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补》“情”之真意解析

2009-02-04崔金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7期

崔金辉

摘要:关于《西游补》的思想主旨,因为小说的“恍惚善幻”而有各种各样的阐释。而这些不同的见解大多是本于对“情”的解释而得出结论。《西游补》所谓的“情”是具体体现在悟空在鲭鱼腹中的这一段见闻和经历。此“情”并非是狭义的男女之情,而是指人的所有执着与欲望,最后这些执着与欲望全被作者消解为“空”。

关键词:《西游补》 情根 驱山铎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在明末清初现存的三部《西游记》续书中,《西游补》是被公认为最奇特、最优秀的一部。关于《西游补》的思想主旨,因为小说的“恍惚善幻”而有各种各样的阐释。而这些不同的见解大多是本于对“情”的解释而得出结论。

董说在《西游补答问》中言“四万八千年俱是情根团结,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空破情根,必先走入情内;走入情内,见得世界情根之虚,然后走出情外,认得道根之实。”①可知《西游补》所谓的“情”就是具体体现在悟空在鲭鱼腹中的这一段见闻和经历。“见得世界情根之虚”也必定是体现在这些见闻与经历的虚空上。

一、西行取经之空

董说言“大圣遇牡丹,便入情魔”。行者作为西行求佛的执着的佛教徒是不合格的,首先他缺少悟性,言牡丹红一节,经唐僧的几番点化,仍不能明白。其次他没有定力,打杀春男女即为证据。不单是行者没有佛性,从第十四回唐僧写离书解散徒弟并做了杀青大将军,可看出唐僧也没有了取经的真心。这样取经事业很容易的就被消解了。

而且行者的取经行为在他人看来也并非真实,第二回行者遇新唐辨不得真假欲上灵霄殿问玉帝,而灵霄殿已被盗,只听管天门的天将言“大哥,你还不知道哩!那灵霄殿为何被人偷去?原来五百年前有一孙弼马温大闹天宫,不曾夺得灵霄殿去,因此怀恨,构成党与,借取经之名,交结西方一路妖精。忽然一日,叫妖精们用些巧计,偷出灵霄,此即兵法中以他人攻他人,无有弗胜之计也。”②第三回新唐天子看《皇唐宝训》云:“唐僧陈玄奘妄以缁子惑我先王,门生弟子尽是水帘石涧之流,锡杖檀盂变为木柄金箍之具,四十年后率其徒众犯我疆土,此大敌也。”唐僧一行取经的目的在《西游记》中是被认为安邦安民的圣举,然而在这里却是被视为谋反的行为,这样写完全颠覆了取经的真正意义,使得这一行为变得虚空。

二、帝王富贵之空

作者在第二回借一扫地宫人之口言“皇帝也眠,宰相也眠,绿玉殿如今变做‘眠仙阁哩!”天子不但每天沉迷女色,还造起“珠雨楼台”。然而正是这“见者无不目艳,闻者无不心动”的富贵楼台,到最后也只不过“一望荒草,再望云烟;”“更移出几灯鬼火。”作者也很明白的点出“天子庶人,同归无有;皇妃村女,共化青尘。”帝王富贵不过是一场空。就连那个可以用“驱山铎”如此神奇宝物的皇帝,到最后也要进入坟墓。

关于“驱山铎”,《太平广记•水井第七十八》记载了其巨大的威力,而这种威力在《西游补》中并没有被真正的实现过,而是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第十三回,行者偶遇自称是秦始皇故人的老翁,“行者道:‘我又有一个敝亲叫做唐天子,要借敝亲秦始皇的驱山铎一用。老翁道:‘哎哟,哎哟!刚刚昨日借去。行者道:‘借与那个?老翁道:‘借与汉高祖了。行者笑道:‘你这样老人还学少年谎哩!汉高祖替秦始皇铁死冤家,为何肯借与他?老翁道:‘小长老,你还不知。那秦、汉当时的意气,如今消释了。”汉取秦之天下,唐最后又继秦汉代之,这“驱山铎”自秦始皇之手而往后世流传。这里“驱山铎”成了权势的象征。再如第三回所言的“踏空儿”,以灵霄殿为代表的天神界也被认为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现在一干只是拥有“踏空”之法的平民百姓却可以挥动凿天斧将其凿开,“把一个灵霄殿光油油儿从天缝中滚下来。”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对皇权神权的颠覆,使得一切变得卑微和空虚。

三、功名事业之空

第四回行者为寻师父落入万镜楼后,观“天字第一号”镜,将科举制度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榜文上写着:第一名廷对秀才柳春,第二名廷对秀才乌有,第三名廷对秀才高未明。”中榜的不是愚蠢就是不高明之辈。未中者有要拔剑自杀的,有垂头吐红血的,甚至还有买春解闷的。“董说用似喜实悲的文字对放榜的各类科举士人的丑态作了穷形尽相的批露,”③这样“一班无耳无目、无舌无鼻、无手无脚、无心无肺、无骨无筋、无血无气之人”生活的没有价值,而他们所追求的功名也同样是镜中之景。

《西游补》共用两回来叙写项羽,绝大部分是项羽讲述的关于自己生平的平话,连回末评都云“竟是一篇《项羽本纪》。”在《项羽本纪》中项羽是一个叱咤风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而在这里项羽却是一个整日耽于回忆往日风采的老人。作者借行者之口言“话他人叫做有颜话,话自己叫做无颜话。”以“无颜”二字评价了项羽这种追昔的行为。行者对那些迷恋于以科举求取功名之众秀士的嘲讽,对项羽苍凉暮年而以追忆往昔过活的行为的不屑,正表现了作者对功名事业的态度,一切都是虚幻。

四、道德价值之空

小说第八回与第九回写行者化身阎罗审秦桧。奸臣秦桧到了地府仍是一副无赖模样,纵然遭受各种刑法,仍对自己的罪行却是如数家珍,非常得意,他言:“当日犯鬼眼中,见殿上百官都是蚂蚁儿。”他看宋天子则是“看见五爪丝龙袍,是我箧中旧衣服;看见平天冠,是我破方巾;看见日月扇,是我芭蕉叶;看见金銮殿,是我书房屋;看见禁宫门,是我卧榻房。若说起赵陛下时,但见一只草色蜻蜓儿,团团转的舞也。”非常的狂妄。而岳飞虽然到得地府之后得到敬重,但是仍是一副失意模样,吃不下酒,不能开怀。第九回回末批:“问秦桧,是孙行者一时极畅快之事,是《西游补》一部极畅快之文。”然而这段“畅快”文字却渗透着感伤的悲剧气氛,“秦桧是十恶不赦的奸贼,虽然被严惩,最后还是借赤心鬼之体‘径出鬼门关托生去了。岳飞是精忠贤臣,虽然备受礼赞,却并没有在‘天堂,而是生活在阴司地狱。”④行者全力以赴所追求的最终是没有意义的。

五、男女之情之空

“千古情根,最难打破一‘色字。”与男女之情有关的描写贯穿小说始终。第一回叙绿春时节师徒四人遇一干在牡丹树下的春男女,男女所嚷的“断肠色”、“比翼色”、“回文锦色”、“相思锦色”均是与情欲有关的,行者听了焦躁而将其全部打死。可见行者于这种男女之情是对立的,他一心想要摆脱。然而由于心境不虚空而陷得愈深。

第二次入魔是握香台,行者化身为虞美人与绿珠女子、西施夫人、丝丝小姐宴乐台上,四美同坐台上“空闺谐谑,婉娈近人,艳语飞扬”,⑤道尽闺门之怨,览尽风流佳人,了结的是一场才子佳人之梦。及至后来唐僧与翠绳娘诀别,悟空与其子波罗蜜王在战场相遇,唐僧与翠绳娘情之短暂,悟空与罗刹女情之无痕,不仅道尽情之苦,同时也道尽情之空。“也无翠娘啼,乃是鲭鱼尽”,“也无蜜王战,乃是鲭鱼哄”,⑥而情之转瞬即逝,情之苦正是作者导向情之空的理由。

通过对文本中“情”的内涵的分析,可以知道,文中的“情”并非是狭义的男女之情,而是指人的所有执着与欲望,将执着于取经视为情,将沉醉于帝王富贵视为情,将执着于功名事业视为情,执着于“忠”是情,执着于“佞”是情,执着于“义”是情,执着于男女之情更是情。最后这些执着与欲望全被作者消解为“空”。

《西游补》成书于明亡前,1635年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入凤阳,焚毁明王祖茔,标志着明王朝的名存实亡。成书的前一年董说还参加了科考,然而自负的他却落榜了。国家正值危难,而朝廷颓败,作为一个不能入仕的小小草民,没有力量挽大厦之将倾,前途迷茫、内心苦闷的他则希图从佛门那里寻得慰藉。从《西游补》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成书。我们可从小说中感受到作者的焦虑。国家败亡成为定势,世情颓败,道德价值颠倒,这不得不使人产生人生如梦的虚幻之感,所说的“道根之实”也许正是堪破世间轮回之苦,而得佛家正果的佛理。然而从《西游补》对“情”作消解之文字的背后来看,却是作者人生愤懑悲凉而无奈的选择。

注释:

(明)静啸斋.西游补答问.董说.西游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②(明)董说.西游补.第二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

③④童琼.从“真假猴王”到“鲭鱼世界”——《西游补》寓意浅论.中国文学研究.2001(1).

⑤⑥嶷如居士.西游补序.董说.西游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参考文献:

[1]苏兴.《西游补》中破情根与立道根剖析.北方论丛.1998(6).

[2]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天目山樵.西游补序.曾祖荫、黄清泉、周伟民、王先霈.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