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部队探密
2009-02-18孙国
孙 国
一
1974年夏天,由于长期劳累,周恩来总理又一次累得病倒住院。
周恩来总理吃完护士送来的药,躺在病床上开始处理上报的文件。一份黄金地质报告映入他的眼帘,这是地质部报上来的黄金勘探情况。从报告上看,勘探黄金地质储量仍然不理想。没有黄金和外汇,一些大的项目就无法起动和开展。黄金这件事情不能再拖,必须找一个人担此重任。他的脑海中将自己熟悉的人过了一遍。在众多熟悉的面孔中,他猛然想起一个人来。他对秘书说:“你给我把王震找来,我有要事跟他商量。”秘书没敢耽误,立即通知王震。没多久,王震来到医院。看着被病魔折磨着的老首长,王震感到一阵心酸。周恩来总理同王震就当前的局势和国民经济情况交换了意见。王震很坦诚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有些情况他也感到很担心。周总理沉默了一会儿,一字一句地叮嘱道:“你要把金子抓一抓,搞建设不能没有黄金。”
王震知道周总理此时把这一重任交给自己是对自己的极大信任。看着为国家命运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的周恩来总理,王震感到鼻子发酸,他眼含泪花说:“总理,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安心养病,黄金的事情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想办法把金子抓上去。”听着王震的回答,周总理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打仗,王震从来没有惧怕过。找金子不是打仗,光有勇气是不行的。从周恩来总理那里接受任务后,王震就带着有关人员下去调研,他始终相信毛主席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他心中有数了。要想把金子抓上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文化大革命”中黄金工业徘徊不前的局面,王震经过跟地质部和冶金部反复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一整套扶植和发展黄金生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黄金勘探、开采业很快得到恢复,为进一步强化黄金地质勘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我国的黄金产量终于突破了20吨大关,中国实现了有史以来黄金产量的突破。
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黄金工业迎来了新的机遇。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审时度势,决定增加黄金的产量。他把重担再一次压在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身上。接到重任后,王震食不甘味。贫金!贫金!中国贫金!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不断地在鼓噪。在西方国家的不断鼓噪下,许多中国专家也怀疑中国是不是真的贫金。大家有种担心,如果西方专家说的是真的,那投入如此之大而无法开采出黄金,就等于拿钱打水漂。从来不怕鬼不信邪的王震却不认这个账。在一次研究黄金生产会议上,大家对黄金的生产和开采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焦点就是寻找黄金的困难和挖金队伍的不足。王震发火了,他从椅子上腾地站起来说:“我们都解放这么多年了,黄金的开采挖掘还是慈禧太后时期的水平,这也太不像话了吧,我们这些专家学者还有那么多的开采队伍,怎么向人民交代?”王震越说越激动。
也难怪王震激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5吨,这个数字比1901年黄金产量4.51吨还小。此后长达二十多年,黄金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幅员辽阔的资源大国竟然是产金小国。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我国仅靠出口物资创汇充实国库的尴尬局面,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贫金”的帽子重重地压在中国人的头上。如此下去,实现四个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面对找金队伍的短缺和种种条件的制约,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王震脑中出现。他说:“让部队去找金子!”他的话掷地有声。让部队找金子不是他一时冲动说出来的。这个想法在周总理找他抓黄金时就有,只是那时正搞“文化大革命”,条件不成熟,现在他感到条件已经成熟了。他相信中国地质学家的意见: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找金队伍。专业化找金队伍的不足造成了资源的大门不能开启,制约了黄金工业的发展。延安时期,他曾经带领三五九旅官兵在南泥湾垦荒,创造了一个神话。现在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他相信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在找黄金这条特殊的战场上也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王震接着说:“如果没有什么异议,军队找金子这件事情由我来协调。”
1979年1月,经王震、谷牧副总理同意,冶金工业部上报《关于整编基建工程兵地质支队的报告》。报告中要求军委就尽快组建一支军事化的专业找金队伍,作为黄金工业的先锋军,以便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黄金矿产资源勘察活动。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在非常时期作出非常决策。3月7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给国家建委、冶金部、基建工程兵下达批示。为了加强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迅速发展黄金生产,同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黄金指挥部。扩编、整编一批部队专门勘探、生产黄金。由此,一支特殊部队——中国黄金部队诞生了。
三
刚刚建立的黄金部队的决策者们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国版图上,“占据兴安,立足秦岭,挺进高原,面中求点,点上突破”,一个大面积开展黄金普查的作战方案确定了。这年9月,在紧张的转隶集训之后,基建工程兵第五十一支队所属六个团万余名指战员告别巴山蜀水,挥师北上;第五十二支队迅速集结,所属五个团在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带摆开战场;第五十三支队兵分三路进军大西南。不久,捷报频频传来。1980年,黄金部队第一次向国家提交黄金储量7.23吨。次年,第五十三支队所属五一二团探明了我国南方第一个大型沙金矿床——四川白水金矿,提交黄金储量13.31吨。年轻的黄金部队,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整个“六五”期间,部队以六分之一的人力、财力,提交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储量。动用军队找金子,开创了世界找金史的先例,同时,这支不被人所知的黄金部队也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黄金部队官兵踏遍青山,足迹遍布祖国25个省、区、市。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升起一片金色的希望。在冰山雪峰的冰达坂旁,新疆的一座大金矿诞生了;17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哀劳山脚下,云贵川三省有名的金矿建成了;在起伏绵延的燕山山脉,第一座特大型金矿发掘了。中原大地、巴山蜀水、汩罗江畔……一座座金山在黄金兵神奇的脚板下被发现。1949年,我国黄金产量为4.5吨,而1901年的黄金产量为4.51吨,这期间相隔48年;1995年,我国黄金产量为100吨,比1949年的4.5吨增长了21倍多,这期间相隔46年;从1995年的黄金产量100吨到2003年突破200吨大关,这期间相隔仅为8年。1995年,当我国第一次黄金突破百吨大关时,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兴奋得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在上报的材料上欣然提笔批示:向奋斗在黄金战线上的武警们致以真诚的祝贺和感谢。
黄金,自古以来被视为尊贵和财富的象征。南非,弹丸小国,因为盛产黄金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黄金储备的多少,仍然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砝码。
1997年,面对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一言九鼎:人民币不贬值!中国的自信,来自于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来自于国家拥有的14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数百吨黄金储备。
四
部队找金子,从古到今,从中到外,闻所未闻。不是战士们想不开,就是那些出生入死,久经沙场的干部也想不开。军人是在刀光剑影、血与火中体现价值的。部队有想法,王震很清楚。当初,他带部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南泥湾大生产时,也面临同样的情况。部队有想法也是正常的,没有想法反而不正常了。王震决定叫部队找金子时,就想到了这一点。为了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黄金部队一组建,王震就接见了新组建的黄金部队师以上的干部。在接见时王震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打仗是国家需要,搞工程建设是国家需要,现在派你们找金子也是国家需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军人责无旁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位“胡子将军”讲了组建这支部队的意义,并讲了这支部队肩负的责任和人们对这支部队的期望。讲完后,他指了指站在前排的副师长王振祥说:“让你去找金子,你有把握吗?”王振祥是一个“腿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的人物,从四野到军委工程兵再到基建工程兵,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以能打善战不怕死出名。解放战争时期他从东北跟着部队一直到海南岛,出生入死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现在让他去找金子,可他连金子也没见过,光听说金子是黄色的,更别说金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要是打仗,他死也要完成任务,但现在接受的任务不是打仗,光有勇气和决心还是不够的。
王振祥见王震的目光正盯着他等着他回答,他心里没底,小心翼翼地说:“报告首长,让我试试吧!”对王振祥的回答,王震将军显然不高兴,在他的理念中,军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没有完不成的任务。还没等王振祥说完,王震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一拍桌子,说:“还没接火就想跑,找不到金子我就撤了你!”说完,王震看了看满屋身经百战的高级干部说:“我不管你有千万条理由和困难,你们就是头钻地,也要找到金子!”王震一发火,这些人大气不敢出一声。王震最后问:“能不能找到金子?”有了王振祥的教训,这些高级干部一齐回答:“能。”王震听后说:“我就要这句话。”
找金子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找不着金子也不一定撤王振祥的职,但从王震的态度可以看出中央对用部队找金的期望和决心。王震接见部队领导干部后不久,1979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基建工程兵第五十一支队近万名指战员从湖北、河南等地秘密集结,就在外国人不知道中国军队要干什么时,这支部队登上了北去的军列。列车迎着朔风,向北,再向北,目标直指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满语“金色的山”。他们此行,就是要打开这座金山的大门。
黑河起程,逆黑龙江北上,经呼玛至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再向西,便进入了额尔古纳河。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及其上游额尔古纳河,似一条玉带紧紧环绕着祖国北疆,这便是龙江大地金子镶边的缘由。东经120.4度,北纬53.4度,额尔古纳河我方一侧,有一块神奇的土地西口子。1986年,完成了大兴安岭东麓水系沙金勘探任务的黄金三支队指战员把目光紧紧盯在了这里。
上帝很公平,在西口子,上帝把最富有的矿产放在这里,也把最艰苦的环境放在这里。曾任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首任主任的石豁每当谈起西口子时,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曾到那里去检查过工作。西口子,中国北极,方圆300多里渺无人烟,全年无霜期仅有两个多月,最低气温零下50多度。“那个地方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到的艰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在那里待下去的。”这是一片永久的冻土,没有任何人来过。
要想在冰封雪覆的大小兴安岭、人迹罕至的黑龙江源头开采黄金,无异于老虎嘴里拔牙,开采谈何容易。日本投降后,日本一个大佐回国后写的回忆录中曾提到西口子:日本人还没打进东北时,就听说西口子遍地是金,在西口子随便一锹下去,便可见明晃晃的金粒。日本攻占东北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国内派去黄金勘探工程师,准备到西口子开采黄金,庞大的开采队伍几次进军西口子,但终因这里气候环境太差几次出兵都无功而返。日本大佐曾断言:即使西口子是金山,也没有人能够从那里拿出金子来。
樊兴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探测西口子含金量和开采的价值,他主动请缨,到这片充满诱惑也充满危险的死亡地带。他带着一支小分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踏着这片尘封万年的冻土开始出发了,进入西口子唯一的路线就是走冰封的额尔古纳河。大家走的时候,战友们都来送他们,他们走得有点悲壮,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还能活着回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片无人区毕竟从来没有人到过,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谁也不清楚。踏进了被神话了的西口子,呈现在他们视野的是一片空旷、冰冷的土地。经过勘察,这片冻土虽然不像传说的那样一锹就能挖出金子,但这个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沙金资源。
勘查队回来召开的会议,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会议。大家都不发言。选择掘金地点的决心太难下了,找金要有重大突破,西口子是最佳掘金地点。这里金矿丰富、挖掘潜力大,搞得好就会挖出个金娃娃。但西口子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要想在这里摆下战场,必须在每年3月黑龙江开化之前备足全年的生产、生活资料,待11月封江之后人员才能撤下来。是进还是退?党委一班人思虑再三,最后下定决心:会战西口子。
副师长王振祥被王震将了一军后,他回到部队,二话没说,带着部队上了山。这支原来握钻打坑道的部队开始拿起地质锤找金。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曾经一起上山找金的周保民说,那段时间用炼狱来形容很恰切。王振祥上山时就对部队领导干部们说:“找不着金子谁也别下山,王将军撤我,我先撤你们。”王振祥把带到山上的四十多个连队分散到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他自己住在一座山神庙里。白天,他要走几十里路,一个点一个点地查看,晚上,他要在破庙里看图纸、听汇报。就是靠着这股执著的干劲感动了上帝,1981年首战告捷,他们发现并探明了一座中型沙金矿床。这群没见过金子是什么样的将士们用双手硬是从黑土地里掏出3523两黄金。
王震将军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说:“我说部队没有办不到的事嘛,部队打仗行,搞生产行,找金子照样行。”
五
世纪之交,历史的机遇终于降临到这个沉睡了几亿年的冰山雪域。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根据冶金工业部文件,指挥部派出三个连队赴西藏开展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和矿业开发工作,并在拉萨成立了武警黄金总队西藏指挥所,具体负责驻西藏部队的指挥管理,黄金三总队西藏指挥所一大队官兵千里跋涉来到这里。
1998年3月7日,开进西藏的黄金部队拔营起程。黄金部队在高原上寻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官兵们每天都在挑战生命极限。高原反应,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带来的困难。孙洪涛是第一次进西藏,他下了车,就感到脚像踩在棉花上,软软的,四肢无力。几只老鼠在他眼前大摇大摆地走着,要是在内地,他早就上去一脚将它们踩死,可在这严重缺氧的地方想做这件事情都很难。他的头像戴了个紧箍一样地痛。藏北那曲,平均海拔5000多米,四季皆冰雪覆盖,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6%。
人们常说,是金子放在哪里都发光,而找金矿的人常年找金,为国家找到数百吨金矿,却见不到金子的光亮。他们只能长年累月地在深山奔波,在恶劣的环境下,在随时都有可能以生命做代价的危险四伏中,寻找的只是含有金子成分的矿石。有人说这是金子的事业,但不是金色的事业,因为在他们没完没了的旅途中,见不到鲜花,听不到掌声。然而,当我认识这群找金的官兵之后,我以前见过的金子是多么暗淡无光。这群找金的官兵,不但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更有一腔金子般的情和爱,他们在用比黄金贵重的青春,向人们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华章。
2000年6月,武警黄金部队奉命进入藏北阿里地区双湖寻金。这里海拔5000多米,沼泽丛生,道路艰难,是当地牧民都很少涉足的无人区。在开进途中,整个车队不慎误入沼泽地,20余名官兵被困荒野。官兵们在冰冷刺骨的泥沼中挖泥、填坑、推车,捡遍了方圆5公里地面上的石头铺路垫车,想尽了一切办法,仍无济于事。三天后,官兵们携带的食物已经消耗得所剩无几,给养发生了危机,20余名官兵眼巴巴看着仅剩的半袋大米,只能就着盐巴喝稀饭。17天后,救援的官兵几经周折赶到现场,看到满身泥污的官兵横七竖八地昏躺在地,无不痛心落泪。
躺在西藏军分区总医院的病床上,刘稳的心情真是糟透了。前几天,他带着队伍直抵浪卡子县,帐篷支上后,还没过夜,就因严重的高原反应被紧急送回拉萨诊治。刘稳的健壮是出了名的,到了高原,却被病魔纠缠,真有点虎落平川的味道。他身子贴在床板上,一个星期不能下地,只要活动量稍大一点,心跳立时就会加快到每分钟120-150次,像是五脏六腑搅在一块儿般彻骨地痛,那滋味,也许就叫欲生不能、欲死不成吧。
对有些人来讲,死并不可怕,比死更可怕的是想死而死不了。10天后,一个坚强的身影又重新出现在羊湖之滨的雪域高原。没有人想象得到,为了战胜高原反应,刘稳以惊人的毅力在挑战自身生理承受能力,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挑战雪山高原。在如此执著、如此顽强的人面前,高原反应退却了,刘稳双脚又稳稳地站在高原上。
付出终于得到报偿,找金部队终于探到了金子。这一刻,什么苦呀、累呀、愁呀,都被抛到了九宵云外。在缺乏生存条件的环境下,黄金兵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历时两年,共调查、评价了80多条水系,开展面积性地质工作1500多平方公里,完成进尺近万米,找到一座品位堪称国内之最的中型沙金矿床,岩金找矿也有了新发现。藏北那曲成为西藏找金史上的一个亮点。
六
西部,中国版图上最神秘、传说最悠久的地方,它孕育了长江、黄河;长江、黄河则孕育了中华文明。2000年10月8日,美联社一则特大新闻传遍美国,中国武警黄金部队在西部地区探明一个资源量达百余吨的超大型金矿。黄金作为硬通货,在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中国作为潜在竞争对手的美国对中国这一发现的重视也就不言而喻。
1997年初春,武警黄金指挥部命令所属第十二支队开赴西北,寻找金矿资源。历史将一群不同凡响的人推上了舞台。这是一群不拿枪而拿地质锤、罗盘针的军人;说不同凡响,是因为这支部队在世界黄金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支队长杨印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难迈的一道坎。六天前,他带着十二支队一大队的先遣队来到这里,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悲壮。十二支队在黄金部队乃至全国都是一块金字招牌。提起十二支队,业界都伸大拇指。这些年从南到北,十二支队打了很多硬仗。他们曾在大西南探明四座中型金矿和一座小型金矿,两座大型沙金矿,提交黄金资源量103吨,这些成绩令地方黄金单位望尘莫及。他来时翻看过这里的县志。县志中记载:“文洲阴平(文县古称)产金、橘子,以做贡品。”早在1300年前这里就有采金的历史,从而留下了小金山、金子沟等令人憧憬的地名。可是,多少年过去了,一批批地质队员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但却从来没有地质队找到过黄金。
钻探找矿,是要在可预见的地点向地球深处钻探,再化验钻杆孔中岩石芯,通过化验岩石芯,检测年岩石芯中的含金量。这个地方山高坡陡,因无路,机器设备只能卸到山脚下。要把这几十吨重的设备运上异常险峻的山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印和官兵们采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把机器设备大卸18块,即使这样,一个零件也有几百斤,部队向当地的老百姓租来大骡子、大马。
支队长杨印往常听到钻声,心里就像喝了蜜。机器响,证明开采到了矿。那单调的声音在他听来,胜似任何一场大型交响乐。这声音令他兴奋、令他陶醉、令他心花怒放。而现在,听到钻机响声,他就感到心里发毛。每一次出样都无金,或含少量金、含微量金,眼看就要过春节了,到处都洋溢着一片节日气氛,但支队内却一片压抑,令人喘不过气来。杨印主持了一次决定阳山矿区生死存亡的会议。这次传言被人称为十二支队的遵义传言。没有人知道,杨印此时面临的压力有多大。有人说,比你们有本事的人来得多了,也没有找到黄金,就凭你们几个当兵的就想找到黄金?做梦去吧!没有三把金沙,也想摸阎王爷的鼻子?一时间,到处都是风言风语。前几天美联社登载的一篇消息说,中国一支勘探黄金的王牌部队在西部将遭遇滑铁卢,必定无功而返。两年的披星戴月,两年的风餐露宿,两年的付出,到现在连金矿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会上,两种意见截然相反: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撤,再继续找下去会造成更大的浪费。撤也不丢人,世界上没有谁是常胜将军,也没有任何一支找矿的队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找矿率,况且现在他们仍然保持着世界找矿的最高记录;另一种意见是坚持,毕竟我们人力、物力投入这么大,现在放弃有点可惜。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到杨印身上,杨印有决定权。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杨印除了相信科学外,还凭感觉,他感觉这里肯定有黄金矿。这种感觉是靠他这么多年对黄金知识的了解。他最后拍板决定:继续打钻,不找到黄金矿区决不罢休。杨印深知,现在找矿,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没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带头,官兵就是累死也白搭。他加强了科技干部配备。这些技术干部在堆集如山的资料、数据中分析比较着,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细细研究着,最后终于找到了新的矿标区。1米、10米、50米,当钻打到89米时,岩心被提出来了。冰冷的岩芯送到化验室后,整整一个晚上,杨印和其他领导一夜未眠,他们等待着攸关部队前途命运的结果。怀里像揣了一个兔子一样不安。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座难得的好矿。
2001年6月26日,一条特大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已探明阳山金矿储量超过100吨,这一成果填补了中国西部没有超大型岩金矿的空白,摘取了中国单一金矿脉资源第一的桂冠。2001年7月1日,新华社又向全世界播发了震惊世界黄金界的电讯稿:素以“黄金地质尖兵”著称的武警黄金部队,在中国甘肃省文县境内发现了一座阳山超大型金矿,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西部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座金矿。
阳山超大型金矿的发现,让原本贫穷落后的阳山地区一夜之间蜚声国际黄金界。“一家有女百家求”,中国黄金业龙头老大、黄金总公司的代表来了,山东黄金总公司的代表来了,福建紫金山矿业集团的代表来了,还有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巴里克公司和澳大利亚驻中国矿业有限公司的代表也来了。那些黄头发绿眼睛的代表们还带来了条件丰厚的金矿开采转让书。随便哪一个转让书都能让黄金部队扎扎实实地发一笔大财。可是,黄金部队微笑着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矿是国家的,我们听国家的安排。
2003年8月1日,兰州。黄金部队高层领导和甘肃省高层领导就阳山金矿转让问题展开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现在,阳山金矿仍在以每年20吨的惊人速度继续着,这是黄金兵在平凡与伟大之间续写的美丽西部传说,是黄金兵用忠诚和奉献开辟的一条强国富民之路。
〔本刊责任编辑 君 早〕
〔原载《中外书摘》总第1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