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

2009-02-18张克敏

经济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中华民族

张克敏

摘 要:作为利益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捍卫本民族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并通过其创造性劳动扩大此种权益。作为伦理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以使全体中华儿女具有极其优秀的道德品质,其精神素质升华至更高的境界。作为认识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攀登人类理性之巅。作为实践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作为实力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国具有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综合国力。作为历史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创造光辉的历史,建立举世瞩目、永垂青史的历史功业。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进行了深刻解读。

关键词: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基本内涵

中图分类号:D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033-04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六次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称其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是贯穿报告的一个鲜明的主题,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地位显赫,是一次举世瞩目、具有伟大作用和深远意义的历史性盛会。

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从来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中共形成政治共识和执政方略的过程,并在一定时期里决定着中国的走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十二大到十六大,每次党代会都解决了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如十二大宣布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解确定为全党指导思想;十六大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纲领。至十七大召开时,改革开放已历经近30个年头,中国站在了又一个新的历史关键点上。人们对十七大的关注,不仅集中于人事变动,更关心在未来若干年,中国共产党如何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协调多元社会利益,整合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力量,以及如何规划未来的目标、方向和途径。十七大回应了人们的期待和疑虑。

研究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贡献和历史地位,主要是看这次大会自身为历史奉献了什么新东西,发挥了什么新作用,进行了什么新开拓,从历史发展的大视野审视其深远影响,确定其历史坐标,评价其社会价值,也就是说,通过研究其历史贡献、作用和伟大意义,从而确定其历史地位。十七大有许多新的亮点和贡献,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六次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呼吁两岸同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强调指出,我党要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求全党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这说明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和历史意义所在,就在于确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纲领。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何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中华民族“衰落后再兴盛起来”。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最为繁荣的时期首推这样三个阶段:一是西汉的文帝、景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二是唐代的太宗、玄宗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三是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从历史发展整体来比较,应当肯定中国在大多数年代,曾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而中国由当时的先进沦为落后最早则始于17世纪中叶世界历史大转变时期。中国落后世界先进国家的时间,史学家一般认为始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但是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考察,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时间应从17世纪中叶算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时间。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西方世界开始由封建时代转变为资本主义时代。经过17和18世纪200多年努力,英、法、德、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实现了由封建手工操作到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转变,并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政治上开始领先于世界。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在人类社会向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没有能够适应这一当时时代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却正在延续着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朝的变更。1644年,建立清王朝,并使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到19世纪。这样,中国社会就远远脱离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最后走上一个畸形的社会形态,由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尤其是19世纪4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造成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历史表明,中国从17世纪中叶以来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重新走上振兴,使之臻于繁荣富强的境地,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和现代化。这就是说,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历史也表明,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必须要先后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革命的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围绕着这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各个政党、派别、集团,中国各时期的先进分子都曾拿出过自己的方案,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导演过一幕幕活剧,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这些方案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运而生,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两场伟大革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发动和领导了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第一场伟大革命。在中国彻底断绝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中国通过新民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一独特方案,在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民族复兴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领导进行的第二场伟大革命,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以最终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性主题。进入21世纪,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展现出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表现,从国内来看,至少应包括八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经济发达。主要标志是:完成了工业化,全面推进信息化,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政局稳定,主要标志是: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政治权力对国家大局和走势具有绝对控制力;国家具有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种挑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社会秩序良好。三是政治清明。主要标志是: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科学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灵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四是文化繁荣。主要标志是:科技水平在更多领域进入世界前沿或领先地位,涌现出一批对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较高,形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学府;创作出一批具有传世生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文学艺术作品;世界顶尖人才的拥有量成倍增加,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五是民族团结且共同繁荣。主要标志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普遍发展;民族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六是人民富裕。主要标志是:个人拥有财富量大幅度增加,吃、穿、住、行、用的状况明显改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七是民气旺盛。主要标志是: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得到极大增强;普遍树立起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民族优越性自豪感普遍增强。八是祖国统一。主要标志是: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打击各种分裂势力和图谋坚决有力。

从国际上看,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主要标志是:在综合国力方面,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敢小觑中国。二是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主要标志是:在国际事务中,中国要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意见将更有权威和分量,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主要标志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得到有力推动且稳定发展。

一、作为利益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捍卫本民族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并通过其创造性劳动扩大此种权益

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正常的条件下,面对国际社会中存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的现实,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应当牢记主权高于一切。中华民族要彻底扫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中国的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外力侵犯。中华民族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来自外力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军事进攻和文化侵略。中国的内政绝不允许外力干涉。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前进步伐绝不允许外力阻挠。中华民族治国安邦创业的战略部署绝不允许外力破坏。在国内,中华民族内部绝大多数人的正当权益——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等等应当得到坚决维护。中国的一切基本国策必须符合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能仅仅服从于和服务于由少数人所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中国应当高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依法治国,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还要依靠本民族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把中国建成理性阳光普照和智慧创新之花到处盛开的国家,建成劳动成果极其丰盈、社会财富万泉迸涌的国家、建成国家发展速度保持先进纪录的国家,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扩大其正当权益。

二、作为伦理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以使全体中华儿女具有极其优秀的道德品质,其精神素质升华至更高的境界

世界的全部民族兴衰史表明,一个道德沦丧、品质恶劣、精神解体的民族必然会陷于衰亡,根本谈不上振兴。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必须从精心铸造其伟大的民族魂着手。

值得指出的是,中华民族在其历时数千年文明史的积淀中,尤其是在争取民族复兴运动的千锤百炼中砥励出一系列优秀品质。如国际主义相联系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结,强大而牢固的民族凝聚力,远大的民族理想,强大而牢固的民族凝聚力,远大的民族理想,厚德载物、博大仁爱的民族情怀,高尚的民族正义感和尊严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主体精神,富于雄才大略的创业胆略与魄力,底蕴深厚的民族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进取精神,坚韧不拨的民族意志,超常卓越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重视民族气节、开明豁达、好学善思、求真务实、勤劳俭朴等等优良品质。

正因为中华民族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秀品质,才能作为精神纽带将全体内外中华儿女凝聚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作为精神支柱,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厦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猛烈冲击下和历史运动的剧烈震荡中历尽沧桑,仍巍然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作为精神动力,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励志图强,建功立业。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素质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赖以产生的精神原动力;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命运发生伟大转折的复兴的主导精神因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中,全体中华儿女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之。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中如果忽视此点,无异于南其辕而北其辙。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运动中,尤其要高度强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对全体中华儿女心灵的主导作用,加大中华民族精神优秀品质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度。我们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去克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腐蚀人心、妨害中华民族复兴的负性精神因素。这些负性精神因素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例如,封建地方阶段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保守习性、奢侈懒惰的恶劣品质、专制残暴的本质等;大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掠夺成性、贪得无厌、欺诈成性等;旧式官僚群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庸俗作风、享乐主义等;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狭隘、急功近利、左右摇摆等等,这些负面精神因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腐蚀剂。对这些精神污浊必须坚决清洗,以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铸成在精神领域里防腐拒变、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企图“分化”、“西化”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鼓足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奋发图强的干劲。这样,在宏伟壮观的中华民族复兴运动中,就会从始至终,由里到外跃动着伟大的中华民族魂。

三、作为认识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攀登人类理性之巅

全世界的民族振兴表明,一个愚昧的民族是谈不上崛起的。任何民族的振兴都是以其所蕴涵的智能资源总量(包括其智能资源质量、智能资源数量及其智能资源结构的总和)为前提条件的,都是以其所蕴涵的智能资源之充分发挥作用为根本途径的。

中华民族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攀登人类理性之巅。而要达到此目标必须积蓄和开发蕴涵于中华民族中的智能总资源。其基本途径有二:一是提高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智能素质,以极大地增强本民族可调用的智能资源总量,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具有最深厚最广大的智能基础;二是造就具有超常的高素质的智力精英,尤其是要造就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的世界级的大师和巨星,以直接实现攀登人类理性之巅的目标。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华民族应当培育出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普朗克式的人物,创立堪与古典力学、进化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相媲美的自然科学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华民族应当涌现出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黑格尔式的巨人,创立同辩证法、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帝国主义论等具有同等价值的伟大科学理论。这样,中华民族就能攀登人类理发之巅峰,在民族群体的智能方面实现民族复兴。可喜的是,20世纪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运动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在思想境界、理性思维能力、理论创新方面的巨人,创立了具有世界历史价值的理论。例如,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人民战争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等,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杨振宁、李政道创立的关于宇称不对称不守恒的理论,陈景润破解哥德马赫猜想之谜等等,均是中华民族攀登人类理性之巅征途上之里程碑。可以预见,中华民族只要充分一切其蕴藏于12亿人口中的智能资源,则其在实现本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必定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物,并且组成一系列攀登人类理性之巅峰的梯队,从而创造出许多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崭新纪录。

四、作为实践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

实践既是联系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又是人类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世界上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振兴运动都是以一系列伟大实践为其基本动作方式的。中华民族要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愿,必须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

所谓中华民族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具有多方面的含义。现在联系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实践史,举例说明其含义:有些实践具有首创性,例如中国在外交关系中首次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统一祖国方式上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将这二者成功地转化为实践。有些实践具有创造世界历史纪录的性质,如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略大转移。有些实践具有超常的质量,如中华民族在统一战线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些实践的客观情况之复杂程度和主体操作之艰难程度,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振兴运动中所未曾达到过的,而中华民族却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如中华民族所进行的解放战争即是如此。有些实践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历史运动。在这一历史运动中,中华民族要完成极其浩繁的历史任务,战胜各种敌对势力,克服严重的困难,必须进行许多第一流的实践活动。

迄今为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若干段路程,其更长远的路程还在后面。今后,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必定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其所从事的实践将更加伟大、更加艰巨。同时,中华民族作为实践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其实践经验将更加丰富,其科学决策水平将更加高明,其实践操作能力将更加高超,其实践的历史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其实践的动作形式将更加万象纷呈,其实践的效果将更加卓有成效。中华民族应当在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

五、作为实力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国具有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综合国力

此处所讲的综合国力,系指其具有包括自然资源因素、国民素质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对外影响力方面的因素等在内的综合实力。此处所讲的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综合国力,系指其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指其具有足以对付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力,指其具有能保障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富裕文明生活的实力,指其具有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要使中国具有上述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高度强化既有的优势。中国的优势集中表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只要将蕴藏于中华民族中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本大国。这是中国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中国是资源大国。只要将蕴藏于其辽阔国土上的资源合理开发,就足以构成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中国是政治大国。中华民族具有数千年政治史所积淀的政治优势,特别是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政治优势。这些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具有底蕴深厚的政治智慧:其各族人民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政治凝聚力,形成强大的统一战线;中华民族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有大批政治人才;中国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华民族手中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中国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具有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国际政治方面的联系;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具有很重要的国际地位。这种政治优势是当代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核心因素和主导因素。上述人口优势、资源优势和政治优势的聚焦,使中国过去能在国际政治的格局中,现在能在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中发挥其重大作用。

用辩证法全面分析中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应当看到: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下述领域一方面确实具有不容忽视的实力,但是另一方面同发达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之实力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这些领域中,中华民族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本国潜在的优势,并创造新的优势,以缩小差距。在经济领域,中国是经济大国(其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同一些经济强国的经济实力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中华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个决定全局的中心问题。为了改变此种情况,中国要长期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质量。中华民族要将祖国大陆的经济实力同祖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实联系起来,构筑大中华经济圈,以造成与美国旗鼓相当的经济实力。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物质基础。在科技领域,我国的科技实力同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中国综合国力相对较弱的关键所在。中国只有在科技领域消除了本国同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其综合国力才能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居于前列。中华民族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使用权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造就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优秀科技人才;要培育出相当数量的第一流的世界级杰出科技人才。这样,中国就能在高科技领域拥有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科技实力,从而成为与美国旗鼓相当的科技强国。只在科技领域实现了此种预期目标,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大棋局就全局皆活。在军事方面,中国应当坚持科技强军的战略,形成足以保收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军事实力,应当拥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实力。在文化领域,中华民族应当继承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其近现代史上所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人民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高质量的文化“综合创新”。中国应当具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化大国地位,使中国具有抗衡来自任何方面的文化侵略之实力。中华民族应将其优秀文化广泛地传播于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华民族只有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诸领域消除了同有关国家的差距,则中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更一上层楼。只要我们将中国已有的优势同新创造的优势结合起来,中国就会拥有第一等强国的综合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中心点正在这里。

六、作为历史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创造光辉的历史,建立举世瞩目、永垂青史的历史功业

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民族振兴运动的真正价值,归根到底在于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历史价值集中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自身兴邦创业的历史价值: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发展总进程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价值。

1.中华民族作为华夏大地上兴邦创业的历史主体,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兴邦创业的历史主体,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将建立丰功伟绩。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后期和现代史的全过程有许多这方面的纪录。例如,驱逐外国侵略者出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扫荡了盘踞在华夏大地上的各种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大陆范围内的统一;打碎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展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开展了在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网络,提高了国民素质;实现了“两弹一星”升空,增强了国防实力;建设了一系列工程,改变着中国万里山河的面貌;收回了对中国香港、澳门的主权,雪洗了国耻;粉碎了国处敌对势力的多次挑衅,捍卫了国家主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外交活动,提高大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所创建的伟大历史功业,至今已经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千秋基业。今后,这一运动的进程将继续谱写其光辉灿烂的篇章。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业史将作为人类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这一运动将导致占世界人中总数1/5的中国之基本素质和历史命运发生巨变这本身就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总面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会如同中国古代的发展进程那样影响整个世界。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贯彻其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大经贸战略、大文化战略、大统战战略等将有利于促进全球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将以其雄厚的国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从而有利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将协同世界上其他民族共同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而有利于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华民族在实现其伟大复兴中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下去,进行到底,开拓出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社会理想转化为现实。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致力于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将进一步美化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总之,中华民族实现其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将反转过来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从而在世界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集中概括上述诸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其本质是中华民族作为创业主体去创建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一系列要素所组成。其中每一要素不但具有其确定的质的规定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相互区别,而且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些要素彼此联结,相互渗透,形成极其复杂的整体态结构——这就是庞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只有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极精细地分析这一庞大系统内各要素自身所具有的规定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综合地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

中国已步入改革开放30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应该对中国近30年的改革实践做出基本判断。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2006年,中国GDP的总量是1978年的57.5倍、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978年的85.3倍、财政收入是1978年的34.2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中国目前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即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

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五个方面的变化,可以作为决断中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的参考性指标。按照这些参考性指标,中国在本世纪初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这个判断,与中国本世纪初“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判断相一致。

经济发展水平。中国要实现小康,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000美元。这也是一个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起点。到2002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1100美元;2006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了2010美元。

产业结构。用产业结构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时,通常把第一产业的产值不超过10%(亚洲国家不超过15%)、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40%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中国在2001年第一产业产值降到15%以下,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40%。2006年,中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已经下降到11.8%。

消费结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就业结构。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工业化初期结束的标志之一是农业劳动力比重不超过55%;工业化中期结束时农业劳动力比重低于50%。中国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到42.6%。

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银行对全球13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700美元提高到1000-1500美元、经济步入中等发展中国家行列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40%~60%。2003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40%。2006年,中国这一指标进一步提高到43.9%。

从生存型社会赂发展型社会过渡,是中国近30年来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背景。这个历史性过渡带有“转轨中发展”的特点,也带有“发展中转轨”的色彩。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结合这些宏观的结构性变迁来思考和分析。

[本文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2008年校级课题]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安徽合肥 230003)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