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诱惑
2009-02-05许兰武翟新颖
许兰武 翟新颖
作为一种贵重金属、硬通货,黄金历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在金融海啸到来的冬天,黄金再一次彰显了它的独特魅力,给这个寒冷的冬天注入了一股暖流。
寒冬里的“购金热”
2008年12月8日,冬日里的阳光依旧明媚,河南省首届“中国金币文化节”“黄金投资推广月”活动在郑州拉开帷幕。锣鼓喧天,众狮欢腾。
股市低迷、楼市难料,这个冬天不好过,如此欢庆与热闹的并不多。黄金是其中之一。“眼下买黄金最划算”,已经成了购金者的共识。
2008年3月,连涨数年的国际金价达到了每盎司1000多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国内也曾一度逼近每克230元。9月之后,金价开始大幅度下跌,从每盎司900多美元一路下滑跌破700美元,国内金价从每克200元下跌到160元左右。整个10月跌幅达到20%,创下自1983年以来的最大月跌幅。
金价的下跌,让人们对黄金热情高涨。金币展上人头攒动,金灿灿的黄金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收藏家,还吸引了一些普通老百姓;去年10月23日“中国黄金第一家”北京菜百首发的中国古代通货文化系列——“金银铤”,不到一周就在一级发行市场获得了3倍超额认购;杭州大厦老凤祥在三四天内卖空了二三十根牛年金条,这些金条从50克到200克重量不等;一些商场的黄金柜台,最近客流量也在加大,销售量由此增加了不少。
临近岁末,各种黄金收藏品纷纷上市,中国金币总公司推出“金银铤”,除了农行外,各大银行也推出了生肖贺岁金条,一经上市,便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黄金收藏品的旺季,不过今年稍有些不同。金融海啸越过太平洋、大西洋,从美国向全世界扩散,中国自然也不能幸免。金融危机有诸多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人都开始抓紧自己的“钱袋子”、勒紧腰带过日子了。在很多人都变得“吝啬”的时候,为何黄金依然有着巨大的“诱惑”,诱惑着人们纷纷拿出钱来购买?这种境况下的“购金热”多少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黄金魅力从何来
回家吃饭、只看电视、双币存款、不去刷卡、全家公用、善于网购、少换手机、死不辞职、去买金条、简单婚礼、自己动手、不买小车、用打折卡、寄钱父母、注意小钱、乐活主义——悭钱16计
继网络上流行的“白领过冬12计”之后,又有人推出了“悭钱16计”。
“去买金条”,节俭中唯一的“奢侈”,使得它不同于之前的“白领过冬12计”,也因此显示了黄金的巨大魅力。
“既然买什么都跌,不如买点黄金”,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在股市暴跌、楼市扑朔迷离的非常时刻,投资什么都有风险,怎样才能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呢?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黄金。于是,黄金一时间成了理财投资的宠儿。
黄金的受宠和它天然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金银天然是货币,它具有超稳定的物理属性,不会消失,可以转化形式,易分割。黄金是没有国界的货币,全世界的人都认识黄金,它可以跨越地理限制、语言障碍、宗教信仰、教育背景,是国际公认资产。黄金的地位和价值对世人永远是一种诱惑。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哪个年代,人们对黄金的热情始终不曾降温。
正因为具有了这些天然优势,黄金才经常被作为最后的避险工具而“压箱底儿”。有人说,牛市关注的是机会,而熊市关注的是规避风险。在当今国际经济持续动荡时期,避险和保值功能使黄金迅速脱颖而出。据了解,在美国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一天,黄金一天涨了100美元/盎司,是28年来的最大日涨幅。黄金的作用在这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立刻凸显出来。
“一旦金融世界面对着全球性的危机,从而引起公众对现代货币体系失去了信心,黄金必将作为对抗通货膨胀、危机和战争的一把利剑而起重要作用。飙升的黄金价格意味着全球金融危机即将到来。”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史库森如是说。
“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在眼下金融危机肆虐的大背景下,黄金的走俏并无悬念。
有人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一次信用危机。以美元为代表的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除了自身的价格风险之外,还承载着国家的信用风险。而黄金是“最后的、最诚实的资产”,风险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风险。在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黄金面前,几十年间建立起来的金融系统乃至国家信用都有些脆弱。黄金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最后的“避风港”。不过,对于中国来说,黄金在这一阶段的走俏,原因不仅限于此。
黄金的民间自由时代
有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的黄金产量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一。而此外,中国也是世界第三大黄金消费国。
从手拉肩扛、开采水平十分落后到如今开采技术、选冶水平、对低品位金矿的采选冶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黄金工业体系,中国在开采技术、开采量上的长足进步自不必说。近些年,人们的黄金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这自然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手中的钱越来越多有关。但国人在对黄金消费上也有着曲折的历程。
1950年,为了防止资本家利用黄金投机倒把,同时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稳定,国家停止了黄金的民间交易。1950年到1982年,老百姓不可以进行自由的黄金交易,如果想变卖黄金,只有卖给国家;
1982年,国家对黄金的民间交易解禁,允许黄金以首饰的形式自由买卖,不过只在大城市设置销售点,柜台前长长的队伍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对黄金的记忆;
1993年,国家取消了黄金国内收购与国际收购的差价,开始了黄金市场化的改革;
2002年,中国第一家黄金交易所正式成立,黄金交易走入民间开始了市场化的步伐;
2005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与山东招金集团联手推出“招金”个人黄金业务;随后中国银行开立计账式纸黄金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于当年2月28日推出个人账户金交易业务。同年7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与工行上海分行联合推出“金行家”业务,这是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次推出的面向个人的黄金投资产品;
2008年1月9日,黄金期货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为国内第二个黄金交易所。
由政策带动的个人投资黄金是短短几年间的事情。不过,这也和国际大环境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金价一蹶不振,“黄金无用论”弥漫全球,也正因此,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仍巩固了它世界货币的地位。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美国国债剧增,美国国家信用降低,在2001年左右,黄金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牛市,迅速崛起。
在中国国内,政策放开,黄金可以自由交易了,个人投资黄金也随之迎来了它的高涨期。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忧虑,满怀着人们对它的期待黄金再次浮出水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黄金引发一股热潮,这股热潮也波及到了中国。
达·芬奇说:“黄金是人世间唯一具有太阳光芒的物质。”不过,太阳的光芒有时也会被遮蔽。投资黄金也并非万无一失。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黄金的走势在一段时期内曾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国际金价曾从去年9月15日开始两天内每盎司上涨110多美元,升幅超过20%,并于9月18日创下了1980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达到每盎司918.8美元;随后又在一天内每盎司下跌68美元,为28年来单日最大跌幅。
一般来说,金融危机的到来往往伴随着黄金价格的飙升,但是,此次颇有些令人吃惊。对此,分析师解释为,黄金遇到了美元的对抗。去年9月下旬,布什政府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这一计划再次给予了美元信心,美元开始走强,黄金则趋软,跌到了800美元/盎司以下。10月初,全球股市暴跌,黄金价格一路走高,但在各国政府一系列实质性救市措施出台以后,股市开始逐渐反弹,而逆势走高的黄金价格又突显疲软势态。黄金市场剧烈波动,黄金投资的风险可见一斑。
临近岁末,保值需求再度加大,加之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实物黄金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上升。传统的黄金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不过,在股市疲软、美元成“强弩之末”之时,美元的走势是否能继续强势,依旧需要时间来检验。受此影响,黄金市场也并非一片明朗。
在此情况下,黄金的投资也需要避险,需要谨慎。有关专家提醒,投资者在买卖过程中仍然应根据不同的财力、投资目的等来选择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式,并采取不同的避险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金投资者,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李健民给出不同的建议:对于首饰、金条等实体黄金投资者而言,金价短期走势不必太过关注,因为这一类实体金价格虚高,追随国际金价不紧密,并且,即使金价下跌,实体金也可以用来收藏;对于实盘类黄金投资者而言,金价的平均波动率小于股票,不会对投资者构成太大风险;期货类、保证金类的黄金投资者则要倍加小心,因为他们的投资风险最大。“一点小波动就可能让这类投资者‘爆仓”,这类投资者更应关注金价的短期波动。
在黄金的巨大诱惑面前,行动是一种勇气,停下来三思而后行更是一种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