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大班授课制的教学效果及改革研究

2009-02-05陈溅星汪行舟

科教导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改革

陈溅星 汪行舟

摘要文章分析了《形势与政策》课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限制性,进而探讨在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以改善在现有课堂空间格局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班授课制 教学效果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形势与政策》课旨在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全面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认识、分析社会形势、社会思潮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政策性、权威性、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等特点。从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角度讲,需要树立《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讲授的权威性。不过,从学生思想发展和“三观”形成的规律来看,又需要《形势与政策》课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因为对于思想问题的引导,只能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进而在思想上形成某种正确认识乃至信念,才可能使他们自觉接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集中大家的智慧,促进人人思考,经过大家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启迪、多方论证、共同探索、集思广益,从而得出比较正确的认识。

传统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对于维护《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讲授的权威性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对于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却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1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1.1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的概念

学校的教室空间格局,包括教室的常规配置如黑板、讲台及课桌椅等。这些物品的摆放构成了教室内的交流方式及权力空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学氛围、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等。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课堂的座位模式是一排排课桌整齐排列,横成行,竖成列,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一致面向教师和黑板。自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至今,这种座位模式已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十分稳定的空间布局。

1.2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的的现实基础

一方面,大班授课制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最适合于大班教学,大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又与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采取批量化、集约化、高效率、快速度的人才培养需求是相适应的。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持续扩招,生师比严重失调。在教师和教室都十分短缺的情况下,除了采取大班教学外,几乎难以找到更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1.3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的优越性

辩证地看待传统的课堂空间格局十分重要,它的存在就证明了这种空间格局的合理性及优越性。英国教育理论家曾对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做过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课堂作大班授课制排列时,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是圆桌型的2倍,而坏习惯 (如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等)的出现频率,则圆桌型是大班授课制的3倍!这就说明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有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我们是不能轻易否定的。

2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对《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限制作用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具有稳定的历史传承性,这为其广泛普及和流传延续提供了合理理由,所以一直以来它很难进入人们思辩和批判的视野。空间格局既是一种物理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场域结构,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活动主体之间互动的发生、方式、形态以及效果。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形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制约着课堂教学功能的实现,对教学效果产生着或显或隐的制约和阻碍作用。

2.1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在社会学意义上对教学效果的限制

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中课桌与讲台的摆放方式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一般教室的课桌椅几乎都是面向黑板、整齐有序地摆放成大班授课制,众星拱月般拱卫着讲台,教师位于所有学生视野的聚焦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和中心地位。它保证了教师对课堂与学生的控制权,或许有利于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在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构成的文化心理格局和人伦关系的态势下,学生出于文化惯性和对教师的尊敬,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质疑、思辨乃至批判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活动,往往只有顺从前提下的疑问,温驯包裹下的辩驳,个体性、批判性被压抑住了,最起码在课堂教学时空中失语。无庸讳言,它相应地也带来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服从、消极、依赖等弊端,从而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2.2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在信息传播意义上对教学效果的限制

所有学生均面向教师,而学生前后之间前额对后脑,左右之间左肩临右肩,没有对视的机会,要对话只能转身或者扭头。这种空间格局虽然最适合于教师发送信息、学生接收信息,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是说,这种课堂空间格局设计的本意就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倾听教师的讲授,而尽可能减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力图杜绝所有可能影响师生单向度信息传输的言行,学生之间不能(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交头接耳,甚至要目不斜视,坐姿端正,让学生成为一个个绝缘的个体全神贯注地接收教师注入式的教育。通常情况下,采取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如手势、动作、表情、体态等)相结合的双向交流,比只有言语(或图像)沟通的单向交流效果要好。

3在大班授课制课堂空间格局中改善教学效果的策略

3.1 革新课桌编排模式,为互动教学提供提供空间条件

打破大班授课制僵化的课堂格局,解构附着于其上的权力、伦理关系为互动教学消除解构上的障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对常规的座位安排方式提出了异议,探索了几套新的座位编排模式,如马蹄型、新月型、方型、圆型、模块型等多样化模型化的课堂空间布局。它能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是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最好环境,我们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灵活采用上述座位模式。可在教室中配备可移动的课桌和讲台,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模拟情境教学之时,移动课桌使之重新组合成新奇的、多样化、模型化的空间排列形式。较常采用的是马蹄型或新月型,在这种课堂格局中学生在座谈时能够看见其他人,有利于非言语交流的进行,使学生间的交流完整起来。教师处在“U”字缺口的对面,与学生目光接触频率也会提高。

3.2 改变师生的课堂位置关系,扩大教师的教育覆盖面

打破教室定点授课的常规做法,教师走下讲台,变换站立讲课的立足点,扩大教师视野和影响力的覆盖面,消除因课桌空间布局而产生的注意力死角。教师走动能够改变教学信号源的位置,改变影响力的分布,对所有学生特别是中后排学生形成有效的覆盖,使中后排学生能够与前排学生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教师走动,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学生,和他们平等地交流。这是扩大教师教育影响力覆盖面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不需要添置任何硬件设施,只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3.3 利用提问调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加师生交流的频率

研究表明,当参与课堂发言和提问的学生比例达到20%-25%时,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思考,为自己发言或被提问作准备。80-100人的班级,按20%-25%的发言率计算,将允许20个左右的学生发言,每个学生平均发言1分钟,需拿出20分钟用于师生互动。

3.4教师主动让度话语的垄断权,促进师生双向交流

社会学家Mehan指出,传统教学对话的构造由教师主导的提问与提示、学生回答及教师的评价三项要素构成。课堂中“提问、回答、评价”三个要素反复进行,直至学生说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这虽然确保了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和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但窒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压抑了他们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该主动让度出提问、评价的话语制动权,将师生之间的话语落差削平,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学习、交流,合力探索未知世界。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下,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参与型的辨析题等,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最满意的答案。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正确认识、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让知识内化和升华为学生对形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政策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养成自觉遵守、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本文是2008~200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形势与政策》大班授课制的教学效果及改革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5.

[2] 钟有添,王立.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研究与策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149.

[3] Adams.R.&Biddle,B,Realities of Te.aehing:ExplorationwithVideoTape,1970.

[4] 罗石.抓好五个环节保证教学效果——也谈如何开好“形势与政策”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10):45~46.

[5] 朱德建.注重课堂讨论 优化教学效果——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 [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83~84.

[6] 郭梅,朱忠民.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索[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77~79.

[7] 李介.论课堂的空间布局[J].教学与管理,2004(22):46~48.

[8] 李敏.论秧田型课堂空间形态的价值取向及对功能实现的消极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8~20.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改革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