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笔三题

2009-02-10

六盘山 2009年1期
关键词:儿孙祖辈肉体

杨 梓

意义

人生在世,我们就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如同提笔面对一张白纸,实质上是面对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当我们面对自己,就会面对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的人生难题。

假如人的一生平均年龄七十岁。除去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二十四年和退休后的十年,除去吃饭、睡眠、行走、害病等二十年;若有其他的娱乐占去了两年,比如喝了一下午的酒,打了一晚上的麻将;还有工作与事业相悖,一生就又少了八年。如此算来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一生只有五六年。

这样一算,真是心惊肉跳。

所有人的一生,生与死都是相同的,赤条条来到世上,离开人间时连一分钱都无法带走;吃饭、睡眠、行走、害病等也是相同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历程,也就是真正有意义的五六年时间。

每个人从出生以后,就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死亡。突然听到谁死了,我们会深感悲痛;如果听说谁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们除了悲痛还有恐惧。因为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他的精神还闪着光芒;而人从这个世界消失比死亡更无情,意味着他什么都没有留下。春风拂过,枯死的小草都会透出淡绿,但消失的人不会回来。

我反对一位名人的话,大概是用一只鸟来比喻,“它没有留下鸣叫,但它从天空飞过。”我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断地进行创造,否则跟一头猪没有区别。

所以,在这短暂的五六年间,我们要为一个信念而活着,这一信念可以是信仰,也可以是梦幻,是我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动力。活着并不是吃穿住行,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要用自己的才华创造超越肉体的精神价值,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活得更久——肉体虽死而精神依在。

知识

从六七岁到二十四五岁,我们大多在校园里学习知识,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饭碗,为了比别人吃得更多更好,但往往事与愿违——为了吃饭而活着。

实际上,这十六年的学习历程,与人的本性并无多大关系,人的内在并没有因为知识的丰富而透亮。恰恰相反,知识就像落在一面镜子上的灰尘,使镜子丧失了反映的品质。

我们拥有知识,知道二乘二等于四,便把二乘二等于五或者六的可能性统统拒之门外。因为我们的头脑里堆满了知识,堆满了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僵死的东西,却没有几个属于自己的想法;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被挤到没有一丝光线的角落,永无出头之日。剩下的便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荒度人生。

那么,此时我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镜子,看看上面蒙的是灰尘还是油漆或者别的什么。不管是什么,我们都要把它们清除,让镜子具有反映的能力,哪怕是扭曲了被反映的事物,那也是自己的图像。

吃饭

问:吃饭了吗?

答:吃了。

问:吃的啥饭?

答:面条。

问:吃了多少?

答:两碗。

问:吃你孩子的饭了吗?

答:……

这是我看了一位飞扬跋扈的名人电视专访想到的一段对话,像一则禅宗公案,回答是或者否的人,都不见得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唯有沉默。

这里牵涉到几个词,比如祖先、子孙、积德、贪婪等等,把这几个词连接起来,意思就从中跳出。来到这个世界而有所作为的人,除了祖辈的遗传,关键是受到祖辈行善积德的荫护,再加上自身的勤奋,从而成就功名。但问题往往出在这一中间环节,功成名就还贪得无厌,仿佛天空大地都是他的。不但抢了别人的饭,还吃了他儿子的饭,甚至把他孙子的饭也吃了。别人吃不上肉,吃些土豆白菜也过了日子。只是他的儿孙们就惨了,因为他给儿孙们留下的是钱,而没有积下阳德。

猜你喜欢

儿孙祖辈肉体
中秋国庆喜相逢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爷爷奶奶
大画微博
灵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