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设计与人的需求

2009-02-04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共性生理层面

季 莹

摘要:“设计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需求。在本文,笔者将人的需求归纳为三个层面:第一,生理及物质需求;第二,心理及精神需求;第三,文化需求。

关键词:人 需求 设计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经常会有学生问:“设计是什么?设计应该从哪开始考虑,考虑点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客户喜欢的方案?”我想,这些问题是从接触设计的第一天开始,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设计人员都会不断思考,不断探寻的问题。而我以下谈的想法,也并不是“标准答案”。毕竟,在这个名叫“设计”的令人眼花缭乱、体系庞杂的大型游乐园里,最重要的一个游戏规则就是“灵活”。所谓“灵活”,便是指我们看待每一个问题,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方法都不应该是单一或局限的。

我们先一起来从一个角度来讨论下这几个问题,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继而能开拓自己的思维,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给予这些问题以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万事总有个根源,谈设计形式而不谈“人”,则一定是空谈。我们经常听到“设计以人为本”这句话,但如果没有了解“人”,以及人的需求,甚至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开放的设计系统论和方法,便不可能真正“做到”,则这句话也会是一句空话。

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动物,复杂到人类已经可以登上月球了,却也没办法完全了解人类自身。即使是自己本人,有时也很难了解自己的状态和需求。人是一个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生物。客观的说,人的共性的比重要超过个性的比重。因此,我们便有了一个能够较好了解他人的途径,便是先了解自己。如果一个人能经常审视自己的内心的状态,便可以更多的了解自己,从而可以发现和了解一些共性的规律。

在这里,我们将人的需求归纳为三个层面:第一,生理及物质需求;第二,心理及精神需求;第三,文化需求。生理及物质需求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中所首先应该满足的。它指的是人们在生理层面(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对物质(包括空间、物体)的尺寸、形状、色彩、表面肌理等能牵涉到使用功能的各个要素的要求,根本宗旨在于基于人类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进行相关的考虑,并运用各种设计手段来充分满足之。心理及精神需求,是相对于前者来说更高一个层次的设计内容,它指的是人们在心理层面,对合适及理想的精神状态的追求。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及物质需求之后,人们开始着眼于自己内心的状态和内心所期望得到的状态。人的内心的需求,也就是对理想状态的追求,是抽象的,甚至是连其本人也难于言述的,并且由于人具有共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其不同的个性,并且往往由于文化、时间和外在条件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其内心的想法也会不断的变化。

因此,对于这一项设计内容,我们首先应对其本质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并大量地与他人的沟通,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以至于能做到“对症下药”。最好的和最合适的出发点,是对自身心理的探究,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有可能了解他人。自己是了解世界,了解人类的一扇大门,深刻的剖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及心理变化,是了解人类共性心理的最重要,也是最可行的方法。而想要了解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心静”。一个人只有心静下来,才有可能“向内看”。这与中国道家的“内观”,在道理上有相似之处。在静下心来向内看以后,你会逐渐的开始能了解到自己的心的感觉,感受到真是的自我的焦虑、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需求、自己在何时何地怎样的环境中,自己内心真实的反映是怎样的。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经过了这样的练习之后,你就会了解很多人类共性需求,如同你自身一样的感同身受。慢慢地通过训练和深刻的自我认知,会越来越解决好共性的需求问题。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是树上的叶子,看起来相似,但没有两片式完全相同的。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客户的个性需求进行了解,并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其过程大体上是先与客户进行言语上的沟通,对客户的家庭情况、背景、受教育程度、经历、以及他和他的家人对被设计物对其生活带来如何的改进和期望。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并充分的整理和消化之后,设计师便可以开始对如何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所需要的手法进行思考了。再然后,便可通过草方案,和客户进行几轮的有针对性的沟通,最终形成一个符合客户个性需求的方案了。文化需求是指客户对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融合的需要。如同鱼离不开水一样,人们也必须要和其生长和发展的文化土壤相融合,否则便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给予这个环节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并充分吸收其养分,发挥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便可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做出能充分表达和反映客户品味和文化底蕴的设计,更好的被客户所推崇的设计。

篇幅有限,简单的谈了设计所需要满足的人的三大层面的需求问题。说的很简单,这些问题中随便那个,拿出来都能写成一本书,在这里希望能给出一些参考,引发设计者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共性生理层面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