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价值
2009-02-18何评
何 评
摘 要:“和谐世界”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主动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兼容并蓄的风范,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党和政府正确处理国际政治关系与外交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
关键词:和谐世界 战略思想 理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030-01
胡锦涛同志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构想,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主动精神,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党和政府正确处理国际政治关系和外交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从理论层面来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理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
“和谐世界”思想是建立在对时代特点、世界发展态势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相统一,体现了与实践相依存、与时代同呼吸的特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谐世界”思想顺应时代潮流,紧扣世界主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合作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但是,局部动荡与冲突并未消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人的发展和自然规律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贫困问题愈加突出,南北差距拉大,有组织犯罪、各类灾害层出不穷,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矛盾难以消除,人类远没有达到和谐的境界。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谋发展,建立一个国与国和平相处、人与人和睦相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以“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精神,建设和谐世界”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世界”思想,不仅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目标,而且指明了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和实现途径,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和赞誉。“和谐世界”思想首先立足于解决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矛盾和问题,同时回答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普遍期望,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充分体现。
二、“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地球村,中国是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中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发展必须要和它赖以存在的世界紧密联系,建设“和谐世界”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的辩证统一。
1.“和谐世界”是中国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保障。中国需要发展,中国需要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用自身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来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与和谐稳定,必然会对世界的发展与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落后,世界无法达到共同繁荣;中国无序,世界也难以实现和谐稳定。但是,中国的发展与和谐稳定,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中获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所以建设“和谐世界”,不仅符合全人类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中国自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保障。
2.“和谐世界”是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视野。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只有面向世界,为世界所接纳,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因此,必须通过中国的自身发展和在国内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更加紧密地把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的发展始终和世界的发展相协调,使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相一致,使中国的科学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始终相统一。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国内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有机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深刻内涵。
三、“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兼容并蓄的风范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的各种优秀成果,不仅展示了理论魅力,而且显现出批判扬弃、兼容并蓄的理论风范。“和谐世界”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其形成也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风范,表现出宽阔的理论视野和深厚的理论根基。
1.“和谐世界”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的“和谐”思想。“和谐”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至高状态的强烈渴望,也为治国安邦乃至为今天我们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谐世界”思想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主张各国以包容精神平等相待,和平共处。这与“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和谐世界”思想发展了我们党宝贵的“和平”外交理念。“和谐世界”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制定方针政策的思想方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宽到世界范围内,统筹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综合运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对“和平”外交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向世界昭示,一个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主张和谐共处的中国必然是和平发展的中国。
3.“和谐世界”思想呼应了当代世界的互利共羸观。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带来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世界的两极分化和贫富不均,不少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日益被边缘化。一些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机,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国。各国希望保护自己的文明特性,在坚持自己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的同时加强合作,引导全球化朝着互利共羸方向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强。“万物并育而不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谐世界”思想突出应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谋求自身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权利,主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共同努力,推动世界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一个“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而不是一个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世界。
4.“和谐世界”思想符合人类社会崇高的理想。“和谐世界”思想不仅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大同”思想相一致,体现了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前阐发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且与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宗旨也是一致的。《联合国宪章》指出,“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人生”,要“力行宽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这里的“容恕”、“和睦相处”,就是“和谐”价值观的体现。所以“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原则的丰富与贡献,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
总而言之,“和谐世界”思想作为我们党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责任,必然指导中国通过自身的和平发展,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中国必须“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利用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宣部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M].人民出版社,2007
2.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何评,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现任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广西南宁 530021)(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