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串标围标现象的成因及治理

2009-02-18陈子龙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招投标

陈子龙

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在招投标过程中仍然存在串标围标这样的违法行为,文章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对其原因及治理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招投标;串标围标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2-0127-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着长久的动力。但在我国建筑行业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病,比如说串标围标现象的存在。“围标”、“串标”是指投标人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损害招标人利益的行为。

对于串标围标现象,很多人都提出了中肯的治理建议,但对于串标围标的源头,即它们的产生原因,却很少有深入的探讨。即使论及,也大都一笔带过。笔者将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讨论串标围标的形成原因并对其治理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企业参加招投标活动的原因

在招投标活动过程中,可将每个投标企业看作一个个体,当一个个体选择生存和发展时,就必定会产生需要。需要的本质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在某种重要而又用或必不可少的事物匮缺,丧失或被剥夺时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导致个体行为的原因,促使该行为朝某一目标进行。需要使内心体验到的某种重要事物的匮缺或不足,动机则是一种信念和期望,一种行动的意图和驱动力。很明显,企业最大的需要是利润。而企业的动机就是对利润的期望。

一般来说,当企业这种个体产生利润的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即通过中标来获取利润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企业去从事投标活动。当获得利润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将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这时企业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个过程可用模型表示出来。

二、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冲突

冲突是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所有的行为主体之中。其实质是行为主体之间在目标、认知或情感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矛盾。

(一)招投标过程中冲突的产生

不同主体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追求自身的目标和利益,必然抱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在错综复杂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中,彼此间的利益也不可能协调一致,常常存在多种形式的分歧或对立,从而导致彼此间的冲突发生。

由此可见,在招投标活动的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作为不同的主体,业主为了减少开支而希望承包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价越低越好,而承包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则希望能高价中标,因此,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形成对立,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二)从冲突管理模型看串标,围标现象的原因

理查德·L·达夫特和雷蒙德·A·诺伊认为:组织冲突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它对组织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托马斯(K·WThomas)提出一种现在被广泛应用的冲突管理二维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中横坐标维度“对他人的关心”,表示冲突主体即业主和承包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与对方的合作程度,也就是其试图使他人的关心点得到满足的程度,纵坐标维度“对自己的关心”表示冲突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的武断程度,也就是试图使自己的关心点得到满足或坚持己见的程度。托马斯以冲突主体的潜在行为意向为基础定义了其冲突管理的二维模型,并组合形成了通用的竞争、回避、迁就、合作、妥协五种基本管理策略。

图1

在招投标活动过程中,有些投标者即承包商往往只图满足自身获取最大利润这一目标,无视招标方即业主利益,利用权力、资源、信息等优势,通过围标、串标这些不法行为对其进行蒙骗,从而解决其间的冲突问题,这也就是一种竞争策略。从冲突管理模型中可以看出,当冲突发生时,最好的情况是冲突双方都作一定的让步,尽可能地扩大合作利益,达到“赢—赢”或“双赢”局面,即双方采取合作策略。而治理串标围标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这些违法的竞争策略的应用,规范招投标市场,增加合作(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27页)策略的原因,鼓励合法交易活动。从而实现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此,可以运用激励理论来初步探索合理的治理方法。

三、从激励理论看串标围标行为的治理方法

(一)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此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由外界的环境引起,称为保健因素,个体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由工作本身产生,称为激励因素。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率。而保健因素所起的作用是维持性的,处理得当即可消除不满。在招投标活动中,对于承包商来说,发包方所提供的酬劳,竞争对手的条件,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是保健因素,自身的企业文化,工作效率,员工的素质等是激励因素。

(二)对治理串标围标行为的指导意义

1.正确处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关系。首先,不应忽视保健因素,但又不能过分地注重于改善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指出,满足个体保健因素,只能防止反激励,并没有构成激励。赫兹伯格通过研究还发现,保健因素的作用是呈递减曲线,当发包方酬劳过多或政府规章过于宽松,过了饱和点,还会适得其反。这个关系可用图二表示。其次,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将政府政策规章的松紧程度与企业的信誉相挂钩,就会产生激励作用。

图2

2.区别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双因素理论实际上是说明了对个体的激励可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个体除了物质需求以外还有精神需要。而外在激励或保健因素难以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想进行持久而高效的激励,避免其进行串标围标等不法活动,必须注重招投标活动本身对企业个体的激励:第一,可以改进招投标活动的内容,进行设计,实现丰富化,使投标企业能从过程中感到成就,责任和成长;第二,对监管机关来说,适当放权,减少控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的工作范围,同时可加重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第三,对企业的诚信行为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感到自己受重视和信任。

四、结语

在招投标活动中,串标围标行为是违法的,上文分析了其根本的原因和一些治理方向,只有了解其成因并采用科学的治理方法,才能有效地减少直至杜绝这些不法行为,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招投标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要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