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维持策略研究

2009-02-18殷航宇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2期
关键词:意见领袖

殷航宇

【摘要】教师虚拟实践社群构建之后,其持续发展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可以通过生成意见领袖、改善隐客现象、进行区域间协作以及建设在线和谐等维持策略促进其良性运作,推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社群维持;意见领袖;隐客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060—03

引言

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随着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网络以其跨时空的超越性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开放的探索和学习环境,教师专业发展也逐渐超越个人主义而走向群体,这些变化使得网上教师虚拟实践社群应运而生。从1999年我国开始在虚拟教研模式及平台上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构建了许多教师虚拟实践社群,但是由于虚拟社群特有的内部组织力量的松散性和参与社群的教师之间社会性联系的短暂性的特点,使得如何维持虚拟社群的发展及良性运作,以发挥其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优越性,成为一个有待于我们做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界定

1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内涵

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和使用培养了人们在世界范围的信息流动,许多研究者认为当大量的人有足够长的时间参与网上公众讨论,这个社会聚集体就会有“丰富的人类情感”在滋生和蔓延,会逐渐形成网络化的个人关系,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就变成了一个虚拟社群的隐喻。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哥德(Hoeard. Rheingold)[1]于1993年在其The Virtual Community(虚拟社区)一书中首次提出虚拟社群的概念:“一群主要借着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与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虚拟实践社群就是在网络上由许多具有相同目标和共同愿景的教师、专家、研究者等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一起参与专业发展的计划、实施和反思,经过长时间的公开研讨和协作之后所产生的社会化集合体。他们之间以网络为通信工具形成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化个人关系,每个人都有参与创建和维护社群的权利和责任,伴随有大量的情感互赖和群体智慧传播,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知识创造。

2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特征

Teresa Roberts[2]认为,虚拟社群应该具备凝聚彼此的能力(Cohesion)、影响彼此日常生活的能力(Effectiveness)、获取或提供彼此所需协助的能力(Help)、能进一步发展出互动情谊的能力(Relationship)、专业用语的普及(Language)及自我约束的能力(Self-Regulation)等六大要素。虚拟社群作为一个社会化集合体能在网络学习环境建立起来,是在一定的支持条件下遵循一定的规律逐步发展形成的,具有以下特点:成员之间要有共同的目标来凝聚,这是虚拟社群持续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组织者要建立一个共同的支持平台,这是虚拟社群起步的初始条件;在小组应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相互之间相互信任;分散在各地的成员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参与虚拟社群的活动;成员要有把自我情感投射到虚拟社区中并具有接受其他成员情感的能力,这是虚拟社群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性内聚力量。教师虚拟实践社群除了具有虚拟社群的一般特征外,由于教师群体的特定性,还有其独特之处,即参与教师通过虚拟社群进行协同工作和协同学习,在个体专业成长的同时利用社群激发群体智慧,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和挖掘,最终达到群体协作发展的目的。

二 影响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维持的基本因素分析

教师在最初的虚拟实践社群建构中是“凭着对虚拟共同体的初步感知,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等因素”[3]积极推动虚拟社群的发展,要实现其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需要一些基本的技巧和策略。笔者仔细浏览和分析了几个教师专业发展虚拟社群网站,如中小学教师知行同盟(http://www.lnet.org.cn)、惟存教育网志(http://www.being.org.cn/blog)、天河部落(http://www.thjy.edu.cn)等,认为以下一些因素是影响虚拟实践社群能否持久保持的关键因素。

1 共同愿景的建立,提供虚拟社群研究学习的焦点和能量

共同愿景是组织或团体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或团体全面的活动,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共同愿景是一个方向舵,为虚拟教师实践社群的发展提供焦点和能量,使社群沿正确的路径前进。在创建者指导完成后,虚拟社群中要有一个参与者充当协调人,帮助加入的教师指明方向并协调参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

2 多种合适的交互工具的支持,有意识地努力维持信息联系

为支持虚拟教师实践社群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需要设计者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如聊天室、主题性论坛、圈子交流等)、协作工作(如一课多讲、案例研讨、资源共享等)等。虚拟社群内成员间信息交互的频率也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规律性,营造一个丰富的信息交流环境。

3 高质量内容的及时提供,提高教师对虚拟社群的价值认同感

社群平台的管理人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资源、案例、学习材料)、论坛主题等,及时呈现在参与者面前,才能使参与者继续参与虚拟社群的研讨。教师组成虚拟实践社群是想从中获得对工作、学习或研究有用的帮助,因此虚拟社群的建立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或问题的解决,对目标或任务的完成比个体独立活动要更好、更顺利。如果一个参与教师连续登陆多次都没有发现新的内容,其继续参与的可能性就较小了。

4 有意义的、情景化的问题的选择,及对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

虚拟实践社群建立后,要维持它的生命力,不仅要有明晰的主题,而且还要针对主题,选择有意义的、情景化的、能够激发教师兴趣的问题,持续的交流、反馈和反思是维持虚拟社区的条件之一。若不能提供及时的反馈,会使问题积压或者被忽略,降低教师们继续参与的热情度。同时,进行同步的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即时聊天工具QQ、在线会议系统等。现实生活中只是由于教师工作负担重和各自的信息环境不同,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步交流比较困难。

5 共同遵循的准则的发展,规范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建立

规范准则的形成应遵循平等、信任、尊重的原则,涉及如何对待个人的隐私、个人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建立一个积极和谐的共同学习文化氛围,才能使教师愿意参与,才有助于维持虚拟社群的生命力。同时也要能正确和有效地处理不当的行为和态度,如果管理者或其他教师注意到不良言论应立即删除,并给予作者警告。

以上是笔者分析的维持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一些因素,同也应看到一个成功的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构建和良性运作,还受制于教师的学习观念、使用网络的技能和经验、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项复杂持久的工作。

三 维持教师虚拟实践社群良性运作的策略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是否能真正有效的挖掘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群体的集体智慧发展,而不是短暂的、功利性的群体集合,虚拟社群的社群意识便成为维系教师之间人际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社群发展的基础。其他如虚拟社群的社群文化、社群价值、社群规范等,均是透过参与教师的参与及互动而共同建立和累积而成,“参与者的社群意识才是真正的关键因素。”[4]要维持参与教师的社群意识,保持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良性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生成意见领袖,强化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引导和维持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也称舆论领袖)一词最早诞生于194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的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等人的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投票行动研究”中,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5]。在教师虚拟实践社群中,预设的技术优势者,如论坛版主或有较高权限的管理者,或者在传播过程中竞争机制造就的群体成员,如有威望的高级别参与者,都可以作为意见领袖。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社交经验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知识优势或语言主导性发挥绝对的话语权优势,经常引出新的论题,引导成员互动,成为虚拟实践社群中主动的信息加工者、扩散者以及舆论引导者和社群维系者,是虚拟实践社群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在社群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意见领袖的生成和存在,组织者要与其建立亲密的关系,加强沟通引导,促使其发挥“二传手”和“桥梁”作用,帮助意见领袖激发域内二次传播的结晶效果,发挥其积极影响力。

2 改善隐客现象,发展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平台生产力

虚拟实践社群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社群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参与教师。实践表明虚拟社群中存在一种隐客现象。所谓隐客是指“在参与过程中只浏览而不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参与者,也称为沉默的参与者或边缘参与者”[6]。相对于虚拟社群中的主导者、活跃者和跟随者,隐客们较少参与学习互动,以浏览为主,主要是接受信息,极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隐客”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策略入手加以改善:(1)社群组织者制定研讨契约和评估量规,明确对参与教师的要求和实践社群的目的,激发参与的兴趣和动力;(2)开展基于子课题的小组学习研讨,通过小组分工来凝聚和约束参与教师,共同分担研讨责任,以期达到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3)发挥社群内部主导者的监督作用,及时与沉默者进行沟通,提醒、督促和鼓励其积极参与;(4)定期开展在线会议,通过实时交流进行明确的指导和介绍活动,让参与教师之间增强沟通并熟练虚拟社群平台环境和相关的主题知识;(5)培育协作学习的社区文化,频繁互动的知识共享环境有利于培养参与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减少隐客的存在。

3 进行区域间协作,利用区域间差异促进跨区域虚拟社群整体发展

区域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相对性很强的空间概念,这里区域意指在考虑行政区域基础上的含有地区同质性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区域性教研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有着便于从整体上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的教研活动空间范围。以区域为单位开展区域间协作有利于打破资源和智慧相对集中和相对局限的局面,缩小各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差异,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开阔教师的眼界。组织者可以在虚拟教师实践社群维持中考虑区域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行政区域的调控能力以及区位的影响,以区域间的差异促进跨区域虚拟社群整体良性发展,借助区域的多样性优势,丰富教师群体的实践性知识和集体智慧,增强实践社群研讨的广泛性,使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总之,以区域间协作为基础,带动全局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更好的发挥网络优势开展教学科研、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和共同实践等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持续运行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 建设在线和谐,以和谐策略思维维护虚拟实践社群的稳定

和谐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学术探索工作。随着大量的参与者和信息给平台带来的无序性和混沌性元素,在线和谐也成为了虚拟社群社群内部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学者唐魁玉[7]认为“所谓在线和谐是网人在线生活和发生互动关系时的一种理想状态,同时也是一种‘合和共生的虚拟社会表征”。在线和谐的关键是建立虚拟和谐关系,当然这并不等同于简单意义上的合作,虚拟实践社群中充满了冲突与“零和博弈”现象,这也是推动社群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做的只是运用和谐策略思维,更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个体和社群的行为和决策,如运用有效的交流方式和技术的改进加以秩序导向,使平台变混沌为有序、变繁杂为简化;制定合适的规范,让参与教师的行为由他律变自律;充分贯彻虚拟社群中成员间平等的观念,使参与教师变他者为主人;增强成员责任感,变保守为创新,使教师们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等,逐步利用优势策略选择进行虚拟社群内部群体行为的调整,在线和谐的目标一定可以达到。

结语

近几年网络上出现的教师虚拟实践社群越来越多,这种新的形式已经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一些教师虚拟实践社群构建起来之后,由于维持策略的缺失造成昙花一现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本文探讨了维持教师虚拟实践社群良性运作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教师专业发展步伐的推进,教师虚拟实践社群一定可以在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Howard Rheingold.Virtual Communities: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DB/OL].

[2] Teresa L. Roberts. Are Newsgroups Virtual Communities? [R].Los Angeles CA USA: Proceedings of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1999:360-367.

[3]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67-71.

[4] 郑如霞.线上教学网站内虚拟社群的维持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4):60-62.

[5] 辛蔚峰,张义兵.网络教学中“意见领袖”的生成与角色扮演[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40-43.

[6]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23-324.

[7] 唐魁玉.论虚拟社区中的“在线和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157-160.

猜你喜欢

意见领袖
微信下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发展、应用及其启示
跨境电商平台的社群形成机理及作用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微博动员、维权倡议与记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
浅析网络意见领袖对涉军舆情的影响及对策
舆论反转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民粹”的利益合谋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