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交流
2009-01-29魏辉
魏 辉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岗的中职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多是从传统应试教育中诞生的佼佼者,在他们长年的教学中曾培育出一批批的高分学生,这也曾让这些骨干们沾沾自喜,便从此固守着“成功的教学教法”。这些权威的人士们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已迫切地感觉到改革势在必行,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在学生心中受到质疑,几乎站不稳脚跟了。同行们,是时候该回头反思了:怎么样才能与学生有话可聊,即使是相互间碰撞也行,而不是镇压式地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某种结论。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语文学科和阅读教学的本质。
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蕴含丰富多彩的或熟悉或陌生的内容。阅读教学便是让学生自主地从中欣赏人物、领略情感、体验滋味的过程。这种欣赏、领略和体验是难以受他人控制的,教师们试图扼杀学生的自由观点,只能是徒劳无功的。若语文老师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权威言论,学生便大可以堵上两耳,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二者便难以有话题可谈,更不用说什么共鸣、碰撞。因为学生的叛逆性格决定了他们将会排斥教师们的说法,即使原本他们也认可的。老师应该俯身倾听有思想的学生的新颖的、有个性的话语,诱导不善思考的学生开口对话。
由此,我们不禁要思索一个很有价值却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们阅读的目的何在?因为想知道别人是怎样思考人生的苦与乐、生活的美与丑和社会的善与恶等等这些跟灵魂直接相关的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是灵魂的对话。读者与作者此番“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折射出阅读的本质,即读者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作家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读者敞开自己,倾注进全部的生命意识,在不断改组与重建认知结构的努力中,达到交融与同构。
第二,语文教师的角色切换是实现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前提。
课程改革中所涉及到的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互换,即“教师和学生间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特别是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识: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教不好。
第三,重视“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作者(其实也包括编者)之间多重平等“对话”的过程。面对这样的多重对话,教师应为学生个体的阅读对话营造一个“学生主体性自由阅读”的良性语言环境,语文教师没有权力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通过肢解课文等越俎代庖的手段来干涉和阻挠这种对话,而应作为对话的一方参与进来,同时要表现出足够的真诚、好奇、热情、宽容、谦虚和开放的思想,而不去替代学生自己的阅读,并随时准备承认自己的错误。
“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其过程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其目的是通过来自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知识领域的学生就某些共同关心的主题发表意义和看法,克服单个主体因生活领域局限而带来的认识的封闭与狭隘,促其创造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心灵生活。对话的这种精神内涵和发展要求规定了对话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具有倾听他人的渴望。
语文教师们思想深处的认可和改变还远远不够,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仍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因为我们的中职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不爱读书,阅读中没有形成“对话”的习惯,没有终身与书为伴的意识,这些与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在一个学期内学生阅读《语文读本》(42篇)篇数的情况是:5篇的占30%,10篇的占24%,超过20篇的仅占7%,也就是说读过一半篇目的同学班里寥寥无几。平日里,只有51%的学生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其中28%喜欢名言警句,13%喜欢散文片断,仅有10%喜欢写感想体会。
(2)阅读品味有待提高。在问及学生的阅读趣味时(多项选择),选择阅读古典名著的占到52%;低于畅销小说所占的54%,但日本漫画和时尚杂志分别占到了33%和30%;学生在列举平时阅读的杂志时,《读者》占44%,《故事会》和《青年文摘》均占到20%;学生在列举自己喜欢的作家时,金庸高居榜首(很多老师认为这倒是无可厚非的)。其次是鲁迅、徐志摩,但莎士比亚和余秋雨要排到“韩寒”的后面,海明威、张爱玲、钱钟书还在其后,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尴尬。
(3)学生平日的“对话”欲如何呢?在观看一部影视作品之后,74%的学生愿意和同学交流,33%表示愿意和邻里、朋友交流,26%愿意和家人交流。可惜在这道多项选择题中,没有一位同学选择了和老师交流。那么学生在阅读中喜欢什么样的“对话”方式呢?当学生的阅读出现障碍时,选择喜欢通过各种途径(翻阅图书、上网查询等)自己寻找答案的最多,占到54%;其次为与同学讨论占24%,说明学生更喜欢在探究与合作中完成“对话”。但选择等待或放弃的也占24%,喜欢听老师讲解的占19%。
面对这些数字,语文老师们难免有一些的悲哀。但重要的是更会激励我们在这种阅读教学中去探讨、去付出努力。
在学年初,有计划地列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似的书目。这些书目清单可以通过向学生征集获得,经典名著、武侠小说、漫画等均可。根据中专学校的特点,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兴趣侧重点也自然各有差异,无需强制要求摘抄文学性极强的诗句等内容。有种想法是源于一个烹饪专业的学生的启发,在他的课外读书札记中有以下一些内容:
武侠世界中的美食
“黄蓉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身,生火烤了起来。烤得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黄蓉正要将鸡撕开,身后忽然有人说道:“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好一个叫化鸡!——《射雕英雄传》。
黄蓉烧给洪七公的诸味菜式中,最费心机的是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其实是火腿酿豆腐。金大侠深情地写道:“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
说回《射雕英雄传》,饮食之精美超乎想象,并且散发着文化底蕴。一道“好逑汤”,荷叶笋丁樱桃酿斑鸠,竹笋喻君子,樱桃喻美人,斑鸠合《诗经》中“关睢鸠”之句,从而引申出君子好逑之意,可谓菜雅意境更雅。另一道炙牛肉条,把羊羔、小猪耳朵、小牛腰子、獐腿和兔子肉杂揉在一起,每五条粘成一条,共二十五种变化,合五五梅花之数,故名“玉笛谁家听落梅”,真正是意想天开!
《天龙八部》中段誉被鸠摩智挟持往姑苏燕子坞,就是被她们的姑苏软语和精舍美点给陶醉了。琴韵小筑品碧螺春茶,吃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藕粉火腿饺,听雨居再尝菱白虾仁、龙井鸡丁、樱桃火腿、荷叶鲜笋汤,真是姑苏雅韵呀!
我们这些文科班毕业的老师们在阅读欣赏《红楼梦》时,又有多少人注意过书中的美食文化,又有多少人曾做过这方面的笔记呢?那么,我们又何妨布置这么一道题给相关专业的学生呢?即从《红楼梦》中归纳出描写美食的节段,并结合专业知识为红楼中的小姐公子们置办一桌既可口又营养搭配科学的菜肴。老师可以安排两课时对这些菜谱展开互相评论,并邀请学校的烹饪专业老师观摩和指导。由于学生的兴趣得到文化课的照应,阅读的注意力便会慢慢转到教师所引导的相关内容上。在这当中老师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向自己的学生们请教,甚至可以讨论一下文学名著或武侠小说中的美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地操作一番。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与教师的身份算是彻底地切换了,平和的对话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摘抄美食选段的同时,肯定会阅读到《红楼梦》中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复杂的人物,教师又可趁机引导,名著的生命将会得到延续。
在阅读教学的平等对话中,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中专阶段的学生心中有着朦胧的与异性交往的向往,阅读书目中也有一些言情小说。针对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征,教学中可以开辟这个园地,进行有教育意义的讨论和碰击。比如对戏剧文学《雷电》的教学,教师大可大大方方地举行一场以“爱情与金钱”为主题的“小会”。当然课前一定要布置学生阅读全剧。现在的学生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不成熟”的观点,通过各抒己见,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话题转到评价剧中人物的行为和性格。其中有些观点必然与参考书中的说法有异或与教师之前的理解有冲突,都不必过于紧张,只要言之有据,不同的观点是可以共存的。语文的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他人的悲苦和忧愁,有了自身的认识和理解,与教师或其他材料的讨论碰撞,将会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那个年代的爱情和人物,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都会逐步提高的。
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对文本解读带来的重大影响。电脑多媒体技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阅读路径,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大限度的自由,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教师应充分利用电脑网络阅读的主要方法:非线性顺序的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的文本意义开掘、超文本的意义辐射、特定主题的定向检索,思考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对话”会带来哪些有益启示。
不少语文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途径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让学生在广泛而自主的阅读中汲取生命养料,做人类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接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艺术、习俗等众多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对自然的、社会的,古代的、现代的、传统的、外来的人类精神财富的了解、接受、感悟中,不断充实,不断提高,得到个体的意志、毅力、个性、气质、兴趣、情感等心理品质的日趋成熟,形成健全的人格。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对语文教育的特点有这样一段表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阅读教学中必须还其对话者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对话活动中不断成长,从稚嫩的对话者变为成熟的对话者。“对话”的复杂性和魅力在于:对于师生来说,“对话”是一种未曾预演的理智探险,没有特定的终极性目标,永远面向永无止境的未知领域。一次高质量的对话,本身就是对对话的一种奖赏;而一次次高质量的对话,必将造就一个个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需要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群言.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习,2001,(7-8).
[3]魏占峰.真实的阅读: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6).
(魏辉 福建省福清市职业技术学校3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