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柳岸院风残月”的美韵

2009-02-10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杨柳岸雨霖景色

许 倩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缠绵悱恻的婉约派代表作。赏析这首词时,笔者采取通过揣摩意象来走进词人情感世界的教学思路,进而使学生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凄婉意境。上阙离别时环境渲染出的依依不舍、想象离别后行旅的压抑迷茫,学生在赏析与讨论中都能把握得到。接着,在鉴赏离别后的“古今俊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笔者抛出一个问题——“晓风残月”可不可以换成“凄风冷月”?并结合意境说说你的理由。

备课时,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不同的鉴赏名家对于这一句意境的赏析都有所不同。思虑一番后,笔者觉得这可以作为一个学生期待视野和文本内涵的碰撞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体验的积淀前提下叩击文本、反思文本、读活文本,从而走进自己眼中的《雨霖铃》。以下是这一片断的课堂实录:

生1:我觉得可以用“凄冷”二字来修饰风和月。词人身处异地他乡,抑郁不能自己只好借酒浇愁,醒来发觉仍然是形单影只,心中怎能不悲凉,怎不凄冷?

生2:我认为不可以换成“凄风冷月”。晓风指的是清晨的风,特别是在寒蝉仍在鸣叫的秋天,清晨的风使人感到的应是微冷。词人清晨被微冷的轻风吹醒,体表感受到的一阵寒意并不足以用“凄风”二字。至于“冷月”,……让我再想想,反正我觉得“凄冷”两个字并不能完全传递出当时画面的感觉。

言毕,学生们脸上现出迷茫的神情。课堂上议论声起,一些学生陷入沉思……

生3:我来补充“残月”。我认为“残月”除了点明时间外,更多的是在暗示和提醒我们“圆月”的意义。人们常说“月圆人亦圆”,词人此时却是“月残人亦缺”,或许词人刚刚平复的心湖因为眼前的“残月”又泛起波澜了!

生4:我觉得词人是一边沉醉于眼前的凄美景色,一边想着自己的伤心事。其实,我觉得这幅画面还是挺美的,你看有随风轻舞的杨柳枝,凉爽的微风吹醒沉沉的大脑,还有一勾弯月。如果是我,我还觉得是一处清幽的好景色昵!但是,即便是这样的景色,佳人却不在身边一同分享,心中还是怅惘的。所以我觉得用“晓风残月”描绘的画面更贴近词人当时的心境。

生4意犹未竟地坐下,学生们似有所悟,纷纷举手。

生5:我觉得从词的情感的连贯性来说,应该是“晓风残月”,接下去词人不是说“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吗?“凄风冷月”怎么能称得上“良辰美景”和“风情”?我赞同“晓风残月”表现出来的美感,所以词人才会由衷地发出无人共赏美景的喟叹呀!

生6:我觉得“凄风冷月”太直白了,没有咀嚼和回味的空间。如果是“晓风残月”,那么我们既可以领略到词人当时的所见、所感受的景色,又能体会到他当时徘徊挣扎的矛盾心态,想陶醉于这样的美景却不能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

生7:我从柳永的风格来说说,他的诗词意像大多选取一些柔美的、纤细的、缥缈的景物,“晓风残月”和“杨柳岸”的特点是一样的,微冷的晨风吹拂着杨柳枝条,沉寂的天空下弯月的清辉使一切显出朦朦胧胧的风姿,这些都有一种阴、柔的美感,而这才是婉约词的“千种风情”嘛!

学生们的发言让笔者惊喜不已,就着学生的讨论小结道:“晓风残月”的确不能被取代,刚才大家从情感、意象、文脉、风格等多角度谈到了不能换的理由,非常细腻。这七个字所描绘的风景历来被词评家所称道,刚才大家的鉴赏并不逊于他们。

接着打出准备好的《雨霖铃》汇评资料(PPT):

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周济《宋四家词选》)

客情之凄凉,风景之清幽,怀人之绵邈,皆在“杨柳岸”七字之中,宜二八女郎红牙按拍,都唱屯田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今宵别酒醒时恰是明早舟行已远之处,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恰是最凄凉之景,读之自然使人感到一种难堪之情。(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盖不独与写景工致,而一宵之易过,乍醒之情怀,说来极浑脱且极深厚也。(陈匪石《宋词举》)

师:在这些评论中,有说是秀淡幽艳、清幽的风景,又有说是最凄凉之景,陈匪石说是“极浑脱且极深厚”的,这七字的深蕴千载之下仍引人遐思。今天,大家从三个意象叠加而成的画面中,感受到的是凄美、清幽而又朦胧的意境,还有词人漂泊异地的寂寞、佳人不在的孤独、美景无法分享的伤感。绵密的愁绪无法排遣,于是便宣泄成一曲黯然销魂的婉约绝唱!

猜你喜欢

杨柳岸雨霖景色
南湖秋荷
游文昌公园
《海那边的景色》
雨霖铃·有一年
咦,春天!
阜南春
上林春令·滋味
题庐山三叠泉
一字一句总关情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