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8例护理

2009-02-09066100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张君睿王冬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间质性血氧饱和度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盛 莉 张君睿 王冬梅

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8例护理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盛 莉 张君睿 王冬梅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病情监测与护理。方法 对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呼吸、体温、氧流量、血氧饱和度、肾功能、皮肤等各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药物输注护理(药物输入速度、方式、通路,确保药物输注稳定和疗效)。结果 本组8例均治愈出院,无其他后遗症。结论 应用激素类及抗病毒药物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重要手段。尽快纠正呼吸困难及高热症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消除潜在感染危险是护理的重点。

肾移植;间质性肺炎;病情监测;护理

间质性肺炎是指肺的间质组织发生炎症,本病起病通常急骤,最为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由于间质水肿,肺泡内与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受到影响,因而血气分析显示动脉低氧血症与高二氧化碳血症,肺功能检查显示弥散能力降低及限制性肺病变,X线片表现为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及肺底片状浸润。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应用免疫抑制剂,抵抗力降低,容易因巨细胞病毒感染而并发间质性肺炎,若不及时救治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乃至死亡。我科于2006年1~11月共发生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8例,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在 26~54岁之间,平均年龄 35岁。临床症状均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39.8℃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肾移植术后最短时间为4月,最长时间为2年。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2 治疗方法

目前采用前期经验性治疗和后期降阶梯性治疗方案。

2.1 前期经验性治疗 对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在不明确致病菌之前,根据经验采取抗特异性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原虫等四联疗法,先用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同时给予患者环孢素减量,骁悉视病情减量,患者停服强的松。

2.2 后期降阶梯性治疗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状态、复查胸片观察病灶吸收进展、病原菌学及其药敏学检查等,及时撤换联合的广谱药物,重点选用单一高敏抗生素。加大SMZ剂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充分营养支持,改善肺间质炎变,应用利尿剂,应用激素改善肺水肿,连续多次培养阴性和胸片提示病灶已明显吸收者,在感染控制1~2周后及时增加Aza/MMF的用量,待病情好转后,根据血药浓度调节CSA剂量,恢复强的松剂量。

3 病情监测

3.1 特殊药物治疗的目的 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是为了消除肺水肿,减少间质渗出,减轻肺间质纤维化。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因为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免疫剂后自身免疫力低下,易被各种病毒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而导致间质性肺炎,因此,加用抗病毒药物以控制病情。

3.2 呼吸监测 监测患者神志、自主呼吸频率(是反映病情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胸廓运动、心率、血压、口唇和甲床紫绀、球结膜水肿以及双肺的呼吸音是否正常等。

3.3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测量4次/d,高热时应每4 h测量1次,待体温恢复37℃。53 d后改为1次/d测量。注意观察发热的时间、程度及经过,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3.4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反映了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常规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可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有意义的依据。对于呼吸严重困难的患者,给予持续高流量面罩吸氧法,调节氧流量6~8 L/min。待患者缺氧症状有所改善、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患者诉呼吸困难好转后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或间断低流量吸氧。在患者吸氧期间,要观察患者氧疗的效果及副作用,防止出现氧中毒或肺不张等并发症。保持呼吸道的湿化,以防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

3.5 肾功能监测 尿量的多少是反映肾功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准确记录患者24 h尿量,并定期抽血进行肌酐、尿素氮的检测,留取尿常规标本。对于肌酐、尿素氮有增高,尿常规中发现尿蛋白的患者及时行彩超,了解移植肾血流等情况,看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3.6 皮肤及其他监测 在患者退热期,随时揩干全身汗液,更换浸湿的床单及被服,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及干燥,防止受凉,协助改变体位,防止病人出现压疮等并发症。此外,患者应用激素治疗易诱发各种感染,因此一定要加强患者的皮肤及口腔护理。对于持续高热者,病人本身免疫力低下,加之高热唾液分泌减少,易出现口腔感染,因此在患者晨起、睡前及餐后督促及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 护理

4.1 高热的护理 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常采用温水、酒精擦浴或使用冰袋放于大血管分布处来达到降温目的,药物降温则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防止降温过快病人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行降温措施30 min后应再次测量体温。

4.2 用药护理

4.2.1 根据病情需要确定药物输入顺序 因间质性肺炎患者应用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原虫等疗法,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药物体内代谢时间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于甲强龙等冲击疗法的药物,给予全速输入以达到药效。对于抗病毒药物,严格按12 h间隔给药。

4.2.2 根据药物输注需要及患者自身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置针方法 因患者连续输液,每日早晚两次扎针,血管易被破坏,可根据药物输注需要及患者自身血管情况留置套管针,在留置套管针期间要做好体表留置针的护理,防止感染、凝血、脱落,给患者增加痛苦。此外,有一部分患者从心理上无法接受留置针,经解释无效后给予头皮针输液,从远端开始扎针,加强血管保护。

4.2.3 血管通路的护理 在患者输液期间,定时巡视病房,查看液体有无外渗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我们每次在输液开始前使用注射器回抽检查回血情况。输液完毕后我科选择的封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传统的肝素液进行封管,间隔12 h封管1次,专设登记封管时间、液路情况、操作护士的记录本。另一种是使用可来福接头瞬间正压封管,因可来福接头不需要在病人体内注入肝素液,尤其适用于凝血机制差的患者。但应注意最后一组液体如为高渗出溶液必须要用等渗盐水冲管。

4.2.4 激素治疗后的护理 病人多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等糖皮质激素做为治疗手段。由于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使用激素后增加了潜在感染的危险性。为此,我们加强了消毒隔离措施,让患者独居一个病室,房间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2次/d,40 min/次。限制人员探视,减少人员出入,加强患者肺部管理。 鼓励患者多咳嗽、咳痰,若痰液黏稠,给予超声雾化吸入2次/d,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进排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痰训练;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做好基础护理,加强患者的个人清洁卫生。

4.3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代谢。

4.4 心理护理 肾移植术后再次感染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属于特殊人群,由于患者刚刚花费大笔费用完成肾脏移植,正满怀信心的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再次患病心理难以承受,认为命运不公,再加之病情急骤,症状较重,患者往往急燥甚至于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完成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的同时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多巡视病房,鼓励病人倾诉心中想法,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宣教。根据病人的症状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积极配合给予肯定,切实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5 讨论

通过对8例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情监测与护理的重要。尽快纠正患者呼吸困难及高热症状,消除潜在感染危险是护理的重点,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监测及药物合理输入是护理的关键。此外,在作出院指导时一定要告知患者做好自我保健,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在临床护理中,护士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病人的生命才会在我们的手中得以延续。

1005-619X(2009)01-0047-02

2007-10-26)

猜你喜欢

间质性血氧饱和度
糖臬之吻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认识间质性肺炎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