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改中的诗教

2009-01-29陈西川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诗教孔子诗词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因此,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是传统教育宝库中众多优秀教育值得借鉴发扬的方式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创立“诗教”内容和方法的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最早认识到“诗”的多种作用,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他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这多种作用,孔子有“性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甚至于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为此他完成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教”课本。

汉朝的董仲舒把孔子所说的“诗”奉为“经”,称《诗经》,把它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课本。唐代甚至以诗赋取士,因而唐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这种传统至宋朝发展到极盛。首先是皇帝带头——宋神宗写下了宣扬“读书做官”的《劝学诗》。其次是许多大学者、大教育家写下了大量的“教育诗”,生动活泼地对后生学子进行诗教。最著名的是朱熹,他认为诗歌可以陶冶诸生性灵,使之“师善”和“改恶”,因而他十分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并亲自写下了多达百首的“训蒙诗”,可以说,“诗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陆游有诗教著名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清时代许多教育家都继承了“诗教”传统,写诗表示自己的教育观点,宣扬自己的教育主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许多“家教诗”和“示儿诗”。

诗教的形式使学生乐意接受 ,也易于起到教育的作用。“诗教”的作用如此,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使我们的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搞得更好。当然这种继承和发展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原则,在内容方法和目的上做一番取舍。

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当代诗教可采用一下方法:

一、结合思想教育学习优秀诗词

新生入学,笔者把董必武的《为中学生题词》作为送给学生的“见面礼”:“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并且告诫学生,中学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定要珍惜时间,奋力拼搏。

为了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笔者让学生大声朗读陶行知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鼓励学生立大志,做大事。

为了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观念,笔者讲了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并学习他的《示儿》诗:“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针对一些学生早晨不愿起床,从而导致迟到,笔者引古诗教育他们,“人既不患病,何必恋床?勤惰自此分,习惯遂为常。”然后告诫大家:贪恋床榻是一种病态心理。结果,学生起床、集合速度明显加快。

考试作弊是学校的普遍现象,抓不胜抓,防不胜防。于是笔者先让学生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并教育学生于谦为了一个清白的名声“粉骨碎身浑不怕”,我们岂能因作弊而损坏了自己的清白名声?然后我们组织“无监考考试”,结果,几次考试记律都很好,没有作弊现象,全体同学都享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快乐。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如果将这些例子按内容分则有:(1)激发情感意志类(即孔子所谓“兴”);(2)感悟人生哲理类(即孔子所谓“观”)(3)纠正错误思想类(即孔子所谓“怨”)。从运用的方法方面分,则有:(1)在登上人生新台阶式时适时学习,借以激发和鼓励指导其人生;(2)在动员学生做好某项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时明确意义,激发兴趣,强化动机;(3)再纠正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时,提高认识能力;(4)在争论或辩论中用于说理。

二、语文教学中学习诗词

诗教不仅应用于思想教育,更能应用于知识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语文课本中已编入了一些优秀诗词,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采用下列方法适当学习,如果搞得好则有相辅相成之功效。

1.借诗词导入新课。例如用杜甫的《蜀相》导入《出师表》,用刘禹锡的《秋词》导入《秋色赋》。2.借诗词注释词语,《白杨礼赞》中的“妙手偶得”,《春》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均可这样处理,先交代其出处,再解释其意义。3.将诗词用于作者介绍。典型的例子是介绍冰心,可以从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说起;介绍王勃,亦可以引用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评价。4.将诗词用于背景介绍。像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若不介绍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悲惨处境,学生就不可能理解此时的感情。讲解韩愈的《马说》也自然应联系其“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5.用相关诗词与课文内容对比,亦可强化、突出课文内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临别不做酸语”,悲气昂扬。这一特点,学生不易理解若用“多情自古伤离别”加以说明,并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及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对比,便觉其不同一般。6.用诗词指导写作。例如用陆游的“如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指导学生重视“文外功”,用白居易的“故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指导学生打动读者的心灵。7.将诗词用为写作素材。例如论艰苦奋斗和铲除腐败,可用李商隐咏史中的“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及刘禹锡的“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邻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等作论据。

总之将“诗教用于语文教育可起到良好的迁移作用,这表现在:(1)开阔视野,增加积累;(2)培养兴趣,激发动机;(3)提高能力,发展智力;(4)锤炼语言,促进语言表达;(5)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和世界文学的宝库,给后人创造了生活、艺术和文化享受上的空间。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人文素质的丰富资源,在各级学生中进行诗教,有助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增强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是以德治国、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伟大灵魂工程。所以,在语文教改实践中继承发展“诗教”活动,确实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战略工程和“伟大灵魂工程”。

参考文献:

[1]朱熹,简朝亮著.论语集注补正述疏[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7.

[2]刘克炳.初中古诗文解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赵祉强.爱国诗精选[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

(陈西川 河北邢台学院054001)

猜你喜欢

诗教孔子诗词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诗词之页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