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组组风建设实践
2009-02-08施文杰
施文杰
一、制定教研组文明公约
高效团队的标志是每个成员都能描述团队的目的,并献身于这个目的;能很明显地看出成员相互尊重,并愿意帮助别人;成员愿意公开且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成员会积极主动倾听别人意见;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受到重视;团队成员觉得受到尊敬等。教研组长要与组员一起共同制定本组的文明公约,如我校地理组文明公约共分三个篇章。
●组内关系篇
(1)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服从集体。
(2)建立共同愿景。并为之努力奋斗。
(3)建立和谐融洽的组内关系。
(4)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多提建设性建议。
(5)真诚地赞美和认可别人取得的成绩。
●教育教学篇
(1)坚决不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2)不进行有偿家教。
(3)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体会师爱的温暖。
(4)注重教师文明礼仪。做学生表率。
(5)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学研究篇
(1)主动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会考标准、高考大纲。
(2)要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教学资源与别人分享。
(3)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积极承担教研任务,提高教研能力。
(5)各成员之间应经常相互听课,并能真实点评。
(6)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积极争取区、市级公开课。
二、淡化教研组内权力关系
教研组作为学校的一级组织,历史上曾承担过管理教师的功能,现在依然有学校将教研组作为一个行政管理组织,而不是一个专业组织,管理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教研组活动的过程中。受这种管理权力关系的制约,教师的发言就显得较为被动,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时候教研组长觉得教师表达不怎么到位,所以经常越俎代庖,这样一来,教师发言的机会很多时候被剥夺了。
另外,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年轻教师很少在教研组活动中开口,因为他们要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或者“习俗”。年轻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如果想发言,要前思后想,既担心被人家误解不尊敬老教师,又担心人家以为自己不懂“规矩”,即使开口也是战战兢兢,不知道说什么好。
要营造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实现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首先要淡化教研组活动中这种权力关系的影响,将教研组作为一个专业组织来定位,对于专业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每个组内教师发言的权利都得到尊重并获得发展的空间。
可建立如下的做法规则:主持人控制讨论进程;承认每个人作出的贡献;确保没有人侮辱、贬低另一参与者或者他(她)的回应;声明没有一个答案是错误的;记录每一个回答,除非它被一再重复;设定发言时间限制,到时立即终止发言;开始集体自由讨论。主持人选择小组成员共享他们的答案。记录员记录下所有的回应,使得每个成员能够看到这些反映。确保在讨论结束以前不要评价或批评任何回答;一旦集体讨论结束,马上检查记录结果和开始对各种回应进行评价。检查这些回应记录的时候,一些基本的要求包括:寻找任何重复或者相似的答案;将相似的概念聚集在一起;剔除明确不合适的回应;精简了记录清单以后,继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剩余的回应内容。
三、运用经济学理论共勉
经济学里的“水桶理论”在组风建设中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桶理论”可以启发参与者思考许多问题,如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并影响其综合实力。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集备工作上:平时可结合新课改,加大力度,认真搞好各年级的集备工作,争取第一轮新课改教材授完后,能在组内总结一整套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方法与思路。不但如此,各集备组之间还可实行大综合集备,如同学科不同年级间的资料经验综合共享;不同学科同年级之间的学情交流与共享。这样,利用团结、互补、互助提高每个教师的能力,促进人人提高、共同成长。
四、围绕一个主攻方向突破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性的研究,以骨干教师为龙头进行实践指导,以相对统一的进度和模式展开主题,以集体性的预设活动为突破口。在此期间,倡导发挥教研组群体的力量来共同商议活动主题、整合教育目标与形式、开发运用教育资源、计划设想活动进程、合理有效地进行观察记录。目前,我校地理组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专题:如台州市级课题“地理专题复习习题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地理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各组员围绕主攻方向,开展连续性的实践与研究,通过个人发展规划、公开活动展示、科研课题研究、专题文章撰写等形式,全面、立体地推进研究进程。
五、逐步形成自主发展意识
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宽泛、动态,可供自主选择与创造的空间。教师面对开放的课程选择权,势必要经历一个学习、摸索、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践中的自主学习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教研组形成研究专题的基础上,应特别关注教师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主要通过让每一个教师轮流主持教研活动、教研组之间定期开展成果推广与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申报举办专题论坛、组际之间现场答疑等形式,引领教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全盘照办为开拓创新,使教师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