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郊夏熟农作物绩效分析与经营目标选择

2009-02-18曹琪伟邓楚雄吴永兴

经济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绩效

曹琪伟 邓楚雄 谢 蓉 吴永兴

摘 要:以2005—2007年所采集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文章对上海市郊近三年的主要夏熟农作物种植情况进行了梳理计算,比较了各农作物的投入—产出,归纳了各类农作物的绩效特点,并以此结合不同经营主体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各自可以选择的经营目标。

关键词:夏熟 绩效 经营目标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244-03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上海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点突破地区,农业肩负着从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化的重任,而农业生产经营绩效是农业类型转变的重要指标之一。上海以二熟制农垦耕作制度为主,夏熟作物生产较秋熟有着作物品种多、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沪郊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夏熟作物的经营绩效和经营目标选择有着实际意义。

一、样本基本特征

本文依托“上海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信息管理和绩效评估系统”在全市1210个调查点连续多年的样本数据,提取近三年来夏熟作物样本进行分析,基础数据可靠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为2005——2007年八种主要的夏熟作物,可分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园艺作物三种。粮作和油作分别以小麦和油菜为代表,园艺作物包括蔬菜、西甜瓜和草莓。

小麦是沪郊夏熟作物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近三年的样本点数量和调查播种面积均逐年增加,分布于全市各个郊区(县)。油菜的样本数量和播种面积在三年内出现锐减,降幅分别达到67.3%和76.7%,且调查点分布趋于集中。园艺作物的样本数量在三年中经历了先增后降的过程,而播种面积却逐年递减,而不同的园艺作物根据其种植特点在三年内的样本量和播种面积有所差异(表1)。

二、成本投入分析

1.测度指标。农作物生产的成本可以按照生产函数的理论划分为四类,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土地投入和经营管理投入,分别对应于系统中的直接生产成本(物质成本与生产服务成本之和)、劳动成本、土地租赁费和管理费。通常部分农户的土地租赁费项或管理费项缺省,因此土地租赁费和管理费等合计为其他成本。所以,总成本为物质成本、生产服务成本、劳动成本和其他成本之和。

2.不同作物成本投入差异。

(1)总量差异。首先,不同作物成本投入总量差异较大。由于不同作物的种植要求各异,因此,生产所需的物质成本、生产服务成本、劳动成本、其他成本及其总成本存在较大差异。调查作物中油菜总成本最低,三年平均每公顷生产成本仅为3771.75元,由于需要较多劳动力,因此成本中比重最高的为劳动力成本,占到60.21%。其次为物质成本。而西瓜的三年每公顷成本高达52541.70元,为最高,是油菜成本的14倍,其成本各组分投入都较大,且比重较为均衡,其中投入最多的为物质成本,比重为总成本的三成,而劳动成本和生产服务成本略低于物质成本(表2)。

其次,园艺作物亩均成本最高,然后为小麦,油菜的成本最低。油菜三年每公顷成本为3771.75元,小麦为5647.20元,而园艺作物每公顷成本为34130.55元,是油菜成本的9.05倍,是小麦成本的6.04倍。从成本构成的各组分来看,园艺作物均远远高于小麦和油菜(表2)。由此可见,无论在成本总量还是各项成本组分的投入,园艺作物始终高于小麦和油菜,物质成本、生产服务成本和劳动成本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园艺作物比小麦和油菜需要更多的化肥农药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及劳动力投入。

园艺作物中各作物成本投入也有较大差异。如表2所示,按生产成本投入高低排序依次为:西瓜、甜瓜、草莓、茄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成本最高的西瓜每公顷投入达到52541.70元,是成本投入最少的叶菜类蔬菜的3.50倍;相应的,各项成本组分也相差甚远。

(2)构成差异。虽然各调查作物在生产成本总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生产成本的构成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物质费用和劳动成本是生产总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样本投入总量来看,八种夏熟作物三年平均总成本投入为666.85万元,其中物质成本和劳动成本比重分别为33.64%和31.77%。

分析各作物成本的投入结构。如表2所示,园艺作物和油菜的成本构成中占比重最大的均为劳动成本和物质成本,而小麦比重最大的为物质成本和其他费用(主要是土地租赁费)。

虽然物质成本和劳动成本是生产成本中的主要投入部分,但其两者比重在不同类型作物中有所差异。小麦最主要的成本为物质成本,其比重达到46.91%,接近一半比重,而其劳动成本比重很低,仅占15%;种植油菜需要劳动成本最多,占到六成,其次为物质成本,接近四成;而园艺作物的劳动成本是总成本最主要的组成,占到36.54%,其次为物质成本,占到28.69%。进一步分析园艺作物中的六种作物,蔬菜和草莓最主要的成本投入为劳动成本,而西瓜和甜瓜最主要的成本部分为物质成本,但劳动成本比重接近于物质成本,两者比重相差仅为1.30%和0.24%。此外,六种园艺作物的生产服务成本也有较高的比重,因为园艺作物一般需要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费用。由此可见,粮食作物的比重构成中以物质成本为主,而粮油作物和园艺作物对劳动力投入有更高的要求。

三、绩效

1.测度指标。农业绩效的衡量需从三个方面衡量: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的生产率和资本的生产率。土地的产出率,即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包括产量、产值、净产值、净收益、净利润(纯收入);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力的产出,包括生产率、收益率;资本生产率,也称投资回报率,即单位资本的报酬,包括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利润率。

2.不同作物绩效分析。

(1)不同作物的土地产出率分析。调查的三类作物的土地产出率的各指标显示,园艺作物各指标数据均大于小麦和油菜,即园艺作物的土地产出率要远远大于小麦和油菜。如表3所示,园艺作物的每公顷总产值为32611.50元,是小麦的11.13倍,油菜的13.72倍;而园艺作物的农民收益是小麦的30.55倍,油菜的13.73倍;除去劳动成本后的净利润差异更大,园艺作物是小麦的69.59倍,油菜的28.29倍,说明园艺作物对劳动力需求很大。

园艺作物中的六种作物土地产出各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从产值和收益来看,获利最高的是草莓,最低的是叶菜类蔬菜。草莓每公顷产值为20640.75元,而叶菜类蔬菜仅为25824.15元/公顷;草莓的农民收益可以达到121470.60元/公顷,叶菜类蔬菜收益为22850.70元/公顷;草莓的净利润96916.65元/公顷,而叶菜类蔬菜只有14962.05元/公顷。西瓜和甜瓜的产值和收益不相上下,低于草莓的各项指标,高于蔬菜,是园艺作物里获利第二高的作物;茄果类蔬菜和根茎类蔬菜的各项指标很接近,但低于西瓜和甜瓜,高于叶菜类蔬菜。

(2)不同作物的劳动生产率分析。劳动产出率的两个指标劳动用工生产率和劳动用工收益率在小麦、油菜、园艺作物中的排序不尽相同。小麦的劳动用工生产率是最高的,达到173.42%,即一个工可以产出173.42元,园艺作物为131.42%,油菜最低,为52.62%。小麦的劳动用工生产率最高是因为劳动力需求很少,平均一公顷地只需要35.4个工;而油菜最低是因为产值过低造成;园艺作物则是高投入高产出类型。但劳动用工收益率指标考察的是每一工的获益情况,因此园艺作物又位居第一,达到91.79%;其次为小麦;油菜仍为最低,仅为36.73%。

园艺作物中的六种作物除了叶菜类蔬菜和茄果类蔬菜的两项指标偏低,其余四种作物的劳动产出率指标较为接近,因为这些作物的种植对劳动力均有较高的要求。

(3)不同作物的资本生产率分析。从资本的产出角度分析,无论是投资收益率还是投资利润率,小麦的产出是最低的,每一元投入仅获得0.3元收益,利润只有0.09元,而园艺作物每一元投入可以获得1.4元收益和1元利润(表5)。

园艺作物中的六种作物的资本生产率的排序与前两种绩效分析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草莓仍然是资本产出最高的作物,由于西瓜和甜瓜与蔬菜之间的成本投入差距大于收益和利润之间的差距,因此西瓜和甜瓜的资本产出却低于蔬菜。以西瓜和叶菜类蔬菜为例,两者的成本相差3.50倍,而西瓜收益只是叶菜类蔬菜的2.66倍,利润相差2.74倍,都小于成本之间的差距,因此西瓜和甜瓜的资本生产率要低于蔬菜。

四、夏熟作物的绩效特征比较

根据对夏熟各类作物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发现,作物之间绩效差异较大,以低、中、高表示投入或产出的相对数量大小。

小麦:中投入低产出,即单位土地产出最低,且单位资本产出低,但单位劳动力产出最高;

油菜:低投入中产出,即单位土地产出较低,且单位资本产出也较低,但均高于小麦,而单位劳动力产出最低;

园艺作物:高投入高产出,即单位土地产出高,且单位资本产出也最高,但单位劳动力产出低于小麦。

因此,以单位产出为指标,以经济收益为目标,园艺作物为最佳的选择,但种植园艺作物受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多种因素限制。因此农户根据现有的资源对种植作物会有不同的选择,而政府根据宏观背景、市场等多种外在因素同样会对农作物的种植有自己的选择,并对农户的目标选择有着引导作用。

五、经营目标选择

1.农户选择。农户是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且选择种植农作物。在资本、劳动力、技术三个要素不同组合下,会选择不同的作物。其中劳动力包括家庭劳动力和雇工(不包括技术工人),资本指可投入的种植成本(假定农户的资本投入在有限的范围内,能够保证作物的基本投入需求,但无法用资本去换取劳动力或技术)。

(1)拥有足够劳动力、资金、技术条件下的选择。当有充足的资金、富余的劳动力和相应的技术时,种植园艺作物将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只考虑劳动力和资金的前提下,细化园艺作物分析,如表2所示,西瓜的亩均成本最高,其次为甜瓜和草莓,再次是茄果类蔬菜,成本最低的是根茎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从收益的角度分析(表3至表5),首先,草莓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都是最高的。其次,西瓜和甜瓜的利润高于蔬菜,但相应成本也很高,因此劳动收益率低于根茎类蔬菜,资本生产率低于三种蔬菜类型。园艺作物对种植技术和土地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农户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和土地条件基本限定了对园艺作物的选择。

(2)缺乏劳动力或技术的条件下的选择。对于农户而言,当劳动力缺乏的条件下,无法种植园艺作物,只能选择种植小麦或油菜。小麦的劳动力需求是所有夏熟作物中最少的,油菜的亩均劳动力需求要比小麦多四个工。但小麦和油菜的收益也是最低的。选择种植小麦或油菜的农户有可能是兼业农户,农业只是副业,无须投入太多人力和物力,家庭收入来源是从事其他劳动。另一种可能是规模经营的专业户,但根据调查结果,这样的专业户倾向于选择小麦,因为小麦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更高,需要的劳动力更少。专业户的收入主要是秋播的水稻。

同样,在缺乏技术条件时,农户业只能选择小麦或者油菜,选择的依据在与农户拥有的劳动力资源与资本资源的关系,劳动力相对富余选择油菜,反之选择小麦;二者均不富余优先选择小麦,因为小麦机械化水平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程度相对较高。

2.规模化经营者。农业经营者指拥有较大规模的土地,且资本充足,可以雇用大量劳动力,聘请技术人员。经营者为农业生产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会选择土地和资本生产率更高的园艺作物进行生产。相对农户,农业经营者拥有较充足的生产要素,经营规模较大,作物选择更为宽泛,但相应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所以市场需求对农业经营者在作物类型、品种的选择上有着更直接的影响。

3.政府。在全球粮价上涨,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的稳定供给对全球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是党的十七大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是各省市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包括质与量两方面,其中产量是基础,因此保证一定面积的粮田和提高粮食单产是完成10亿公斤粮食指标的有效途径。相对而言,提高单产是一个长期且不稳定途径,与品种,气候、技术等各种因素有关;而扩大播种面积是提高粮食总量在短期内较为稳定的方法。

根据对夏熟作物的绩效分析,粮食作物的收益远远低于园艺作物,甚至低于油料作物,很难成为农户的第一选择,特别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户。虽然目前上海的10亿公斤的粮食指标主要依靠种植秋熟水稻,但夏粮仍是粮食产量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如果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并稳定粮食的播种面积来保证粮食的产出,就需要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一系列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来鼓励农户种植粮食,但由于小麦的亩产收益远远低于园艺作物,若农户保持小规模经营,政府需要大量提供大量补贴,才可以使两类作物的亩均收益达到平衡,使得农户愿意种植粮食。因此就长期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对土地的流转鼓励规模化经营,提供农户总收益,降低补贴。另外,就市场而言,提高粮价也是增加粮食收益,鼓励农户种粮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政府也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的质量,增加对粮食高产品种的选育、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研发、高产品种和技术应用推广的投入都是十分必要的。

六、结论

就目前上海的夏熟作物生产情况来看,由于园艺作物的收益远远高于粮油作物,因此选择种植园艺作物有利于农户提高收益,但种植园艺作物对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多方面有较高要求,因而农户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选择合理的作物以获取最大的收益;而对政府而言,要保证夏粮的生产,除做好必需的基础配套工作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之外,鼓励农户种粮,还应努力推进机械化与规模化经营,增加种粮农户的收益。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绩效
2015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