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 先有专业户后有个体户
2009-02-05阚世华
阚世华
人物素描
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毕业于四川电大,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刘永好是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0年亚洲之星”、2004亚太最具创造力的华商领袖。2006年还被评为CCTV年度经济人物、三农人物。2007年,刘永好获“安永企业家奖”、 2007年中国管理100“持续创价值”奖,荣登2007年度“光彩人物榜”,2008年,刘永好蝉联金融首富,财富90 亿元人民币。
从一名教师到拥有一个总资产27亿美元(2008年中国大陆十大上榜富翁公布的数字)的以农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帝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30年可谓顺风顺水,波澜不惊。30年里,刘永好创下了民营企业家中无数个第一:第一批民营企业,第一批民营企业集团,第一批走出国门的民营企业,第一批发起成立银行(民生银行)的民营企业……
1979往事
20岁之前的刘永好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1966年,年仅15岁的红卫兵小将刘永好为了跟老师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衣服是父亲1949年土改时在地摊上买来的,据说还是英国进口的毛料。这件稀罕物在父亲和三个哥哥手中辗转了17年后到了刘永好的手中,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样式也改了不知道多少遍,刘永好却拿它当宝贝。
毛主席见到了,刘永好渴望着赶快进入共产主义。因为母亲告诉他,只要到了共产主义,“一周吃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的理想生活就可以实现。但刘永好发现,这种理想生活似乎遥遥无期。
两年后,17岁的刘永好插队到了成都市郊的新津县古家村,当地没水没电、缺医少药,连一条完整的公路都没有,老乡们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刘永好一天的工分是一角四分钱。
“我当了四年零九个月的知青,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心态,锻炼了我的身体。在农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使我了解了中国的农民,了解了中国的市场,懂得了艰苦创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是一定要上的。”
1979年,刘永好家乡的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起步。当时正在当老师的刘永好,曾试图先和自家兄弟一道开放搞活,但虽然跃跃欲试,最后还是被“上边”一棍子给闷了回来。
1980年春节,二哥刘永行为了让自己四岁的儿子能在过年时候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时间,他竟然赚到了300块钱,相当于他10个月的收入!
这笔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几兄弟的心里炸开了花。四兄弟商量后说干就干。对于学计算机的老大刘永言、学机械的刘永好以及会修理家用电器的刘永行来说,生产电子产品并不是难事。很快,中国第一台民间音响横空出世,他们将其命名为“新意音响”。
刘永好拿着音响来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对方出钱,工厂一人一半。没想到,事情报到公社后,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让刘氏兄弟的美梦胎死腹中。
音响虽然没有做成,但他们创业的强烈愿望却被点燃了。于是,他们不顾左邻右舍鄙夷不屑的议论,在自家的阳台上养起了鹌鹑。鹌鹑越养越多,鹌鹑蛋也越来越多。每天下班回家,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就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偶尔碰到自己的学生,刘永好难免也会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钱包毕竟鼓了起来。后来兄弟们一商量,干脆去古家村办一个良种场。
“没啥子问题嘛!”县委书记钟光林很开放,但书记毕竟是书记,讨价还价意识还挺强,他紧跟着提了一个条件:“你们要带起10户专业户。”
1982年,刘家四兄弟先后辞去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在成都新津县开始了创业。
当雄心勃勃地刘家四兄弟向银行申请贷款1000元时,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银行不贷!于是, 四人变卖了手表、自行车等家中值钱的物件,凑起1000块钱。
许多年后,每当过春节,刘永好就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不是躲债,而是躲银行——地方工行、农行,还有建行的老总都拼命想请刘永好吃饭,但刘永好已经不再需要贷款了。
回忆起过往的30年,刘永好感慨地说:“其实,这几十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这个企业什么都没有了,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但是我的自信还在,我的见识还在,我的这种经历和能力还在,我可以重头再来。对于我来说,自信和勤奋是无价的。”
【对话刘永好】
《中国新时代》:您是哪一年有下海打算的?
刘永好:1979年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就曾经找过村支书,希望能组建一个自己的电子工厂,但一句话就被否决了,说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1982年我们再去找当时的新津县委书记光临的时候,就得到批准了,还说我们是科技下乡。由于我们下海创业比较早,很多事情没有人做过,我们先做了,就成了第一。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同时我们也非常辛勤,比较简朴,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是相对规范的民营企业,在我们身上没有所谓的“原罪”,因为我们一开始就从事农牧业、养殖业,以前搞农牧业是免税的。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我们要创业,城里没有空间,只能到农村去,当时我们是专业户,不是个体化,中国是先有专业户后有个体户的。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以后一代民营企业的成长,我们参与了整个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幸福、快乐,同时也经历了很多痛苦、心酸和磨练。
《中国新时代》:30年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刘永好:1991年以前,我们作为专业户,得到了很多肯定,因为1982年我们下海创业时,新津县委书记说,欢迎你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大有作为,你们到农村去搞科技下乡,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好事,希望你们每年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带动10户专业户。当时我们就带着县委书记给我们的这个任务到农村去干,带领大家致富。我们通过养鸡、养猪、养鹌鹑一步步发展,几年以后我们的资产规模从1万元到10万元到100万元,甚至到1000万元。那时候,我们感觉到只要你勤奋,只要你有胆量,总是能赚钱的,因为市场好,一切都供不应求。我们做大以后,县里的领导、省里的领导、中央的领导经常到我们这里来参观,说我们搞科技兴农干的好,还带动农民养鸡养猪养鹌鹑,并给予很多鼓励。
但是到了1989年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1990年的一段时间,县里的领导不来了,省里的领导不来了,中央的领导更不来了,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继续做我们的生意,后来在媒体上看到报道,有人说专业户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取缔,这时候我们压力很大,买原料和运输都受到限制,到其他地方办事也受到限制。我和我三哥陈育新就商量,去找县委书记光临,打算把我们的工厂交给政府,我们只当管理者。书记沉思了一下说,我没说过要收你们的企业,你们干你们的嘛。我相信你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你们搞的是养殖业,搞的是科技兴农,而且带动了很多专业户。当时书记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就继续坚持了下来。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开始逐步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明显感觉到机会来了,就开始从新津县走向成都市,从成都市走向全省、全国,开始兼并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1993和1994年两年时间里,我们收购了20多家国有企业,奠定了全国饲料企业第一位的格局。
从我的亲身经历看,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不会有民营企业的今天。从这个角度讲,民营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之一。
成就大事记
2005年初新希望集团投资20亿元进军乳业。
2005年5月新希望集团出资亿元购买山东六和集团近50%的股份。
2007年 新希望集团出资1.22亿元,收购北京千喜鹤集团30%的股权。
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希望集团宣布投资10亿元在四川乐山打造大型现代养猪业经济发展产业链。
2008年7月17日,新希望集团斥资1亿元收购内蒙古非常牛51%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