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快乐教学,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效果
2009-01-29曹爽
曹 爽
现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等后续语言学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但是,和文学类课程不同,现代汉语课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感兴趣的不多,现代汉语的课堂气氛普遍比较沉闷,课堂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快乐”起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快乐教学理念
一提到“快乐”教学,在人们的头脑中首先出现的是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情景。很多人认为,“快乐”教学只是吸引小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并没有认识到“快乐”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课堂不需要使用这种方法。这其实是对“快乐”教学的一种误读。
中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有这样的句子:“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和”是指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处理得当,教师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易”是指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教师劝勉而不强制,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思”是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启发学生而不是事事包办,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生主动学习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才算做到了启发诱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快乐”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营造浓厚的欢愉氛围,培育积极的教学心态,共建平等的交流渠道。因此,不管什么阶段,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而在现代汉语课中,要树立“快乐”教学理念,教师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是快乐的形象。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看到学生不爱听课,不是积极地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反而告诉学生说现代汉语课的确比较枯燥,还有的老师甚至告诉学生自己也不喜欢这门课等等,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可能是客观说明现代汉语课的特性,但却在无形中强化了课程的“无趣”,课堂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快乐的理念,首先要让自己在课堂上处于情绪饱满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应该是一个对课程极其热爱、对教学充满热情的快乐形象。这种形象很容易感染学生,使其也处在一个相应积极的的状态中,当学生以这种良好的、合作的情绪参与到教学中时,必将大大提高他们对课程的认知度,提高他们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其次,要不断地发掘现代汉语课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现代汉语的乐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听的、说的、用的本身就是现代汉语,课本中有些知识、术语又是他们在中小学已经接触过的,如汉语拼音、句子成分、词类、修辞手法等,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缺少新鲜感,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现代汉语没有必要、没有用的思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现代汉语的社会意义及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该课程开始部分,一定要设法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学中,笔者利用讲授现代汉语概述部分的时机从两个方面讲授了这个问题。一是根据语言学的特点,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语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语言学在人类科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还具有认知功能、标志功能、审美愉悦功能、情绪调节功能等。告诉学生,语言历来都被视为社会历史的反光镜,考察一个时代的语言状况,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貌,语言事实折射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告诉学生现代汉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语,而且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1];国际上,“汉语热”持续升温,很多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通过这些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母语之情,极大地增进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紧扣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和文学类课程相比较,现代汉语课概念、术语较多,内容较为抽象、枯燥,这些特点决定了现代汉语课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文学课那样具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因此,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要让课堂“快乐”起来,教师必须从教材内容入手,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1.抽象问题形象化
现代汉语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这些抽象的知识不仅难学,而且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时,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问题,学生不仅感到好学,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很感兴趣。比如语音部分有关发音方法的内容,在我们的调查中教师们都觉得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自己也花费了很多时间给学生讲解哪个音是从哪个部位发出来的,相似的音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可学生最后还是一头雾水。后来,我们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每一个音素发音时发音器官的活动状态、发音过程用Flash动画的形式显示出来,声形并茂,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也非常感兴趣,跟着动画上的示范大声地练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讲授语言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时,笔者把构建语言比喻成造房子,把词汇比喻成盖房子所需的沙子、水泥、钢筋、木料等建筑材料,把语法比喻成图纸上的规则,要盖出结实、美观的房屋,就必须按照规则搭建。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与生活事理相结合,在学生的脑海里变得具体可感,学生自然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提高很多。
2.枯燥理论趣味化
现代汉语中的理论、概念很多,这些枯燥的理论、概念是影响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一大障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也怪不得学生昏昏欲睡了。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把这些枯燥的理论、概念进行趣味化的转变,课堂效果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趣例教学法是实现枯燥问题趣味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幽默小品、笑话、相声、影视节目、日常生活的对话、随处可见的广告中蕴含着丰富的趣味语料,都可以拿来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如讲到押韵和韵辙时,笔者让学生们唱家乡戏,豫剧、黄梅戏、越剧中的很多经典片段都被他们演绎了一遍,接下来笔者就让学生分析这些唱词中的用韵。还把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当红歌手周杰伦的《菊花台》的歌词显示在课件上,让他们分析用韵情况。在讲到反义词使用的不平衡现象时,笔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谈对象了,会问,“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个头高不高?性格好不好?”而不是问“她长得丑不丑?个头低不低?性格坏不坏?”通过对这些来自生活而又浅显易懂的例子的分析,空洞枯燥的语言理论顿时变得生动可感,课堂上学生们情绪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理解了这些知识点。
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的结合,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
3.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材中所呈现出来的都是静态的知识,而实际上这些静态的知识之间彼此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语言也是这样,看似静止不动,实则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几乎在语言的所有方面都有反映和体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将语言的这些动态变化告诉学生,自然比单纯的静态知识的传授更能吸引学生。语法一章中的词类内容繁多,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在讲授“量词”一节时,笔者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语言变化的例子:“位”是一个含有表敬色彩的量词,所以在长期的使用中,量词“位”都只用于他人,而不用于自己,当然也不能用于那些令人厌烦、反感或仇视、蔑视的人。然而,在当今“位”的用法却突破了这样的界限,既可以用于自己,也经常用于在一般人的正常观念中属于贬斥对象的人,而这也就是它的感情色彩变化,即表敬色彩淡化而中性色彩增强[2]。把静态的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学生对这种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自然愿意投入学习。
三、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味快乐
现代汉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据我们调查,很多高等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讲授法”依然统治着现代汉语的课堂,大多数现代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唱着自己的“独角戏”。除了听老师讲课以外,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环节很少(在很多大学课堂上,甚至连提问这种被动参与的方式也没有了),课堂气氛当然活跃不起来。没有学生的参与,何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变教师的单边活动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味到语言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下面的两种方法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介:
1.专题讨论
讨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相互探讨,在群体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在每一章的课程内容进行到一半时由教师确定本章的讨论题目,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分组查找资料、讨论研究,并达成本组内的一致意见,在每章内容讲授结束后,留出一次课的时间,由每组选派代表负责讲解本组的讨论结果、分析思路等,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讨论题目:在语音部分设置了家乡方音和普通话语音比较的讨论题目;在文字部分讨论了繁体字、简化字的优劣以及进行汉字简化的必要性;在词汇部分讨论了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火星文”;在语法部分讨论了学习语法有无必要;在修辞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篇例文,由学生来分析其中精彩或不足之处。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角色互补互换,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学习的设计者与参与者,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同时,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索中,更容易产生思想火花,获得不同的思维启示。通过讨论,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主动了,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增加了。学生既获得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又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信心与能力。
2.语言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不喜欢现代汉语课的原因是认为它没有用。为了扭转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理论必须应用于实践,所以,我们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言调查工作。
利用双休日,我们组织学生对市区各街道的店铺招牌、广告招贴、宣传标语等的用字不规范现象进行了调查、记录,经过分类整理,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呼吁社会用语规范,净化社会用语环境。根据大学生特点,我们进行了校园流行词语和网络用语的调查活动。在寒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了方言调查的作业,让学生对自己使用的、最熟悉的方音、方言词汇、方言语法进行记录,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寻找对应规律。
这些语言调查活动,将课堂和社会相联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对语言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在他们主动发掘语言事实,掌握语言规律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字政策,增强了语言规范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调查、分析、研究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现代汉语的积极性。
总之,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是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带进快乐的境界,是个教学艺术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我们从“快乐”教学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现代汉语教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也希望从事现代汉语教学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实现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成功。
(本文为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放式现代汉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刁晏斌.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变化[EB/OL].http://blog.sina.com.cn/dyb19590505
(曹爽 河南理工大学文学与传媒系4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