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甘正传

2009-02-12刘座雄

电影文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梦回归

刘座雄

[摘要]文章通过解析《阿甘正传》的时代历史背景,分析了美国梦在这一年代的时代特征。结合美国梦的这些时代特征,对影片中几个主要角色阿甘、詹妮、丹中尉和巴布的各自梦想的破灭或实现进行分析,说明美国梦受到时代背景的冲击。通过对阿甘和其他主要角色梦想的比较,影片体现了对特定历史背景下游离于理性之外的美国梦回归理性的呼唤。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梦;回归

“美国梦”是美国人最为珍惜的信仰或梦想。传统的美国梦是一种关于自由、土地、平等和机会的保证,笃信进取心、勇敢和辛勤工作是获得成功的关键。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一种文化,是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的本质是机会均等,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创造奇迹的可能性,人人都有机会“从小木屋走进白宫”,它令所有美国人对生活充满乐观和自信。美国梦推崇个人奋斗的英雄,从一贫如洗的学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从平头百姓之家平步青云登上总统宝座的林肯。“美国梦”就像人类社会的理想奇葩,在新大陆这块崭新的土地上萌芽发展,曾经那么令人心醉神迷。但是美国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梦就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二战以后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同时电影也体现了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美国梦的理性思考。

一、时代背景

《阿甘正传》横跨了战后美国5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这段历史正是美国二战后波澜壮阔的30年。通过巧妙拼贴,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历史成了一部阿甘个人的成长日记,影片从一个智障者的视角,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际遇来影射美国历史文化的曲折起落,描述了美国这段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种族问题,越战,政治丑闻,外交风云,嬉皮士,艾滋病等等。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乃至于猫王和约翰·列农等一系列深刻影响美国战后历史的著名人物纷纷登场。这些历史现象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变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在这段历史中,个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变形。美国梦受到时代的强烈冲击,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著名学者戴锦华先生对《阿甘正传》评述道:“它及时地出现在当代美国文化四分五裂并丧失了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时刻,为美国社会提供了一种社会融合和想象性拯救的力量。”

二、美国梦在几个主要角色身上的体现

影片中几个主要角色阿甘、詹妮、丹中尉和巴布身上都有美国梦不同的体现。

阿甘看起来随遇而安,是几个人中唯一一个没有什么梦想的人。但我们从阿甘身上看到美国人所崇尚的全部美德诚实,勇敢、忠诚。阿甘已超出了一个普通的影片角色。在阿甘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执著,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的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阿甘这样一个低智商的人上了大学,在战争中立了战功,获得勋章。再后来又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然后又在捕虾中成了捕虾业大亨,救助了巴布一家的生活,医治了丹中尉的精神创伤,最后更在环绕美国的跑步中,给千千万万人带来了勇气和希望。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奔跑已经升华成一种执著坚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说明坚持不懈的努力总能给人们带来勇气和希望。这也是传统美国梦的重要信念。阿甘不仅是一个普通人,他代表和象征着一个几乎被每一个美国人心中所珍藏着的那个美国梦,这种神话般的梦幻才正符合美国梦的精髓。相对于影片中其他角色如詹妮、丹中尉、巴布在那个时代遭遇到的历史事件和灾难所带来的伤害和毁灭,阿甘可以被看做传统美国梦的象征和守望者。

与阿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詹妮。作为《阿甘正传》中的女主角,表面上看詹妮虚伪盲从,不懂珍惜与付出。而实际上,詹妮成长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社会价值观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六十年代的“跨掉的一代”用他们独特的“嬉皮士”生活方式来对抗主流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他们摒弃对传统和权威以及传统意义上英雄的尊敬,远离家人和现有社会制度,选择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带来的幻游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没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必然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作为这个年代青年人的典型代表,詹妮的梦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梦想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歌手,去做那个时代“聪明”的年轻人所做的事情,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与阿甘回到现实生活,背着吉他与同伴去流浪。詹妮的梦想远离了美国梦的精神本质。当这一梦想被证明是失败而且没有意义的时候,詹妮企图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她迷惘的青春。从珍妮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执著和无奈,更体现出她对主流社会的反叛。

丹中尉和巴布也有着各自的梦想,而且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丹中尉是阿甘的上司。他正直、善良,心里充满了建功立业、为国捐躯、为自己的家族增添新的荣誉的光荣梦想,就像阿甘给我们描述的:他的祖先几乎每一代都有人战死沙场,我想他是努力想要尽快赶上他那些英雄祖先。丹中尉是“以国为家”,“一诺千金,视死如归”,“舍小家顾大家”的美国式英雄主义的缩影,本以为在越战中能实现梦想。然而不幸的是,阿甘把他从死亡中拯救了出来,这场尴尬的战争非但没能使他获得任何精神意义上的成就感,而是让他带着残疾的身躯回到了美国。于是丹中尉的战后生活不可避免地陷入生不如死的痛苦境地,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处在崩溃的边缘。巴布是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生活状态和梦想的缩影。他生活的全部都与虾有关,他的梦想简单实际,就是能拥有自己的捕虾船,自己当船长,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生活。但不幸的是他死于越战,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巴布这样简单的梦想也无情地破灭了。

三、美国梦的呼唤与回归

《阿甘正传》中只有阿甘从不考虑其他事情,努力做好每件事,他的信念和行为简单而率性。阿甘身上的乐观向上、坚忍不拔和坚持认为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的精神是数百年来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所公认的美德和价值观。世界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当人们无力改变这些规則的时候,像丹中尉和詹妮一样一味地痛苦挣扎只会导致无能为力的自我毁灭。阿甘似乎没有选择余地,服从所有的规則并且坚持不懈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这才是数百年来美国梦的本质所在。与其说“天佑愚者”,不如说,世界更喜欢服从者。美国60~80年代的时代背景使几乎所有的人都躁动不安,美国梦的信念也因时代的特征而扭曲变形。而阿甘则代表了全部主流文化的走向和祈求: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善良。影片恰恰让这样一个看似没有什么梦想,做事简单但勤勤恳恳的人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用的手法带有戏谑和传奇的成分,但毫无疑问阿甘代表着真正的美国梦精神,体现了对“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创造奇迹的美国梦的推崇和呼唤。

影片中除了阿甘,其他主要角色的梦想、尤其是詹妮的梦想都游离于理性务实的美国梦之外,结果都以破碎而告终。但梦醒时分影片又以不同的形式让他们理性地回归到传统现实的美国梦中来。詹妮经过挣扎梦想破灭后所选择的现实而平淡的生活,以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嫁给阿甘,影片给了她一个主流社会的家,回归是她唯一的归宿。丹中尉在经过人与神、人与命运的抗争的失意痛苦后,在阿甘的精神感化下也回归到理性的现实和理性的梦想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影片同样通过阿甘的成功使巴布的梦想也得以实现。所有人的梦想最后都回归到了阿甘身上所代表的传统美国梦的信念上。通过这种剧情安排,影片实际上是在呼唤现实理性的美国梦的回归。

四、结语

罗伯特·伯格利在分析影片《阿甘正传》时称它“对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运动进行了批判,通过将黑人运动、妇女运动以及反主流文化运动排除在外,以尽力摆脱人们对60年代运动的文化记忆”。这种评论也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主流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背离。影片中唯有阿甘像母亲教导他的一样:“笨有笨的作为”,“奇迹每天都会发生”,始终洋溢着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向上、勤恳务实的人性光辉。对于那个特定年代的扭曲变形的社会价值观。影片通过阿甘的人生经历和詹妮、丹中尉、巴布等其他主要角色的梦想破裂和重生呼唤理性现实的美国梦的回归。

猜你喜欢

阿甘正传美国梦回归
《阿甘正传》读后感
因为《阿甘正传》我来到了美国
《阿甘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