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生存的困惑
2009-02-18
销售与管理 2009年1期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用了相当的篇幅认为:在全球化2.0时代,由于管理者掌握更多的信息,价值观建立在由上至下的纵向指挥和控制的基础之上;而在全球化3.0时代,传统的团队和组织模式都发生着变化,“信息不对称”越来越难以做到,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是由下而上的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团队。因此他建议管理不能依靠命令与控制,而要靠沟通与协作、靠共识来完成。
扁平化正是弗里德曼所推崇的组织形式。现代管理学把管理的结构模式简单地分为两大类:金字塔型和扁平型。对于这两类管理模式的孰优孰劣,管理学界给出了多种评判,但是近年来,扁平化似乎以新理论、新思维姿态得到理论界的尊崇。扁平化这个词在新一代管理大师们的著作中频繁出现,在谈论组织革新与组织改造的时候,少不了要谈到它。
尤其自韦尔奇成功再造GE之后,“扁平化”更加成为一种管理时尚,并西风东渐,被中国不少企业所接受和践行。然而,像许多时髦的管理概念一样,组织“扁平化”改造之后,相当数量的企业的业绩非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明显下滑。
从理论上讲,与传统组织结构相比,理想的扁平化组织的优点在于灵活、民主,能减少官僚主义,加强内部沟通,易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能够更加迅速地对包括消费者需求在内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既然如此,为什么大量中国企业运用效果不佳?是理念上的认知不够还是在实践中走了样?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专家就中国企业的扁平化生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集中讨论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需要扁平化?
企业扁平化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中国企业扁平化变革存在怎样的困境?
扁平化的思维存在哪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