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心衰竭的X线和CT诊断价值

2009-02-09066100秦皇岛市第八医院王艳芝冯文杰冯广志牛心刚刘沛国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肺水肿肺静脉胸片

066100 秦皇岛市第八医院 王艳芝 冯文杰 冯广志 牛心刚 刘沛国

左心衰竭的X线和CT诊断价值

066100 秦皇岛市第八医院 王艳芝 冯文杰 冯广志 牛心刚 刘沛国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检查对临床诊断左心衰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确诊为左心衰竭的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X线平片显示27例肺静脉高压,24例间质性肺水肿,7例肺泡性肺水肿,17例胸腔积液,29例心影不同程度增大。CT检查还发现X线平片未显示的5例少量胸腔积液,小叶间隔线及叶间胸膜增厚各6例,少量心包积液7例以及冠状动脉钙化8例。显示左心室增大29例,左心房增大9例,升主动脉扩张6例。结论 胸部X线平片可作为左心衰竭的首选检查方法。若诊断有困难或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时,可考虑选用CT等进一步检查。

左心衰竭;X线;CT

心力衰竭是指在血管功能与循环血量正常的条件下,心脏不能正常排出从大静脉回流的血液,或心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衰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心衰的诊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心衰的诊断标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1]。笔者对2007~2009年间30例确诊为左心衰竭的患者的X线平片及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左心衰竭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30例左心衰竭病例,以Framingham标准作为肯定诊断的指标。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6~78岁,平均69岁。临床症状常有一般体力活动时心慌、气短、乏力、夜间气憋、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等。所有病例均摄胸部后前位数字化X线平片。在胸片检查前后8~24 h均进行了肺CT扫描,层厚、间隔各10 mm,连续扫描。所用设备为Philips Duo Diagnost数字化多功能X线机,Kodak DirectView CR 850系统,GE公司Hispeed Dual多层螺旋CT机以及Kodak Dry View 8150激光成像仪。

2 结果

1)肺静脉高压27例,X线平片和CT均表现为双上肺静脉扩张增粗、增多。CT更清晰显示双上肺扩张静脉管径达到相伴行动脉的1倍以上。

2)间质性肺水肿24例,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及双肺门增大模糊,肺野透亮度普遍性减低,仿佛蒙上了一层薄纱。CT显示13例小叶间隔增厚,而胸片仅7例显示。

3)肺泡性肺水肿7例,X线平片和CT均表现为双肺野中内带片状模糊阴影,肺野外带清晰。

4)胸片显示胸腔积液17例,其中双侧9例,右侧5例,左侧3例,15例少量积液,中等量积液。CT发现22例(多发现5例少量胸腔积液)。其中CT同时显示胸腔积液伴压迫性肺不张3例,表现为积液下方带状肺实变影,CT显示叶间胸膜增厚12例,胸片仅显示6例。

5)29例病人X线平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心影增大,以左心增大为主。CT显示左心室增大29例,左心房增大9例,升主动脉扩张6例,CT同时显示少量心包积液7例。

6)CT显示冠状动脉钙化8例,表现为房室间沟线条样钙化。

3 讨论

左心衰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循环淤血,导致肺静脉高压和胸膜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其影像表现随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压力升高程度而异,但可互相重叠或移行[2]。肺静脉高压是左心衰竭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征象,表现为上肺静脉血管扩张增粗、增多。本研究中X线平片与CT显示27例。CT可清晰比较上肺静脉与对应肺动脉管径。通常双上肺扩张静脉管径达到相伴行动脉的1倍以上。

肺静脉高压进一步发展则形成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此时,液体成分自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并按静水压梯度分布在不同的部位,表现为肺纹理及肺门模糊、胸膜下水肿、支气管袖口征、Kerley氏线等间质性肺水肿表现。当水肿液外渗至肺泡时,则出现肺泡性肺水肿,表现为肺内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多分布在双肺野中内带。上述征象X线平片和CT均可显示,且CT对小叶间隔增厚等细节改变显示率明显高于前者,本研究中CT显示13例小叶间隔增厚,而胸片仅7例显示。

胸膜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则可引起心源性胸腔积液,积液以少至中量居多,双侧多于单侧,右侧多于左侧。本组病例X线平片显示17例胸腔积液,而CT显示22例。CT不仅对少量积液非常敏感,还可清晰显示叶间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伴压迫性肺不张等。胸片常因胸腔积液而影响肺内病变的显示。

左心衰竭病人多有心脏增大的表现。心脏增大在X线平片和CT上均可显示,CT还可清晰显示心脏某房室扩大、准确测量大血管直径。少量心包积液时,CT可清楚显示围绕心影之带状水样密度影,本组病例CT发现7例,而平片除非大量心包积液,一般无法显示少量心包积液。本组病例CT显示冠状动脉钙化8例,表现为房室间沟线条样钙化。

通过胸片与CT对比笔者认为胸部X线检查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X线平片检查简单而准确,一张至多张平片心、肺情况即一目了然,对肺循环异常、左心衰竭多可作出正确诊断。但CT扫描可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学信息。CT扫描对胸片上不易显示的肺内区域 (如胸腔积液而掩盖的肺野)、肺内小叶间隔增厚等细节改变更容易显示或检出更多,甚至部分病灶只能在CT扫描时发现。对心脏各房室扩大、大动脉扩张的评价与显示具有明显优越性。因此如果诊断有困难应选择CT进一步检查,为患者早期确诊、早期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2]李益群.心脏大血管异常的基本影像学征象[M].实用放射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6.

2009-06-09)

1005-619X(2009)08-0750-02

猜你喜欢

肺水肿肺静脉胸片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冠状切面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诊治进展
心房颤动患者左右下肺静脉共干合并左侧房室旁道一例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DSCT肺静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