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设计

2009-02-04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设计

唐 民

摘要:公共艺术体现的是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考虑与世界、与环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此做出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艺术 设计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研究公共艺术,首先要了解公共的含义。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和公共性的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公共”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它讨论的是公共的事物。公众领域是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就是指“政治权利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从此可以看出,作为西方社会学概念的公共性和公共领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它是市民社会的产物,是民主的、开放的、是可以自由交流和相互讨论的。它是公众广泛认可的、或者普遍关注的。

关于公共艺术,总的说来,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公共艺术的概念,泛指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的艺术,包括绘画、书法、摄影、雕塑、工艺等各种手段和技法。对于公共艺术更加广义的理解,除了造型艺术的手段外,只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够和公众发生广泛关系的其它艺术样式,如表演、歌舞等都包括在公共艺术之内。

狭义的公共艺术主要是指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和城市雕塑,它能够将艺术与公共结合起来,都是发生在公共领域,代表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不管是广义或者狭义的概念,我们应该看到,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二、公共艺术与世界及他人

(一)环境中的艺术家与公共艺术

现在有些艺术家把公共艺术做的刻意“艺术”。 事实上,公共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作品,它要和大众的审美观念密切联系。不能吸引大众的眼光的作品也不能视为是好作品。雕刻家王秀杞说:“公共艺术应该是一种互相包容的行为,只要作品与大家产生共鸣就是好的作品,如果与群众产生排斥,那就是作品的本身并不符合创作的特质”。

公共艺术时代的艺术家应该热衷公众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公共艺术时代的艺术家也应该是生活的参与者,和普通公众一样,共同交流和沟通关于社会生活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感受。艺术家的作品体现的是社会与公众的能动性和热忱。但是有些广场工程、灯光工程、雕塑工程等等大规模的公共环境工程却很少真正考虑公共领域的建构,没有关注艺术与公众、艺术与政治状况等一系列外部问题。如何建立建立艺术与社会、与生活、与普通公民的联系,是艺术家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环境中的大众与公共艺术

装置艺术家赖纯纯说:“在我的感觉中,让人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就是公共艺术的基本精神。公共艺术应该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累积,这个文化现象其实也就是生活经验”。现在有很多公共艺术作品已经不只注重体量,而是更注重亲切感,考虑的是作品为大众所接受。汤姆•奥特尼斯制作的《真实的世界》就是个例子。他的作品充满了叙事内容,引人联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改变了所在空间的原有氛围,给大众意外的惊奇。

大街上可以想象得到的物件陈设,都可能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出现一一甚至作品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场所。这种基于实用主义的模式,是对欠缺舒适的都市环境做出的补偿。理查德•阿特斯瓦格设计的《就座/姿态》就是一件质疑传统座椅形式的作品,宽大的坐椅,特殊的质感,是否都是对现今社会中缺乏舒适性和功能性的公共艺术的讽刺,而单从用途上说,这件作品还是进行日光浴的好场所。

(三)公共艺术与环境的互动

今天,艺术家关怀日常生活与社会环境的创作越来越常见,很多的艺术作品开始针对 “公共空间”的“出现”以及“交流”来做相关的设计了。环境对公共艺术的影响日趋重要,环境决定了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体量、材质、色彩包括设计的内涵。公共艺术作品追求和谐统一,这里的和谐统一不仅是作品本身的形式美,还包括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和谐,这种环境与公共设计作品的关系,在环境雕塑设计时随处可见,在特定的环境场合会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状态和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

作到公共艺术与环境的互动,是让处于这个环境的的人们去感受其中艺术魅力,这种设计应该是从人的心理和生理条件考虑,从与环境互动的方面考虑。让处于环境中的人们觉得公共艺术无处不在,通过艺术更深刻的感受美

好的环境。

三、结语

公共艺术全面的发展不仅是公共艺术家个人的能力能达到的,其中还需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专家共同打造,同时也要提高公民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从艺术、环境、他人多个方面发展。要作到公共艺术与世界及他人的共生,创造艺术的城市空间,既要利用城市的地域特点,还要结合传统和现代的有效元素,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行设计,才能不断为人类提供更好的艺术空间。

参考文献

1.《什么是公共艺术》 孙振华 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论文选登

2.《负有责任的批评:评估公共艺术》 美国《雕塑》杂志2003年第1 2期

3.《艺术家看公共艺术》 郑乃铭 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2年

4.《艺术介入空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法]卡特琳•格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环境设计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