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中掌控话语权
2009-02-07张学虎
张学虎
这几年,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的斗争烽烟四起。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从石油、钢材、铁矿石、稀土定价权,到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权利之争,中国人到处都在争夺话语权。中国人为什么要争话语权?这是因为国家强大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增加了,不争不行。而中间,中国人最该争而又必须争的,就是世界舆论场中间的话语权。
长期以来,在话语权问题上,中国一直处在劣势。这个劣势有价值观认同因素,有西方媒体过于强势因素,但根本上讲,还是我们的媒体和我们的管理媒体的手段过于弱势所致。互联网时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2008年来看,无论西藏“3·14”暴力事件、奥运圣火海外传递风波、汶川大地震等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让中国网络媒体集体走上了世界舆论场的平台。通过网民的直接参与,中国网站开始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立场和力量。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在舆论战之中争取主动,是一个新课题。
抢先发言,让中国声音先出来
汶川大地震和奥运报道,是我们通过网络展示中国力量、中国立场的一次积极尝试。汶川大地震发生仅仅18分钟,新华网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深圳新闻网是在新华网之后,很快组织了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而在奥运报道的全过程,包括中间的美国游客被害以及各种游行示威活动的处理,网络媒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抗震救灾和奥运宣传中,网络媒体承担了政府和公众的双重代言人,政府想说什么,公众想表达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特别是在抗震期间,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积极负责姿态、网络媒体所表现出的客观公正立场,广大民众所表现出的团结进取精神,在网络媒体上形成了良性共振。这种共振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报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当然,无论汶川地震还是奥运报道,以及西藏“打砸抢”事件、2008年的雪灾事件,都不能说明当前的新闻运行机制已经成熟,更不可高估了这些报道后面的新闻运行机制。以汶川地震为例,网上最早的震情照片,都是来自四川一线的网友拍摄的,慢慢才有记者的照片出现在网上,同样的事件,在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等都有体现。后来网络媒体立即改变被动策略,其表现都不错。
2008年以来的网络媒体报道,总体上是“慢半拍”。从好的方面看,我们慢了一点,似乎比以前的“不说话”、“不表态”是个大进步。但从另外一个视角上看,慢了半拍等于是慢了全拍。传播学中有先入为主的客观规律,慢半拍,就会失去了首次传播的自主权和引导别人的关键机遇。
一直以来,基于深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舆论环境,深圳一直在探索重大新闻首发、抢发的联动机制,按照市委宣传部制定的规则,对于重大、突发新闻,深圳新闻网要在120分钟内首发,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2008年2月,深圳又提出制定了新闻发言人问责制,要求新闻发言人“不准说假话,不准无故拒绝采访,不准对社会舆情熟视无睹”,要及时、准确地发布群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否则,就要被问责。这种联动机制,可以有效的克服慢半拍的问题。
除了规范政府的新闻发言机制以外,还要给网络媒体放权,特别是突发事件可以允许新闻网站在第一时间写“四要素新闻”。即在放弃深层原因的追问的前提下,网络媒体可在第一事件报道事件简单的情况,以此抢占先机。
因此,争夺网上话语权,一定要坚持首发,一定要让信息公开常态化。
网络发展到了今天,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互联网也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是一个值得充分注意并且应该充分利用的重要力量。能不能利用好互联网,在保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优先放出强音,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
通过网络展示中国力量
网络社会从来就是真实的社会,网络从来没有脱离开现实社会而独立存在。网络所反映的问题,都可以在今天的社会上得到充分的认证。从这个视角上看,我们应该把意识形态优势、文化优势、思想道德优势,充分运用到网络上去。特别对于重大的问题,要通过草根的力量,把中国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立场,放大到网络上去。
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中,受到了一些“藏独分子”的抵制和侵扰。这个事件在中国国内迅即形成了一股抵制法国货、抵制家乐福的行动。当然,中国政府要保护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一条是不能动摇的和必须无条件坚持的。但同时,也有必要通过这些行动,宣誓中国的声音,展示中国的表情。这时候,如果我们不放开民间的表达,就会失去了占领舆论阵地的机会。
在网络时代,你不要替百姓表达。过去传统媒体习惯用“人民群众不答应”来表达某种正义。事实上,人民在哪里,人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态度,我们并不完全知道。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还原群众的意见。比如,对于奥运,我们中国人是怎样看待的。比如眼前的“三鹿奶”粉事件、“黑煤窑”事件等等,中国各界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应该相信群众的主流意见是正确的。同时,我们要用各种手段,放大主流声音、权威声音,而不是把目光仅仅盯在如何处理少数支流的意见上。西方政府是习惯用这种百分比来表达民意的。在网络时代,我们也要学会这个办法。
当然,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引导,让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变成今天网络上的大多数。同时,还需要大量中国本土的有国际影响的网络媒介,将中国人的态度,向世界表达出去。包括今天和今后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应该让老外们注意到,中国人是怎样表达他们的思想的。这个形式能够利用好,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想法,就会影响世界。
民意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当一个事情符合很多民众的意愿时,这个事件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支持,这个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相反,当一个事情很多百姓不理解,不支持,我们就会遇到巨大的阻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远没有今天强大,但中国的声音备受国际社会的受关注。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声音有民意基础。有了民意支持,我们的声音就变得强大了。
让民意成为生产力
网络是原生态民主,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草根力量。
解决原生态民主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承认它的合理性,并将其与严肃的民主制度相区别。换句话说,网络是各种政策的“回音壁”,它给不同的观点提供一个表达的舞台。但网络的声音不是民主制度下的投票机制,我们不能根据这种声音的强弱来判断一个事情的是与非。对与错、执行与不执行。这种声音能给你提供参考。
在网络争论中,政府要学会做第三方。例如,去年深圳市政府探讨推动城市拥堵费。这个政策拿到网上征求意见,可想而知,必然是一片反对声。因为政府提议收费,等于将政府置于了全体市民的对立面。如果政府将自己设定为第三方,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处理了。例如,我们可以将收取拥堵费的改革,变成政府拟通过收取拥堵费的方式解决公共交通的补贴问题。这个命题的转变,无疑会在城市有车族和公交族之间,产生争议。
我们应该主张网络争论,特别是种种新的制度和举措,都应该最大限度的让群众出来讨论。从更深层次上讲,很多理念性的东西,也需要群众深入细致的讨论。马克思主义今天在中国所面临的困局,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真正理解的人太少了。我们设定了一个不能讨论的禁区,实际上僵化了我们很多进步的机会。如果你在基层工作,你就会发现,很多观念上的、理念上的东西没有充分讨论,给这些新规定的执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这几年,深圳新闻网联合个部门,就各种新举措公开在网上征求意见,总的看效果都非常好。起到了集民智、通民意的作用。2006年以来,深圳新闻网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和市纪委、市监察局、市信访办、《深圳特区报》一起,共同创办了网络直通车,为了解民情、传达民意、服务民生提供了重要的新闻平台。网络直通车通过市民网上反映、投诉、建议、来电、来信等多种形式收集市民诉求10600余件,其中9700余件已得到回复或有处理结果。
让群众说话,让群众通过网络直通车这种形式说话,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衡量职能部门工作好坏的评价体系。而这个体系是直接从网民中获取评价标准和信息,其客观性、公正性都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