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傩起贵池

2009-02-10

旅游 2009年2期
关键词:傩戏娘子关公

阿 福

戴上脸子是神,摘下脸子是人。

农历正月十五清晨4点,我们几度换乘车辆,一路风尘赶过来的这个姚街,是皖南贵池山区的一个自然村,即当地“九刘十三姚”中的荡里姚。环绕姚街的黛绿群峰,是九华山向西绵延的余脉。古时候姚街叫虾湖,李白于唐天宝年间吟《宿虾湖》诗:“鸡鸣发黄山,暝投虾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就指这个村子。

迎神下架

古代民间的宗族制度,有其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至少在汉族地区,傩事活动是以各姓氏宗族为独立单位进行的。旧时荡里姚有五房姚姓,即大房,二房、三房、零房、东边姚,俗称五房头。一年一房,五房头轮流主持傩事,并承担一应费用。

爆竹在雨声中突然炸响,供桌前已经点了蜡烛,香炉里已经燃烧黄表纸元宝,龙床上遮挡日月箱的布帘已经被撩开,迎神下架仪式即将开始。

“都来呀!”吴国胜以年头身份手擎神伞喊断。

“贺!”众人齐声应和。

喊断是傩仪的重要程序之一。这喊断声从种田人胸腔里迸发出来,有威严孔武的力度。而众人的应和,每一句断词应和一声,更有同心同德、气冲霄汉的气势。喊断的间歇,是举伞的肃然及锣鼓的隆重。这时候,相称于神的神圣是人的庄严,人与神相得益彰。

其断词是:“新年上七接神明,顶礼躬身品物亨。庆贺良辰佳节景,名成利就万年春。三杯御酒敬神灵,保佑虾湖日日新。堂上众神齐会集,驱邪逐疫保安宁。”其词句庄重神圣,明确人与神各自的义务和权利。

接神起圣

幸好接神起圣的程序仍照旧进行。抬龙亭的8名青壮年已经开始换装,一律穿上黄衫黄裤,扎上红头巾,并戴上缀有红色球状物的古装头饰,一同在香案前朝龙事敬香。两位鸣锣的将旗子扛在肩上,旗杆上悬挂大号铜锣,旗子上书有“清道”二字。龙床上的脸子,正一尊尊摆放到龙亭上。龙亭中部的龙椅,是摆皇帝、父老、童子的,皇帝居中,父老在右,童子在左。

爆竹再次突然炸响,旗锣铳伞引导着龙亭,先后鱼贯走出祠堂,沿村巷朝村头社坛行进。村巷中各家各户都早作准备,在仪仗队经过自家门口时,迅速点燃鞭炮,持香敬拜,无一例外。

民间社坛通常有社石、社树。姚街的社石,被置放在村头一处形似土地庙的小建筑里,紧挨着茂密山林。社石上方供奉“二十四位嚎啕神圣之位”灵牌,有香炉、烛台长年侍候。浅黄色社石上有刀法古拙的云纹浮雕,可惜它的右部断了一截。

龙亭来到社坛前,在这里掉头,停歇稳当,万无一失。傩神于脸子的附着,就在此时此刻。爆竹停了,锣鼓停了,吴国胜在社坛前喊接神断词:“伏以炮竹除旧,桃符更新,正迎神赛会之日,请神下界之期,至临圣会神期,姚街阖门人等,祖宗敬立于前,子孙世守于后,望在于社令之上,迎接二十四位嚎啕神圣,驾临祠堂之中,播演戏文,伏乞诸神,来降来临,谨此上申,不敢多读。”

青山庙会

刘街青山庙早先称昭明太子祠,供奉萧统牌位。晚唐诗人罗隐吟诗曰:“秋浦昭明庙,乾坤一白眉。神通高学识,天下神鬼师。”可见贵池民间奉萧统为神灵,并将其纳入傩事范畴,至少有1100年之久。

我们下了车,徒步跟随荡里姚菩萨朝白洋河右岸高地走去。乡间土路因刚下了雨泥泞不堪,白洋河因雨水汇聚而汹涌奔流。除老大外,“六堂菩萨”中的另四堂,均在打道回府的途中,与我们先后迎面相逢。一时间旗幡牌伞的成倍增加,围观百姓的纷至沓来,官员、记者、游客、商贩的混杂其间,使得原本僻静而荒凉的谷地,突然人声嘈杂。

越往前走,声音越大。盖过说话声音的是锣鼓,盖过锣鼓声音的是鞭炮,盖过鞭炮声音的是爆竹,盖过爆竹声音的是火铳。房东姚家龙对我们说,火铳的声音比10个大药量爆竹还响。偌大的空地上,散落一层又一层爆竹,鞭炮的碎红纸屑。心性虔诚的老妇人,居然不顾火铳的震耳欲聋,不顾泥地里的积水和泥泞,摊一块塑料布就下跪磕头。这究竟磕的是昭明太子,还是六堂菩萨,还是阿弥陀佛,恐怕连她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傩舞傩戏

傩舞与傩戏都要戴脸子。戴上脸子的就是神。关公有关公脸子,土地有土地脸子;福星戴皇帝脸子,观音戴孟姜女脸子等等,均有严格规定。有专人在龙床前给演员戴脸子,有专人扶戴了脸子的傩神往台上走。更严格的规定是,女人不得演傩神,甚至不能碰脸子。傩戏是夹在傩舞中间进行的,显然古老的傩戏,是陪衬于更古老的傩舞的。

第一场傩舞是《舞伞》。戴童子脸子的伞童傩神,由本村长老姚庆春老先生执神伞引导上台。其脸子的憨厚,步态的生怯,活脱是一个稚嫩的孩童。断词“都来呀!”高声叫起来,锣鼓“嘁咚哐咚哐,扯当扯哐”响起来,伞童从长老手里接过神伞,其身段和脚步突然灵活起来。

《舞伞》有九段之多,其间锣鼓喧天并间以断词。在伞童手中,神伞的神圣性与世俗性不断被更替。神伞倒地时,伞童蹑手蹑脚,恐惧不安;神伞被旋转时,又大胆放肆起来,尽情戏耍玩弄。这神伞既是驱鬼逐疫的神器,又是孩童手中的玩具。等最后将它交还长老时,这顽皮的孩童,又恢复其傩神之神秘神态。

由舞蹈而戏文,是傩事兴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贵池地区主要傩戏剧目虽只有《刘文龙》、《孟姜女》、《陈州放粮》、《花关索》、《章文选》、《薛仁贵征东》等有限几出,但这些传统剧目却囊括了民间世代传承的重要认知及感情归依。如《刘文龙》讲的是读书得功名,领旨平番乱、女子守节18年,辞官回乡大团圆;《孟姜女》讲的是百姓服苦役、秋风送寒衣、滴血认骨哭长城;《陈州放粮》讲的是包拯细察民情,狸猫换太子、舍命翻冤案、皇帝认皇母。

最后一场傩舞是《关公登殿》,亦称《关公斩妖》。称关公登殿,是突出三国关羽关云长于民间的崇高帝神地位。而关公斩妖,则斩的是危害姚街村民的鱼精鱼娘子。传说从前鱼娘子潜藏于姚街虾湖中,可能虾湖的不复存在或无从确认,鱼娘子最终被收入日月箱成了傩神,并改了姓被称为余娘子。

余娘子脸子用红布包裹,搁在戏台前沿。戏台上关公坐镇,关平捧印,周仓舞刀斩妖,先斩两名小鬼,后斩余娘子。其舞台断词是:“关公生得耍,手拿钢刀一把,天下妖精都斩尽,当把余娘子剁成渣!”大概断词的出现比舞蹈早,所以断词中舞刀的是关公,舞蹈中是周仓,词与舞不相符,这是傩事因“循古例”而慎于改动的明显例子之一。

驱鬼逐疫是古老傩事的最终目的。砍杀余娘子是姚街傩的关键内容。周仓手起刀落,余娘子命丧黄泉。这时候,周仓突然扔下大刀,抱起余娘子脸子出祠堂正门往外跑,七八个青壮年举火把紧随其后。这伙人于夜深人静快步穿行村巷,一路上没人说话,也不搭理人,神秘得叫人心里发毛。黑夜中至村头社坛送余娘子,送的是余娘子的神灵,其脸子是要带回去的,明年还要用到。回去的时候灭了火把,幸好有星星、月亮,看得清路。

如今姚街傩戏只唱到午夜时分,其原因一是经文革变故,某些傩戏剧目已经失传,演出长度不够;二是观众看戏热情锐减,开场时虽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甚至有游客纷纷拿戏台当背景拍留影照,但坚持看下去的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寥寥几人。不过尽管如此,这神戏依然一板一眼地往下唱。吴国胜会长对我们说,“一个人没有也要唱下去!”

民间的这种悲壮情怀,于次日清早的“送寒衣”,再次予我们以强烈震撼。在水流湍急的白洋河边,火铳炸响,神伞被撕碎后点燃,炒豆子被撒到天上又落下来,一只拿香烟盒做成的小纸船上点了一支蜡烛被搁到水面上,漂出去只五六米就沉了。

“送寒衣”是姚街傩最后一项活动。满目萧然的河边,并未看到一件寒衣,只有一叶纸船于水面漂流。那烛光的幽微,纸船的渺小,河流的宽阔及波浪起伏,纸船的摇晃不定及至最终翻覆,均暗示孟姜女姑嫂二人千里迢迢送寒衣的辛苦与悲壮,亦暗示人生的短暂,变幻不定,面临悲苦以及承受悲苦的坦然。

《旅游》资讯:

1、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古老姚街傩,应是你的眼福。每年正月初七、十五为傩日,以正月十五更为隆重,自当日的凌晨4点起,至当晚的零点止。

2、姚街村位于安徽贵池市境内,由南京或合肥可乘长途车至贵池,亦可搭江轮由武汉或南京、上海抵达;贵池至姚街有乡村班车,车程45分钟。

3、姚街村风景秀丽,但住宿条件相当有限,仅有一家小旅馆;如果人多,可以住离它七八公里远的梅街镇。同样,姚街村的就餐条件也有限只有那家小旅馆有简单饮食提供。

4、当地的腊肉,冬笋等,也是十分的原汁原味。不妨到本村农户家搭伙,吃一顿可口的农家菜,感受一下皖南古朴民风。

猜你喜欢

傩戏娘子关公
关公面前耍大刀
请关公
“关公文化旅游节”9月22日运城开幕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杨云霞:傩戏面具雕刻师
如何把拉班舞谱运用到黔北仡佬族傩戏中
快脚周仓
三娘子
迷人的娘子关
花鸡娘子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