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虚词“在”的偏误分析

2009-01-29

现代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虚词留学生

杨 华

摘 要:外国留学生在汉语习得中较难掌握的是虚词。他们用虚词(主要是副词、介词、连词)造句时,偏误的发生率很高。本文主要分析留学生在习得虚词“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

关键词:留学生 汉语习得 在 虚词 偏误类型

介词“在”可与表时间、处所的词语结合组成介词短语,还可与方位词组合在一起,表时间、空间、范围、方面、条件等。“在”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主要作状语、补语,还可作定语、宾语等。外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时,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之,偏误大致分为五类:语序、缺失、赘余、误用、杂糅。[1]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语序偏误

汉语缺少词形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因而“在”的语序问题是外国留学生学习虚词“在”首先会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此类语序偏误在越南留学生中最为典型。其中,以状语错序和定语错序最为常见。在汉语中,状语往往用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定语往往用在所修饰的中心语的前面,但在一些语言中却恰恰相反。比如越南语,它的定语除了数量词可放在中心词前以外,其它的定语都放在中心词后。越南语中,表时间的状语可放在句首,表出发点、处所起点、时间起点、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事物的状语可放在动词前,也可放在动词或补语后。但表时间起点时,若有疑问代词,则一定要放在句尾。将越南语中“在”的用法总结分类如下:

(一)状语后置

1.“在+指示代词(这儿、那儿)”也可作表活动进行的地点的状语[2]。如:

(1)他们跳舞在那儿。

2.“在+表示处所的名词”可表活动进行的地点的状语,这种处所状语放在动词或“动词+补语”后[2]。如:

(2)我上在大阪的大学。

3.用介词“在”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的意思比较多:

a.表活动进行的地点,这种介词结构放在动词或动补词组后。如:

(3)我工作在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b.表示出发点,这种介词结构放在动词(来、到、去、上、下、出、进等表示趋向的动词)前。“在”可以用介词“从”代替。如:

(4)我在农村来。

(5)叔叔是在韩国回来的。

4.介词“在”常放在时间词前,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时间状语。这种状语常放在句尾[2]。如:

(6)我们集合在下午3点。

(7)爸爸经常工作在晚上。

以上例句“在+宾语”都是状语,而不是补语。汉语中的状语一般应放在谓语动词前。

(二)定语后置

用“在”组成的介词结构除了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如:

(8)我觉得韩筱和一个朋友在韩国长得很一样。

(9)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前面。

(10)风景在黄山很漂亮。

在以上例句中,“在+宾语”都是用来作定语的,却放在了被修饰的中心词后。这合乎越南语的语法规则,却违背了汉语中“定语应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的前面”这一语法规则。汉语中的介词短语作定语时,要在介词短语后加上结构助词“的”。

二、缺失偏误

(一)介词“在”的缺失

留学生在使用“在+处所+动词性词语”这一句型过程中往往缺失了介词“在”。这种偏误在初学汉语的韩国留学生中相当普遍,这是由留学生的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造成的。在韩国语中,与汉语介词“在”相当的副词格助词要放在表地点、场所的名词性词组之后,如“我在汉城大学学习”用韩国语表示出来应是“我汉城大学在学习”。这一对应规律还是比较完整的,因此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先说出介词宾语。而大部分韩国语的词尾或补助词在汉语中是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的,在从韩国语向汉语转化的过程中,学生也就习惯于省略韩国语词尾或补助词,在介词宾语后直接加上动词,把介词“在”遗漏。如:

(11)我来中国以前(在)汉城大学学习。

(12)金真熙(在)房间睡觉。

(二)方位词的缺失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从类型上来看,跟英语的介词有很大的不同。在英语中,介词作为前置词跟方位词作为后置词不能搭配(或者说英语中没有方位词),而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往往可跟方位词、名词、连词、助词等构成种种固定格式。这些固定格式中,介词在前,其它词语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一个框架,我们称为“介词框架”[3]。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在”可与许多方位词组成介词框架,表时间、处所、范围、界限、条件等意义。当介词短语表示时间时,使用方位词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在这些天(里/中),我一直在生病。”)若一定要用,往往跟介词短语所表示的意义有关,(如“在9·11事件之后,国际上人民的反恐意识进一步增强。”若遗漏“之后”,这句便是病句。)而介词短语表范围、来源、条件等意义时一般得使用方位词。(如“崔老师在学生中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崔老师在学术研究上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又一次战胜了心魔。”)当介词短语表示处所时,多数情况下要用方位词,但“里”字的使用有一定的自由度。(如“老师们在会议室(里)开会。”)[4]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使用这种介词框架时,受母语影响,常常遗漏其中的方位词。下面就介词“在”与不同方位词结合时表达的不同意义来分类说明学生的偏误。

A类:

(13)中国的茶叶在国际(上)的销路不错。

(14)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在一招(上)不谨慎,就会导致自己整个计划的崩溃。

以上例句都缺少相应的方位词。在表范围时,方位词的使用是强制性的,不能省略,省略后语义就不完整了。所以应该补上相应的方位词,至于用什么样的方位词,则要根据宾语的性质和句子要表达的实际内容而定。

B类:

(15)现在韩国在很多庙(里/中),还留有汉字。

(16)我把皮鞋放在床(下)。

以上例句“在+宾语”都是表处所的。但例句中“在”后的宾语都是普通名词,是不能表示处所的,要表处所必须在其后加上方位词,所以应根据宾语的性质和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需要在每个词的后面加上适当的方位词。这对刚刚接触汉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困难很大。

三、错用偏误

(17)咱俩在这躺一会儿吧。

(18)在那有很多猴子。

以上例句中,“在+宾语”是用来表处所的,但在汉语中,“这”和“那”不是表处所的代词,“这儿/里”“那儿/里”才是表处所的代词。所以,应该把“这”和“那”换成“这儿/里”和“那儿/里”。又如:

(19)别难过,小翠,还有我在这儿里。

(20)我很喜欢观赏张娜拉的眼睛,在那儿里有希望。

这两个例句的偏误在于叠用了“里”和“儿”。

四、杂糅偏误

(21)学生在河南师范大学越南没有韩国多。

(22)文庙是一个古迹在越南。

以上例句都是介词短语作定语。汉语中介词短语作定语时一般要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的前面,而且必须加上助词“的”。

五、赘余偏误

A类:

(23)明晚在燕妮家一定很热闹,因为燕妮明天生日。

“家”之类的处所词是句子的描写对象,并非表处所的状语,因此,应去掉介词“在”。

B类:

(24)在我家前面有一个大农场。

(25)在我的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

在汉语里,当要说明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时,一般采用“处所词语+动词+名词(表存在的事物)”的句式,而不用介词“在”。

C类:

(26)在其实,我根本不爱他。

(27)在实际上,谁不需要钱?

在汉语里,“其实、实际上”是副词,介词的后面不能跟副词作介词宾语。所以,这几例中的“在”是赘余的。

D类:

(28)老师讲的例子,我都写好在本子上了。

(29)她临终前说的话,我都记住在心里。

这两个例子中,谓语动词后边都带了两个结果补语。一般情况下,汉语中一个句子的动词谓语后只能跟一个而不能跟两个结果补语,所以,应该去掉一个结果补语。

E类:

(30)我现在和一个韩国女孩一起住在。

在此例句中,“在”也是赘余的,原因是“在”作为补语和它前面的动词“住”结合得相当紧密,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在”字结构作补语的用法时,不是把“在+处所”看成是动词的补语,而是把“住在”作为一个词语来记忆。

F类:

(31)我们住在的宿舍没有暖气。

(32)我们住在的时间很长。

此类“在”字赘余的原因是,在汉语里,动词和它后面的介词“在”不能在句中充当定语,像“住在+的+处所或时间”是不成立的。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方法,对外国留学生常用介词“在”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由于水平有限,且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学习得不够深入,因此文中难免存在缺点,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注 释:

[1]李建慧.越南留学生常用介词偏误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6):6-8。

[2]傅成颉.越南语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8-91。

[3]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37。

[4]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45。

(杨华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7)

猜你喜欢

虚词留学生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利用课本学好虚词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