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58例分析

2009-02-09066100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白金香宋晓东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均质包膜脂肪肝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白金香 宋晓东 杨 潞 朱 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58例分析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白金香 宋晓东 杨 潞 朱 胜

目的 分析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脂肪肝中的偏低回声病变进行仔细扫查,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和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结果 本组58例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肝癌2例(3.45%),非均质脂肪肝42例(72.41%),肝血管瘤8例(13.79%),肝囊肿6例(10.34%)。均经CT或随访证实。结论 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大小形态多样,主要应与小肝癌仔细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无创伤,可通过观察血流情况及定期随访进一步鉴别诊断。

脂肪肝;低回声;超声检查

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在常规体检中比较常见,容易引起超声医师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工作中遇到的58例低回声病变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来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来院健康体检人员和门诊、住院病人。男43例,女15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脂肪肝病史最长5年,最短1年。均无明显不适及肝炎病史。

1.2 方法 应用ALOKA ssc-400、GE LOGIQ7、东芝350-A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检查前禁食8~12 h,常规采取平卧位或左右侧位多切面检查,重点观察低回声病变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和血流情况。

2 结果

本组58例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肝癌2例(3.45%),非均质脂肪肝42例(72.41%),肝血管瘤8例(13.79%),肝囊肿6例(10.34%)。均经CT或随访证实。2.1 肝癌 小肝癌2例,均为正常体检发现。例1,男,52岁,发生在肝左叶近包膜下,大小1.0 cm×1.2 cm,边界清楚,轮廓欠规整,CDFI显示:其内可见短棒状动脉血流,并经CT证实;例2,男,58岁,本院干部,发生在肝右叶近隔顶部,大小约为1.8 cm×2.0 cm,边界欠清,轮廓欠规整, CDFI显示:其内可见动脉血流信号,经301医院行“动脉栓塞治疗”,病变明显缩小,AFP转阴,2年观察病灶稳定。

2.2 非均质脂肪肝 非均质脂肪肝42例,肝右叶14例,左叶13例,胆囊床附近15例,其中10例直径<1.0 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欠清,无包膜,CDFI显示: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主要发生在肝左右叶,经CT进一步检查未见异常;其余32例形态不规则,大小约为2.0~6.0 cm,无包膜,主要发生在胆囊附近,在脂肪肝的背景衬托下,仔细观察,可见低回声病变有“凹入感”,内回声比较均匀,无占位效应,CDFI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周边可见肝静脉经过。

2.3 肝血管瘤 8例肝血管瘤,发生在肝右叶5例,左叶3例,大小0.5~2.0 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欠清,无明显包膜,在轻中度脂肪肝的背景下,有时可见高回声边界,内回声可均匀,似可见筛网状结构,CDFI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

2.4 肝囊肿 6例肝囊肿,2例发生在肝左叶,4例在肝右叶,边界欠清,形态规整,直径1.0~4.0 cm,主要在重度脂肪肝背景下,囊肿的无回声透声差,后方增强效应不明显,但降低总增益,仔细观察,可见其后方回声增强,CDFI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定期随访,随着脂肪肝程度减轻,囊肿的诊断更可靠。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正常体检中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这给某些疾病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的大小、形态多样,给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多角度仔细观察,各种低回声病变还是有各自的特点。形态规整,直径<3.0 cm的低回声病变通过二维图像特征鉴别难度大,但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观察血流情况,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杨红骏等认为小肝癌以弱回声为主,癌性结节多为规则的正圆形或类圆形,大部分可见完整包膜或晕环,多可测得周边或中心性血流。依据病灶的二维形态特征可提高小肝癌的早期阳性发现率[1]。

脂肪肝可分为弥漫型、局灶型和非均匀型,本组5例低回声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0 cm,经CT证实均未见异常,邢苏荣等认为脂肪肝内圆形低回声病灶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多见,而弥漫性脂肪肝内的局灶性低回声,边界清,无包膜,CDFI显示低回声无血流环绕,内见与正常肝静脉或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2];熊奕等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局部脂肪缺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但不具备确诊价值[3],而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血流呈低速,阻力指数(RI)<0.6[4],本组肝血管瘤未显示血流信号,可能与病变较小和仪器的彩色灵敏度有关。

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早期发现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可尽早辨明良恶性,虽然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CT、核磁等进一步检查,但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方便、无创伤、可重复等诸多优势,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喜爱,只要掌握二维及彩色血流特点,大多数低回声病变的性质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鉴别诊断。

1 杨红骏.脂肪肝中圆形低回声病灶的超声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11):655-657

2 邢苏荣.早期肝内小占位病变的二维超声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上海医学影像,2002,11(4):304-305

3 熊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局部脂肪缺失的诊断价值.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7(6):131-132

4 刘双艇.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10):755-757

1005-619X(2009)01-0066-02

2008-02-26)

猜你喜欢

均质包膜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脂肪肝 不简单
高压均质对天冬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粒径表征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不同水位下降模式下非均质及各向异性边坡稳定性分析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最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