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夕阳辉映出版园

2009-02-18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经济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长治报业日报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2008年4月30日,是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梁肇唐同志离休16周年纪念日。16年来,这位老党员,离而不休,主动发挥余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则,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建设,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信念旗帜鲜明地提出,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奉献不止。所以,他像春蚕一样默默吐丝,像耕牛一样无私奉献。这位身弱多病的老人,离休后,担任着省版协主席、省报协常务主席、局老龄委第一副主席、局反腐倡廉监督员、局报刊顾问、局报纸审读员、省老干部工作监督员、《中国新闻出版报》特约记者、省内多家报刊的通讯员、省人民医院监督员、《山西老年》、《长治日报》顾问等十几种社会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多项荣誉。全省出版业、报业的同志们称赞他为:“不拿工资的公仆”、“不知疲倦的人”,“离退休老出版、老报人的好榜样”。

一、努力开创“两会”工作新局面

1992年4月30日上午,时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民同志同梁肇唐谈话时说:“省委决定你离休,离休后到省版协工作。省委希望你一定要把版协工作搞好,继续为山西出版业做出新的贡献。”1992年5月,梁肇唐同志当选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他从一个主管报刊、人事、党委、老干部工作的副局长,变为全省出版工作者服务的版协主席,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只有为会员单位服好务的责任。梁肇唐没受任何影响,他转变思想,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会员单位的思想和要求,他把版协工作的主线定为:“为会员单位服务”。就在这年7月中国版协召开了地方版协主席会议,中国版协主席宋木文在《找准位置,起好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地方版协作用》讲话中说:“版协工作既不能越权,也不能走尾巴主义,一定要找准位置,搞好服务,当好助手,闯出自己的路子。”梁肇唐同志经过三年的深入实际,不断探索,从实践工作中探索总结出:“找准位置,积极主动,搞好服务,当好助手,促进繁荣,重在活动,在活动上多作文章”搞活版协工作的经验。由于工作有了新思路,多项工作有条有理,版协工作搞得十分活跃,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以及各出版社和期刊社的好评与赞扬。

对于山西版协的经验,中国版协十分重视。于1997年在山西召开了全国地方版协年会,推广了山西版协的经验,与会同志一致赞扬:“山西的经验好,核心是重在活动上下工夫,为地方版协走出一条新路。”会后由安徽、陕西、四川、河南等七个省版协组织人来学习,山西省版协从全国落后变成了先进。

梁肇唐同志是个善于动脑子、敢于出点子、大胆创新的人,他在担任版协主席期间,除了抓好正常的选题论证、评奖图书等工作外,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为了促进全省出版业的发展,亲自写方案向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建议,每两年联合在全省开展一次评选先进、百佳出版工作者活动。如今,评选工作已坚持了6届。二是为发挥出版、期刊社离退休下来的“老出版”的作用,自己起草了《老出版工作委员会章程》,成立了老出版工作者委员会,并向64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同志、老出版做出新贡献“夕阳红”颁发了奉献纪念牌。三是为提高广大出版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树立精品意识,多出精品图书,倡议每年举办一次出版理论研讨会,对选送的论文进行评奖,同时对优秀论文给予奖励,获奖作品可参加职称评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出版工作者参加这一活动的积极性。四是为创办一批叫得响、高品位期刊,在任期内五次带领省城出版专家、学者、老出版上门,给获得山西省一级期刊的《山西老年》、《人事》、《正气》、《经济师》等杂志“会诊”审读,评头论足,挑毛病,找差距,献计献策。五是为全面提高期刊质量,发动全省期刊界开展评选好文章的活动,每刊可推荐2至3篇。文章要求:内容新、观点明、标题好、文字精。每年评出一、二、三等100篇好文章,由版协召开表彰大会,向获得好文章的作者颁奖证书、奖金,有力地促进了期刊质量的提高。六是在工作上不落他人之后。1997年中国版协在昆明会上,通报《中国出版年鉴》发行情况,山西省只征订12册,全国倒数第一。他在会上作了检查,并表态两年之内一定迎头赶上。他首先成立了发行小组,自己任组长亲自抓。经过两年努力,山西的《中国出版年鉴》发行由12册一跃增加到320册,名列全国前茅,获得了中国版协奖牌和3000元的奖金,他本人于2000年被选为中国版协常务理事。

梁肇唐同志对报协影响也很大,大家都称他是“省报协的火炬”。十多年来,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新闻事业。在离休之前是新闻出版局分管报业的副局长,由他负责策划成立报业协会,会上被选为省报协第一副主席。1992年离休后,又投入报协工作;1996年增选为省报协常务主席(主持工作)。他热爱报协工作,关心群众,团结同志,对报业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工作上年年有新目标,会会有新内容,因而使省报协充满了生机,在全省报界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报协成立以来,他每年都要多次到会员单位了解情况,看看变化。对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鼓励、支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在当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带回协会,设法解决,或向宣传部、省政府反映帮助解决,为报业改革、发展争得了宽松的环境。他针对一些报社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让懂技术的副主席、秘书长曹秀同志,组织技术人员到《阳泉日报》、《晋中日报》、《长治日报》等帮助解决。为帮助《太原日报》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曾五次组织技术人员到《太原日报》“会诊”,使《太原日报》的印刷质量由全省评比第四名,提高到第一名,到2003年获得“十一连冠”。省报协曾三次在该社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全省34家报纸中,总分达到90分以上的由4家增加到14家,95分以上的涌现出了5家,使山西省报纸印刷质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他还亲自抓“龙头工程”,以典型带动全面。梁肇唐主持报协工作,一贯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分工负责的原则,经常交心通气,互通情况,他在报刊业年龄最大,而工作却处处事事走在前头。《长治日报》是他的联系点之一,经常深入那里和报刊工作人员一道研究报业改革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在《中国报业自律公约》出台后,他认为这是推动报业发展报界的“宪法”,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他先在《长治日报》搞试点,取得经验后,在省城召开了全省会员单位会议,隆重举行了签约和宣誓活动,由《长治日报》社长王占禹介绍了他们落实《公约》采取的措施和经验,从此实施《公约》活动在全省各报全面展开。《长治日报》在签约后一年多时间里,不断强化自律,报业发展日新月异,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梁肇唐同志五下长治,写出了《强化报业自律,坚持五个结合》一文,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刊出后,在全国报界反响强烈,引起中国报协高度重视,并和山西报协联合在《长治日报》召开了现场会,把他们的经验推向全国,而《长治日报》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

梁肇唐抓“龙头”典型不只是《长治日报》一家,近年来,他先后在大同晚报推广了《打破吃大锅饭,实行以绩计酬》、临汾日报《高举改革大旗,三年迈出三大步》、晋中日报《强化内部管理、推进报业发展》、山西青年报《推行自办发行,发行量突破十五万》、吕梁日报《碰硬的,动真的,见实的》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9次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报业快速发展。

梁肇唐为搞活报协,还有一个新招,就是注重吸取外地经验,开阔本省改革思路。当他得知《哈尔滨日报》深入改革的成功经验后,立即组织本省12家报社的总编或社长前往取经。取经回来之后,为在山西开花结果,组织省报协领导成员集体到《长治日报》听汇报、看变化,现场办公,在长治日报社开了学习推广“哈报”经验现场会,系统介绍了“哈报”经验及长治日报紧密结合实际推广“哈报”经验的经验,使“哈报”经验在山西开花结果。

梁肇唐同志认识到,报纸广告收入是报社经济命脉,他亲自参加主持报纸广告的评奖工作。这一活动在1997年由广告委员会组织开展以来,到2006年共举办了九届,年年有创新,一届比一届搞得好。在2001年他提出了要开展“四三三五工程”建议,即:每年收入增长40%,评出30篇优秀论文,评出30名先进广告作者,评出50件广告精品,以从理论上增强大家的广告意识,全面提高广告作者的自身素质,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连续九年组织了广告理论研讨会,使山西报纸广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一大批导向正、创意新、构图美、设计精、内涵深、印刷好的广告版面,也促进了广告经济收入从6200万元增长到8.8亿元,增长了15倍多。2006年10月,第九届评奖会在《阳泉日报》举行,梁肇唐带着肺切除、骨折的疼痛主持了评奖会。在评奖总结会上他高兴地说:“通过九届广告作品评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报社广告业的发展,广告作品也由开始的粗、浅层次向艺术性、服务性、品牌化发展,因此,受到了客户、读者、领导的欢迎。一定要继续搞下去。”同时,他还和刘江、赵修身等同志创办了《山西商报》,填补了山西没有商报的空白。还组织全省各报社退下来的老报人,两次参观了全省各报的报业新变化、新成就、新面貌。

二、“两员”虽小,责任重大

梁肇唐做了一辈子新闻出版工作,离休前又是省新闻出版局的副局长,可他偏是看重一个没有头衔的报刊通讯员和报纸审读员的工作。在主持“两会”工作期间,先后担任了多家报刊的通讯员和报纸审读员工作,他写稿的劲头更大了。他经常跑出版社、期刊社、报社、印刷厂等单位,和这些单位的领导交谈如何出好书、办好报刊和搞好报业改革的经验,发现谁家有好经验、好办法、好建议、好设想、就总结成文,发表在各种报刊上。据粗略的统计,离休以后,他先后给《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出版》、《出版参考》、《山西日报》、《太原日报》、《长治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老年》、《经济师》、《新闻采编》、《人事》、《支部建设》等20多家报刊,写稿1030篇,约50多万字。1998年他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聘为特约记者,年近八旬的老人,是全国年龄最大的一位,这位“老新闻”全然不顾自己年逾古稀,又身患糖尿病、脑梗塞等多种疾病,走南闯北和年轻记者一起参加记者工作会议,听取报社领导报告、接受任务。为了完成好任务,他采取了当主席与做记者结合,调查研究与采访结合,编写“通讯”、“信息”与写稿结合的“三个结合”,这样既做了两个协会工作,又完成了报社的任务。他自从作了特约记者,就没有了公休日,经常是常夜不能寐、有时在半夜三更突然拉着灯,把一篇报道的观点,或一个标题记下来,充实进稿子里,甚至生病住院时也在病床前写稿。他写的稿子都是在街上打字铺里自己花钱打印的。为争取发稿时间,他还自费买了一台传真机。从他的发稿登记小本子上看到,他当特约记者5年共写稿356篇,平均每年71篇,其中有6篇报道获了一、二等奖,大大提高了山西出版业和报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自从梁肇唐同志担任《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山西工人报》、《长治日报》、《山西妇女报》等6种报纸审读员后,每天审读这些报纸又成了这位老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么多报纸怎能都看得过来?他的安排是饭前、饭后、公休日和晚上,不仅认真地审读,还要写成文,他把审读中发现问题和典型报道,写成审读报告和文章反馈回省局报刊处,6年间写了123篇报告,164500字。如《典型开道、言论引导》、《长治日报深化国企改革系列报道评介》;《引导·鼓劲·促进》,《太原日报深入扎实宣传报道县级“三讲”》;《全省主要报纸深入宣传“三个代表”的综述》等,这些报道发表后,对这些报社鼓舞极大,有力地促进了报纸质量提高。他高兴地说:“‘二员虽小,责任重大”。

梁肇唐是一个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常说:“干部有离休制度,共产党员不能离休”(见2005年《山西老年》第7期)。为此,他在多种岗位上继续为新闻出版事业做贡献。1996年5月,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赴各地市进行新闻出版执行宣传纪律检查工作,半年时间检查了78个单位。他担任组长,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写了7篇专题报告,约25000字,受到省委宣传部的表扬。

在2005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中,他在每个阶段都学在先,走在前,在老干部支部大会上带头做了对照检查,成为支部里的带头人。他还以《做好岗位工作,践行“三个代表”》为题,和处级干部作了文字书面谈心,并总结出了《要保持先进性,一定要做到坚持“十性”》:学习上的自觉性,信念上的坚定性,宗旨上的牢固性,政治上的敏锐性,思想上的开拓性,工作上的模范性,廉政上的自律性,业务上的钻研性,联系群众上的经常性,修养上的持久性。局保持先进性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系统通报表扬了梁肇唐同志,号召全体党员向他学习。从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他一直坚持写学习心得,到2007年5月15日,他共写了《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叫好》、《如何保持先进性》、《永葆先进性,努力当模范》等84篇、约42000字的学习体会文章。

梁肇唐同志离休16年了,但他共产党员本色不丢,责任意识不减,继续为全省新闻出版事业做奉献,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1997年,中国记协给他颁发了从事新闻工作50年荣誉证书和奖章;1997年获山西省“出版30年奉献奖”;1998年获全省出版界“夕阳红”奖牌;1999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至2002年获《中国新闻出版报》先进记者奖;2002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报协“先进报业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山西省“振兴报业特别贡献奖章”。2006年在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会上,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直属机关党委授予他2004—200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他荣获省直属机关工委、省直老龄工委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责编:查瑾)

猜你喜欢

长治报业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