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经济综合竞争力落后的原因
2009-02-18赵东明
赵东明
摘 要:云南经济综合竞争力中的教育落后、交通落后、科技落后、管理落后、工业落后、观念落后、利用外资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等方面与云南人才的落后息息相关。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提高云南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云南经济 综合竞争力 落后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263-02
云南在中国是集边疆、民族、山区三位一体的一个省份。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一书介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云南省2006年的全国比较综合排名为第28位,二级指标中的科学和谐发展竞争力为22位,宏观经济竞争力为29位,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为28位,知识经济竞争力为28位,发展环境竞争力为24位,政府作用竞争力为25位。由此可见,云南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落后
云南教育底子薄、欠账多、总体水平落后全国。云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3年,只相当于小学毕业。特别是农村地区,文盲半文盲非常之多。由于教育的落后,导致科技落后,人才落后,管理落后,观念落后,人口素质低,信息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交通落后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属云贵高原范围,平均海拔2000多米,84%为山地,再加上高原丘陵占10%的面积,盆地、河谷实际仅占6%。山高谷深、少数民族聚居地分散,形成了云南在全国交通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差的状况,这在客观上影响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众多
云南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发展历史中,远离中原文化发祥地,缺少中原文化的滋润影响。解放前,云南总体上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些地方还遗留着原始社会的痕迹。
四、科技的落后
目前,云南省科技发展水平整体上较落后,原因主要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项目的实施不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等。同时由于云南高校的科研力量不强,缺乏强大的产业、政府、研发一体化推进制度等原因,使得云南科技落后。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我国东部地区为50%左右,而云南还不到40%。目前,云南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只占11%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只占2%,这些都表明了云南在科学技术水平上的落后。
五、观念的落后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开发较晚、文化落后等原因,云南人更满足于自己的小圈子,封闭保守、小富即安、安于现状,很少到外面闯世界。与发达省市区相比,云南经济发展缺乏新思路新举措,尤其是少数政府领导,还没有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习惯于等、靠、要。思想观念落后的集中表现是:抓住机遇的意识不强,创新开拓的勇气不足,营造发展环境的措施不力,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浓。
六、管理的落后
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者素质低下、经济落后等原因,云南企业普遍存在着营销手段单一、产品销售网络不强、市场战略滞后、产品市场定位不准等问题。管理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流产品、二流技术、三流营销、四流包装。同时,政府部门的管理落后表现为:官僚主义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低下、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等。
七、工业基础薄弱
除了烟草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以外,其他工业基础差、规模小。可以说除了烟草工业,在全国工业范围内,云南基本没有工业影响力。云南虽然作为有色金属王国、旅游资源大省,但是在在商业服务业等大众化领域没有
出色表现,在高科技领域、汽车钢铁等制造业领域更是榜上无名。
八、缺乏强势品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证书和奖牌的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中,云南产品只有7个,比广西、贵州、新疆、陕西等省区都少。云南的汽车、IT、机械产业,生物药业,农副产品加工、饮食、纺织服装等大行业都没有中国名牌产品。事实上云南的云南白药、盘龙云海、斗南花卉、云南铜业等等都有资格申报成为中国名牌产品。但是由于对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有关部门措施不力,企业缺乏积极性,导致云南的品牌建设落后于其他省份。有些企业不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更不注重培育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当年在云南颇有名气的“山茶”电视机、“茶花”汽车、“白玫”洗衣机、“兰花”冰箱、“春花”自行车,都已经消失殆尽。云南品牌衰落的原因就在于求量不求质、求质不求名、求一时效益而不是立足长远的技术创新。
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制约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当代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的省市,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快;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相对较慢。浙江经济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浙江经济总量从几年前的全国第12位提升到现在的第4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公民营经济的强力带动。单从民营经济的地域分布上来看,也是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十、城市化进程缓慢
在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云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23.36%,仅仅高于西藏,低于贵州、四川、广西,更大大低于青海、宁夏、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古,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很快转化为劳动力,不能有效创造收入,扩大经济规模。失地农民增加,使得农村购买力下降,消费萎缩,反过来又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这是国际经济发展规律。因此云南应当大力推进城市化,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十一、农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
云南农民收入持续低增长,使消费需求难以上升。进入新世纪以后,云南省126个农业县市中仍有73个国家扶持工作重点县,占全国扶持重点县市总数592个的12.33%。贫困地区人口的文盲率为19.02%,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69年。73个国家扶持重点县中,未工作人口共有216.28万人,其中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有64.33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29.7%。这些贫困人口主要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干热河谷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边境一线,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
十二、利用外资步伐慢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力度大小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竞争的成败。由于长期的闭关自守以及云南地处边疆、交通不便、人才匮乏、政府政策引导不够等原因,进入云南的外资一直较少。云南要充分运用中国加入东盟“10+1”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外向型工业。在与国外省外合资办企业方面,要与企业制度改革相结合,以资本合作、资本运营为切入点,做好企业资本结构多元化,从产权深层次推动企业制度的改革创新,更多地发展三资企业、与外省合资、合作。
十三、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政府干预企业经营,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企业之间缺乏诚信,不遵守合同,税收的随意性较大,经济政策不透明,政府的审批标准随意性大等等。
十四、经济结构不合理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云南省的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但是由于农业基础薄弱,优质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不发达,导致第一产业对云南经济的贡献小。同时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缺乏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汽车、服装、电视机、IT软件等产业。
十五、信息落后
全国房价开始下降时,云南房价还在微涨,几个月后才开始下降。云南的信息总是比全国慢半拍。一个福建农民到香港抢注“大益”商标时,云南的大部分茶厂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经营多年的普洱茶需要注册商标,需要打假,需要培养自己的品牌。信息的落后和对知识产权的不重视也反映出云南经济落后的一面。
十六、人口增长过快、受教育程度较低
尽管云南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但人口增长却很快。在过去的两次生育高峰期,云南的生育峰值都很高,且持续时间较长。除了人口增长过快外,人口的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率低、文盲率高,文化程度结构低等因素也制约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十七、环境污染加剧
云南的环境形势严峻。一是大气污染呈加重趋势。一些地区盲目发展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加上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与日俱增,大气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愈加明显;二是水环境不容乐观。一半以上高原湖泊水质污染严重,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个别地区地下水水质不达标;污水、垃圾直排江、河、湖、库的问题相当普遍,农业水源污染加重;三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山地生态退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生态灾害频繁;四是有些地方和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牺牲公众环境利益换取经济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
十八、人才落后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劣势还体现在人才短缺和技术水平落后上。与我国西部地区其它省份一样,云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面临着自己培养的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窘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人才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到东部沿海地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因素,要把经济增长依托的资源转变到人力资源上来,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需要,也是实现云南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实际上,人才的落后才是云南经济落后的真正原因,因为修铁路、发展教育、打造品牌、治理污染、转变观念、引进外资等工作都是由人来做的。云南的人才落后,除了云南经济落后,很多人才不愿意到云南工作这一原因以外,相关稳定人才的措施乏力等方面也是原因。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杨建华主编.2007年中国省区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从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看中国社会变迁中国国力报告[R].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云南昆明 650106)(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