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论反转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6-09-07唐晶晶

今传媒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献研究意见领袖有效措施

唐晶晶?

摘 要:2013~2015年,舆论反转这个新兴话题受到学界和网民的极大关注。网络受众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和媒体从业者片面报道新闻事件等因素,导致在新闻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舆论出现倒戈,这种舆论反转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集体情绪的爆发,无论是“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还是“手术台自拍事件”等舆论反转的新闻都将如何避免谣言传播的问题摆在大众面前。本文以相关的文献研究和事例分析,对舆论反转现象的内容、原因、过程、引导方式等方面分析,归纳出同类事件的一些共有规律,总结出针对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网络受众等不同主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舆论反转;文献研究;意见领袖;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043-02

“舆论”或“舆情”是近些年传播学领域出现的新兴词汇和热点问题。2003年谭伟的《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和邓新民《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的文章中,“网络舆论”作为专业的学术概念第一次和世人见面,而“反转”的由来是借鉴韩国的一档综艺节目《x-man》,该节目中有一出短剧,因其剧情紧凑、结局与观众设想反差较大而取名“反转剧”。近年,学者们将“舆论”和“反转”巧妙结合来形容一些突发事件中网民对事件的评价,随着对真相的了解而出现评价的两级现象。

“舆论反转”是在2013年成为关注热点,相对权威的学术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如若追本溯源,新闻学当中“反转新闻”的概念应是最早提出,但“反转新闻”是对某类新闻事件性质的概括,而“舆论反转”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才出现的一种舆论现象,所以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中张相涛在《基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论反转的构成因素》一文中提到:“受众在获得特定信息后对事件作出的相反论定,通常情况下舆论反转会发生在事件发生后的不同阶段,而受众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观点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舆论反转往往借助于特定的媒介载体进行传播”,算是对“舆论反转”提出较为规范的概念。

一、研究现状分析

笔者将关键词“舆论反转”和“舆情反转”输入知网关键词搜索,按照被引次数和年限限制(2013年至2015年)收集主要文献35篇,其中硕士论文3篇,无相关的博士论文。目前的研究均是具体事例的相关分析,其中,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2015年5月)作为主案例分析的有13篇,以“手术室自拍事件”(2014年12月)为主的有4篇,以“安庆枪击案”(2015年5月)有2篇,另外“中年男子打老太事件”(2013年6月)有1篇,“外国小伙扶老太被讹事件”(2013年12月)有1篇。从年限和篇幅来看,研究该主题的论文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关注热度主要集中在2015年和“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上。

从整体来看,研究该问题的前期文章注重对整个舆论反转过程和阶段变化的分析,如王迪的《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看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和动因》、赵国宁《浅论舆情反转的现象与成因》。后期的文章更注重反思和强调社会责任,用理论、数据和事例结合的方式,如张永的《舆论反转剧频现引发的思考》、朱宏腊《从媒介的议程设置浅析我国新媒体报道的弊端》。

二、研究内容分析

1.过程和阶段分析。张相涛在《基于传播学角度看舆论反转的构成因素》一文中,将“舆论反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忽略客观事实、丢失中立立场、片面报道;第二阶段也是外在动力:消极回应、淡化事实、未能及时公布事实真相;事件的及时还原、媒介的迅速跟进是舆论反转的最终结果也是第三阶段”。这一过程分析是所有舆论反转事件的共有特征,也是舆论在不同阶段发生反转的原因。而卢佳伟在《从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看社会舆情》中,对这一事件三个阶段的舆情进行了数据分析,视频出现之初“华西都市报5月3日21点33分发布的微博前一百条评论中,94%的评论对打人男子的行为表示谴责”而当完整视频曝光后,“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5月4日微博的评论中谴责打人者的声音已经下降至10%”,最后当事件真相呈现出来后,女司机拒不道歉,“5月5日这些官微的评论中对打人男子的支持率分别达到92%和96%。相反认为打人不对者只占到1%和3%”。这一数据变化的过程清晰有力的证实了舆论反转的全部经过,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反映了舆论的变化规律。

2.引导主体的分析。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先生就曾提出在当下中国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官方舆论场一个是民间舆论场,这在舆论反转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孙萤晨的《论反转网络舆情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文,就将官方舆论即主流媒体和民间舆论即微博意见领袖和网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方式。首先提到了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存在显著的主动需求,如微博大 V、楼主、版主等作为网络意见领袖常态化的存在;接着主流媒体应当担当权威信源,当主流媒体进行道听途说的片面报道时,就使得事件作为“媒介流言”进入公众视野,产生极其恶劣影响。最后是深层评论对网民心理的调节,该论文认为对网络舆情的导控不能仅仅流于表层,还应该对舆情背后的心理动因加以引导,以此转变大众的思维定势,减少情绪化、标签化。

在张斌的《浅析当下媒介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反转”》一文中,从电视媒介建构舆论方式的角度,主要分析了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是如何促成风险社会舆论反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王星的《媒介事实呈现与舆论引导》一文从议程设置角度分析当下信息流对公众情绪化舆论表达的影响。这几篇论文的着眼点主要是针对媒体,同时凸显了媒体作为引领舆论走向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地位。

3.方法策略分析。舆论反转反映的是社会群体情绪化的发泄,这种爆发不仅使媒体的公信力丧失而且日积月累易造成民众对政府、对社会、对有关行政部门的不信任,不利于社会稳定。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针对主流媒体方面,张武桥与黄永林的文章《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研究》中提出,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的主动性方面缺失,当事件的舆论讨论出现最高峰值时主流媒体应当及时有效的引导来缓解舆论压力。黄鸿业的《“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中强调主流媒体的从业人员要恪守客观真实的原则,突发事件来临之时要了解事情全貌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报道。

针对意见领袖方面,崔逾瑜的《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中提到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过渡和中介作用,本着社会责任要做到不随意转发谣言,尽量减少流言的危害。谭宏民、赵欣茹的《探析新闻反转剧中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及成因》一文中强调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的门槛降低,平民化趋势明显,在繁杂的信息面前,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公众方面,郭淼的《网络视阈下公民个体的危机公关》中提到,在互联网的公共环境下,公民个人的隐私被无限放大,从当事人角度讲,应该及时澄清事情的原貌避免更多的误会,要有承担责任真诚沟通的态度;作为旁观者的公众,要客观理性的分析,能鉴别虚假不合逻辑的传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三、总 结

由以上论文能够看出针对舆论反转的解决只是停留在自我约束和道德方面,相关的法规并没有得到完善和实施,网络由于发表言论的匿名性和低成本性,不免有人刻意制造混乱,在当下光靠道德的约束已经岌岌可危,对网络的监管和惩处应当被提上日程,网络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舆论反转的事件还会不断增多,如何有效改善这种现象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

[2] 邓新民.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J].探索,2003(5).

[3] 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J].新闻与写作,2014(5).

[4] 张相涛.基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论反转的构成因素[J].传媒与版权,2015(7).

[5] 李苏.从UGC模式的价值张力看舆论反转现象[J].新闻知识,2015(9).

[6] 王迪.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看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和动因[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

[7] 赵国宁.浅论舆情反转的现象与成因[J].新闻世界,2015(7).

[8] 张永.舆论反转剧频现引发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5(11).

[9] 朱宏腊.从媒介的议程设置浅析我国新媒体报道的弊端[J].新媒体研究,2015(11).

[10] 卢佳伟.从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看社会舆情[J].新闻世界,2015(11).

[11] 孙萤晨.论反转网络舆情的三个重要环节[J].今传媒,2015(7).

[12] 张斌.浅析当下媒介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反转”[J].东南传播,2015(10).

[13] 张武桥,黄永林.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研究[J].情报杂志,2015(10).

[14] 黄鸿业.“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青年记者,2015(9).

[15] 雷明月.接受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研究——以手术室自拍事件为例[D].西北大学,2015.

[16] 毛源.事实与价值的纠缠---新闻反转报道研究[D].南京大学,2015.

[17] 傅鹏.新闻反转剧中的媒介责任探析[D].暨南大学,2015.

[18] 苏雨,杨璐.浅析“舆论反转”的成因与媒介责任[J].传播与版权,2015(7).

[19] 钟滔.女司机遭暴打反转新闻的舆论审视[J].中学语文,2015(Z2).

[20] 崔逾瑜,匡志达.“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J].新闻前哨,2015(10).

[21] 曹萌.“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舆情分析——基于不同媒体评论的内容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

[22] 崔爽爽.网络舆情反转案例探析--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

[23] 冯俊锋.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给我们提供自省契机[N].绵阳日报,2015-05-08.

[24] 袁鑫.从舆论的反转看新闻的正反面[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

[25] 王星.媒介事实呈现与舆论引导[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

[26] 郭淼.网络视阈下公民个体的危机公关——对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5(9).

[27] 党倩.湘潭产妇舆论反转事件中医患纠纷——刻板印象嬗变分析[J].东南传播,2015(4).

[28] 田甜.新媒体时代极速传播的失范与规制--以近期几起新闻反转事件为例[J].新闻窗,2015(4).

[29] 姚金秋.新媒体语境下网民自主意识的提高及舆论把控手段简析[J].科技传播,2015(8).

[30] 寇笑蓉.有图未必有真相--对“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舆情反转的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1] 王超群.舆论反转事件中的污名化反转现象与网民群体身份认同危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32] 徐金玉.自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的成因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

[33] 廖卫昆.网络舆论波研究[M].抗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4] 党生翠.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研究:从"微内容"到舆论风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5] 曹茹,王秋菊.也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文献研究意见领袖有效措施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微博动员、维权倡议与记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南乐《目连戏》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