣皖三边地界扬名立万,历经百年而不衰。当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慕名前来尝鲜,品尝之后,大加赞赏,他说这扒烧猪头,肥而不腻,有一股异香直入脑髓,让人吃起来口舌生津、大快朵颐。当即欣然命笔,写下了“猪头阿三”的匾额。

从此以后,历代的掌柜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叫阿三。说来也怪,店里虽然有这个御笔亲题的金字招牌,可历代阿三却都传下一个奇怪的门规。每天,由掌柜阿三独自一人在密室中,按秘方亲手炮制十个“扒烧猪头”。十个“扒烧猪头”售完为止,过期不候,任凭你出再多的钱也不多卖。而且每隔三年,阿三就要关门歇业三个月,一人独自外出,云游四海,回来后,制出的“扒烧猪头”更胜先前一筹,时人莫不称奇。

这一下,阿三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可急坏了两个儿子,小儿子罢了蒙馆,守在父亲的病榻前,茶水侍候;大儿子支撑店里的生意,忙得焦头烂额,特别是一些食客点名要吃“扒烧猪头”,而店里师傅又做不出来,急得他店里家里两头跑,几次想问父亲的秘方,而不敢动问。看着儿子急得火烧屁股的样子,几天后,阿三把两个儿子叫到病榻前,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口里虽然没有说,但心里急,怕我一口气没上来,把咱家的秘方带进了棺材,我现在就跟你们说了吧……”

大儿子一听,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笔墨纸砚,侍立一旁,阿三摆了摆手,喘着气说:“别急!既然任神医说我还有三个月的阳寿,我就能挺过三个月,你们听我把话说完……”阿三说,“坊间传言,我家的秘方,是我们祖上偶遇八洞神仙之一的铁拐李传授的,此话不假!所以祖上传下规矩,每一代掌柜,每三年就要外出云游一次,去寻访师父,求其指点更新烹制之法。如今,三年的期限又到了,为父却不行了,你们俩代父出游三个月。记住,外出时,要身穿百衲布衣,不带一文铜钱,靠行乞为生,夜里不准寄宿人家,只能在野庙坟场躲风避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机缘巧合,碰上师父,传你一招半式。三月期满,你们两个回来,一人做一道‘扒烧猪头,谁做得最好,我就将秘方传给谁,谁就是我们‘猪头阿三的下一代传人!”

阿三一说完,就有气无力地闭上眼睛,不说话了。两个儿子听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可他们见父亲主意已定,不容更改的样子,自古孝为先,只得照办。于是,他们只好关门歇业,吩咐家里的仆妇好生照料父亲,二人就在当天,焚香沐浴,一人揣上一只粗瓷大碗,拄着一根打狗棍,净身出门了。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就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一身污垢、满身褴褛的朱炳南、朱绍南兄弟二人一齐回到了家。而此时,父亲阿三已经病得骨瘦如柴、气如游丝,看来,不是硬挺着等他们回来,怕早就一命归阴了。没想到阿三一见儿子们回来了,喜出望外,气色竟然好了许多,当即就吩咐下人赶快去把任济苍请来,让他做中人,要和他一起当场测试二人炮制“扒烧猪头”的手艺。

朱炳南这次是有备而回,他赶紧差使店里的大师傅,到南货店里出重金购回鲍鱼、燕窝等一大堆珍馐海味,又命人到北货店里买回孜然、胡椒等名贵调料,一番蒸、煮、烤、烧之后,一大盘做工精致、色香味俱全的“扒烧猪头”,就端上了父亲卧榻上的矮桌。小儿子朱绍南比起来可就差得远了,只见他抱着一个生猪头,走进后院,垒起一个简易土灶,又抱起一捆陈年的柴禾,鼓捣了半天,他才将一个热气腾腾、黑糊糊的猪头端了上来。

朱炳南一瞧见弟弟端上来的猪头,心里就乐开了花,他垂手站在父亲的病榻前,看着父亲阿三挣扎着坐了起来,拿起一双象牙筷,将摆在面前的两份猪头,一边尝了一口,细细地品了起来。可令人奇怪的是,阿三品尝之后,并没有评判谁做得好,谁做得孬,只是连说了三声:“好!好!好!真是祖宗保佑,我们朱家后继有人了!”说完,就哆哆嗦嗦地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黄纸。

朱炳南一见,知道这一定就是父亲珍藏的家传秘方,他连忙伸手接过来,只见上面写着八句打油诗:

当年祖上遇饥荒,

行乞蕲州住坟场。

天上掉下猪头肉,

从此生意自开张。

神仙秘传本妄说,

良方全凭自思量。

店铺招牌分两份,

兄弟二人各一桩。

朱炳南看完,心里一沉,这算哪门子秘方啊?等他回头准备问父亲,却见父亲突然倒了下去。他连忙几步上前,一下子抱住父亲,连声追问:“秘方,秘方在哪里?”可此时,父亲眼一翻,手一垂,再也说不出话来了。任济苍上前一看,面露悲戚地拦住他说:“别再问了,你父亲辛苦了一辈子,他已经驾鹤西游了!”

朱家兄弟遍请亲朋故友,大操大办,将父亲阿三风风光光地送上了祖坟山。七七之后,朱炳南为了找秘方,就将家里差不多掘地三尺,就连父亲睡了一生的卧榻也拆得七零八落,也没找到父亲藏起的秘方。无奈之下,他只好又把任济苍请来,主持分家之事。

任济苍一来,就将朱家上下召集起来,拿着阿三临死前遗留下的那张黄纸,对着兄弟二人说:“俗话说得好,‘树大分杈,儿大分家。我虽然与你们的父亲有亲家之好,又有朋友之交,但毕竟是外人。既然你们的父亲留下了遗嘱说:‘店铺招牌分两份,兄弟二人各一桩。那你们兄弟俩就好好合计合计吧!”

朱炳南听了,眼睛一转,心里就想:如今,秘方没了,要这块招牌有什么用?况且,这块招牌历经百年风雨,早已经剥蚀严重,太有损观瞻,不如把这块破匾额给弟弟,我再请能工巧匠,用上好的花梨木,重做一块就是了!于是,他连忙接过话说:“既然父亲留下了遗嘱,就按他老人家说的办吧,我作为兄长,理应让着弟弟,如今,家里的全部家当,唯有那块御笔亲题的招牌是最值钱的宝贝,就给弟弟吧!”

朱绍南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倒也硬气,他一听,眼圈就红了,哽着嗓子说:“父亲殁了,长兄为父,你说咋办就咋办!”说完,就吩咐自己的妻小收拾细软,亲自爬上梯子,从门楼上摘下那块“猪头阿三”的牌匾,头也不回地出门而去。

半个月后,朱炳南不惜重金,将原来的店铺装饰一新,又请人重雕了一块“猪头阿三”的金字招牌挂上门楼,重新开业。他一改父亲当年的风格,推出了全新的“鲍鱼燕窝扒烧猪头”的招牌菜,而且人家点多少,就有多少。一时间,宾客如云、生意兴隆。就在这一天,弟弟朱绍南在青云街的另一头也租了一个门面,挂上了老招牌,燃了几挂稀稀落落的鞭炮,冷冷清清地开门营业了。

可没过多久,朱炳南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意一落千丈、门可罗雀了。一急之下,就出门看个究竟。他一出门,就在街上碰到一位老食客,连忙拦住他问个究竟,这位食客却说:“你家的扒烧猪头又肥又腻,还贵得很,我们是想吃猪头,不是吃鲍鱼、燕窝,你这是挂羊头卖狗肉!还是你弟弟开的‘猪头阿三正宗!”朱炳南一听,大吃一惊,赶紧尾随这位食客来到弟弟的店铺。只见弟弟笑态可掬地对着这位食客说:“客官来迟了,今天的十份‘扒烧猪头已经订购完了,想吃别的应有尽有;想吃猪头,明天再来。”

朱炳南悄悄地将弟弟的店铺打量一番,没想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弟弟已将一幢小楼盘了下来,上上下下座无虚席,生意较父亲在时还要红火。朱炳南一看,禁不住怒火中烧,他料定一定是任济苍和弟弟翁婿二人背着他搞鬼,趁着父亲病中迷糊,私吞了秘方!于是,他连家都不回,撒开脚丫子就跑到蕲州府衙门,击鼓鸣冤,状告翁婿二人。

大堂上,府尹大人一拍惊堂木,大吼一声:“任济苍,本府一向敬重你德高望重,你怎么也伙同女婿干下这苟且之事!还不如实招来!”

任济苍一听,跪倒在大堂前,拱手朗声说道:“府尹大人在上,老夫一向光明磊落,岂能私匿朱家秘方?其实朱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秘方;如果说有,老掌柜阿三也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同时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怪只怪朱炳南利欲熏心、愚钝不化,不明白他父亲的良苦用心!”说着,他回头对着朱绍南说,“你就将你父亲如何传你们兄弟二人秘方,你是如何悟得,如实向大人禀报。”

那一天,朱绍南按照父亲的要求,分文未带,和兄长一道出门,各奔东西。由于他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好个脸面,不敢沿街乞讨,只好躲在人迹罕至的野庙坟场忍饥挨饿,几天下来,他就饿得东倒西歪。幸亏一帮宿在坟场灵棚里的乞丐好心地施舍他一碗半盏的残羹冷炙,勉强度日。这样一来,他就与这帮老弱病残的乞丐成为了朋友。就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民间的盂兰鬼节,老百姓都要抬上三牲,给祖宗上坟、撒水饭,打发孤魂野鬼。半夜时分,乞丐们突然将他叫醒,只见他们将别人敬祖先的猪头,丢进一个破鼎罐里,煮了半熟捞起来。从山上砍下一堆枯竹,燃起一堆篝火,又将人家上坟的艾香草把包住猪头,塞进火堆里烧烤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喷香的猪头就熟了。朱绍南一尝,鲜嫩无比,这不就是他家的“扒烧猪头”吗?他赶紧上前一细看,原来那生火的是蕲竹、包猪头的是蕲艾,怪不得猪头里有一种天然的清香!这时,他灵机一动,蕲州地界有“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四宝之说,名扬天下,如果集齐四宝齐烹,不知味道怎样?于是,他连忙吩咐小乞丐赶快去抓蛇捉龟,一锅同烹,果然,烧制出的“扒烧猪头”奇香无比,更胜一筹。到这时,他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父亲要他出来行乞,目的就是传他秘方,让他学习更新“扒烧猪头”的炮制之法。这些乞丐沿街乞讨,尝尽了百家饭菜,可谓尝尽了天下百味,经他们手中烹制的美食,那才是天下第一,而且他们四海为家,无牵无挂,不正是云游天下的神仙吗?父亲此言不假!

听了弟弟的一番话,朱炳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这时,任济苍拿出老掌柜阿三的临终遗嘱,呈到府尹大人的案前,说:“这是阿三的亲笔遗嘱,他的祖上曾是北方的难民,行乞到蕲州地界,正是从乞丐手中学得烹饪之法,才创下这百年的基业,所以他家祖上传下家规,每三年必须外出行乞三个月,一来是让子孙不能忘本,二来是向乞丐们学习。这就是他们家这道‘扒烧猪头招牌菜,历经百年,虽然食客的口味在变,却能保持时尝时鲜、长盛不衰的秘诀。”

说到这里,任济苍又回身指着朱炳南说:“而这位朱家大公子又是如何做的呢?他不遵父命,阳奉阴违,外出时私藏重金,不仅没有行乞度日,还跑到淮扬一带,挥金如土,尝遍天下美味。他想投机取巧,偷学别家的烹饪之法,没想到画虎不成反类犬,失去了学习自家秘方的机会。其实,他们的行藏,他父亲都派下人暗中跟踪,了如指掌。他父亲死后,他又为长不尊,置同胞之情而不顾,巧言令色,独霸家产,弃自家百年招牌如草芥。殊不知,这道遗嘱,也是他父亲设下的一个谜局,目的是考验他们二人是否有兄弟仁爱之心。像这等不肖之徒,反将别人诬告,请大人明断!”

府尹大人一听,猛地一拍惊堂木,大吼一声:“大胆狂徒,本官听明白了,你不听父言,阳奉阴违,是为不诚;你背弃自家品牌,挂羊头卖狗肉,是为不信;你独霸家产,是为不仁;你乱诬自家兄弟长者,是为不义。如此不诚、不信、不仁、不义之徒,当杖责四十,以儆效尤!”

这一顿好打,直打得朱炳南皮开肉绽、哭爹喊娘。朱绍南一见,连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为兄长求情。他上前扶起兄长,对他说:“大哥!你也该醒醒了,你为人精明,父亲这些年把你一直带在身边,实指望你能够继承祖业,发扬光大。如今,他这样做,是让你吃一亏长一智。要知道我家的生意百年兴旺,靠的并不是秘方,而是诚信为本、仗义持家!”说着,他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纸,交到朱炳南手中,说:“这就是我新近总结的秘方,交给你吧!我是个书生,志不在生意,之所以还要与你一较高低,实在是希望将家传技艺发扬光大啊。我今天就要关门闭店,潜心读书,自当把我家那块百年匾额奉还。大哥啊,你可再不能辜负父亲的厚望!”

接着,朱绍南把兄长拉到一边,附耳轻声对他说:“大哥,我还悟出了一个秘密,你知道我家祖上为什么规定每天只做十道猪头吗?这就叫吊人胃口,殊不知食不厌精,物以稀为贵!天下最好的美食想吃就吃,应有尽有,那就成了大路菜!这也是我家生意兴隆的制胜秘方,大哥一定要谨记!”

朱炳南一听,顾不上满身的伤痛,一把抱住弟弟痛哭流涕。就在这一天,在府尹大人亲自主持下,朱炳南敲锣打鼓,将弟弟一家和那块百年老匾迎回了家门。从此后,兄弟二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大哥朱炳南恪遵祖训,诚信经营,成为鄂赣皖一带有口皆碑的义商;弟弟苦读诗书,连登三甲,官至三品,成为了名满荆楚的高官大儒。

〔本刊责任编辑 刘珊珊〕

〔原载《民间故事》2008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阿三猪头秘方
秘方
火眼金睛
一张秘方
看好你身边的路痴,可能下一秒她就不见了
阿三与阿四
猪头的爱情
寻找酒秘方
落魄镖师
“减肥秘方”等
阿三创业记:遭遇“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