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2009-02-04张晓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政府行为舆论监督政府

张晓华

摘要: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民渴望参与政治,参与到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中去。为了确保人民能够完全地行使舆论监督权,必须加快对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为舆论监督提供法律的保障。

关键词:舆论监督 政府 政府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一、舆论监督法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个社会的舆论监督能够健康地发展,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权力的制约实现程度及一个国家民主与法治的命运。当舆论监督被人们认定是与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相提并论的第四种权力时候,在公众的意识里,媒体的舆论已经被视做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舆论监督这种力量的持久有效必然依赖于法的保障。实践证明:舆论监督机制有效运行要有立法作基础,舆论监督行为要靠法律引导和规范。

第一,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尽管我国宪法有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一些法律和行政规章等也肯定了舆论监督,但大多偏重于禁止性的义务规范,缺乏授权性的权利规范,对于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等无明文法律授权。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妨碍舆论监督的现象,如某些政府机构或官员封锁消息,拒绝采访;通过组织或私人的关系阻止批评性言论的发表;运用组织手段或其他手段对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等。媒体要从容行使表述权,应当通过立法增强和保障新闻媒体的自主性,使其免于被监督者的支配和控制,扩大一般公民的言论自由空间。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是公民据以维护自己的民主地位和民主政体所包含的其他价值的必要方式。新闻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要真正发挥对公权力的制约作用,形成作为人民的社会权力。

第二,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舆论监督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样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它的行使不得损害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我国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对舆论监督的权限给予界定,实践中常出现因对腐败者的痛恨而夸大事实,甚至引发侵权诉讼等情况。近年来舆论监督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越来越深,在鞭挞社会丑恶,揭露社会腐败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舆论监督价值日益受到推崇,而它的终极关怀是制约权力的腐化和滥用,维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为人民谋取更大的福祉。

二、舆论监督法的立法构想

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舆论监督法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广义的舆论监督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我国舆论监督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已经有了舆论监督法,我国的舆论监督是有法可依的。在我国,舆论监督法是通过规范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违反这种规定的法律制裁的方法来调整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地发展。首先,我国舆论监督法是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其次,它调整我国社会主义需要国家干预的新闻媒体与公共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新闻媒体与法人、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

建立健全真正有效的舆论监督法律法规必须严格遵守四大基本原则:言论自由、舆论监督权优先、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和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原则。

第一,言论自由原则。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督密切相关,言论自由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批评的自由,从本质上说,言论自由内在地包含着舆论监督的内容。言论自由是舆论监督的直接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舆论监督法利,既是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一民主原则的阐发,也是对言论、出版自由的重要诠释和补充。它明确揭示了公民对于公共政治生活主动积极介入评论的法定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正性和广泛性。

第二,舆论监督权优先原则。对于个人而言,从道德义务来讲,个人权利的实现应当对社会有利,但从法律义务来说,个人权利实现的法律底线是不损害社会利益。我国现行法律对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关系作了许多规定。国家机关或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因失职或违法犯罪行为致使社会利益受到损害,被新闻媒体曝光,这时,被批评者若以公民名誉权受到侵犯为由向行使舆论监督权的媒体主张权利是不应得到法律支持的。

第三,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原则。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的法律。广大公民对权利的追求和维护是法律实施的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在反贪污腐败斗争中,群众举报发挥的作用,公民权利的最大威胁往往来自政府权力的滥用。因此,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就要建立一种机制来防止权力的滥用。舆论监督就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良好机制。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有条件的。权利的保障,就是创造条件并保证权利的实现。舆论监督法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创造以下条件:首先,舆论监督法有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多数人执政。民主执政,就是多数人执政,要求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舆论监督法保护的舆论监督就能将公众的意见表现为舆论,促使问题得到公正的解决。舆论监督有助于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舆论监督法有助于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谢庆奎.政府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李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与舆论监督.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4).

猜你喜欢

政府行为舆论监督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发展方式转型期的政府行为的转变
空间计量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政府行为研究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