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胀目标制的由来:基于两大理论流派的理论视角

2009-01-29

金融经济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

张 曦

摘要:通过对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总结与回顾,将货币政策框架的视野锁定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目标制

目前通货膨胀目标制被众多国家货币当局选作货币政策框架,其核心特征体现为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货币当局事先向公众公布通货膨胀率目标,并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该目标。通胀目标制之所以能够形成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国际范围内金融自由化浪潮迫使各国逐渐发现传统货币政策无法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密不可分。那么,通胀目标制在漫长的经济学发展史上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一次次争论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不得不通过研究不同学派的观点,特别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而寻找答案。

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萌芽

(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关键假设与核心主张

20世纪70年代初的 “滞胀”宣告凯恩斯主义方法失灵,依照凯恩斯的方法无法同时解决刺激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现代凯恩斯主义备受责难。70年代中期,关于“假如政府看得见的手不再实施错误的相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市场经济有能力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信仰复兴,当时的通胀为这种复兴提供了支持。有人警告凯恩斯主义过于野心勃勃:弗里德曼用“货币主义反革命”抵制凯恩斯主义者的行动主义;另一批人指出凯恩斯主义的致命缺陷—没有充分探究经济人行为内生构成的预期含义。

新古典学派将理论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第一,理性预期假设。这源于Muth的思想,他曾指出,“预期是未来事件信息全面的预见并且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预见一致”。不同于凯恩斯假设预期外生化,理性预期假设说明非理性预期构成的选择性假设存在系统性误差,这不能为新古典模型中理性计算的行为人所接受。理性预期假设第一次为宏观经济分析寻找到微观基础。第二,持续市场出清。这符合瓦尔拉传统,均衡模型意味着所有在市场经济中的人们已经进行了服从于他们面对的约束的目标最优化的选择,即:理性→最优化→均衡。第三,总供给假设。Lucas指出,当名义变量发生一个“意外”变化,古典两分法中止,预期的货币变化与未预期的货币变化有极不同的影响,所有基于理性预期模式的模型在短期的交替关系中将显示出货币非中性。

新古典学派由为宏观分析寻找微观基础开始,在对货币政策的讨论中达到高潮:首先是主张“政策无效”。当经济人将众所周知的货币规则作为形成预期的因素时,货币当局不能靠推行系统性货币规则影响产出和就业。另外,任何尝试依靠随机或非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和就业,仅会使其在自然率水平波动增多。第二,抑制通胀的实际成本。一国为降低通胀而蒙受产出损失总和被称为“牺牲率”。新古典主义指出假如政策可信,公布或预见到的货币政策变化对实际产出和就业在短期内也没有影响。公布被人们确信的货币紧缩会引发理性经济人直接下调通胀预期,货币当局原则上就可以减少通胀而不用承受产出和就业降低的痛苦,牺牲率为零。因此,货币当局完全可以宣布货币扩张率降低从而降低通货膨胀至其所偏好的比例。第三,动态时间不一致。新古典主义者用动态博弈的方法分析问题。每一个博弈者选择一个显示当在博弈过程中收到信息时他们将行使的策略。特定的博弈者选择的策略将依赖于对其余参与者可能采用策略预期将如何受自己的影响并且每一个参与者都追求自己的目标函数最大化。Kydland和Prescott研究了货币政策博弈如何在政府和私有经济人之间展开。当政府以其最优政策做出决策时,他将考虑追随者的反应,除非领导者对已公开的政策承诺,否则最优政策将出现动态不一致。经济人无疑清楚政府可以通过修改政策或者欺骗的手段来改进自己的结果,于是时间不一致性均衡将成为一种纳什均衡。

假如货币当局具有随机权力,自然会有欺骗动机,因此已经公布的、时间不一致性的政策将是不可信的。在通胀博弈中,追随者知道管理者的目标函数,他们将不会调整通胀预期以回应公布的政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该博弈将会重复,政策制定者被迫采取长远策略,现行策略将会影响政策制定者未来声誉。在这种约束下,政府面临从食言中获利与未来成本之间的权衡,自然削弱了欺骗动机。Barro和Gordon探索了用政策制定者的声誉替代规则的可能后指出,当一个政府会受到由食言带来的未来高通胀成本时,“决策者将为了长期名誉而放弃短期获利。”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背景下萌芽

新古典主义者第一次将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理性预期”,发现政策变化会影响预期,预期会影响行为人行为,经济学家和货币当局开始重新考虑货币政策的稳定作用以及“政策规则”的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复兴中再次衰败,对“理性预期”过于理性的批评越来越多。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派让人们意识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并为两个问题的研究提供起点:第一,如何通过机制安排解决由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第二,货币政策应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还是应赋予决策者更多的相机抉择权?沿此方向,Sevensson推导出为消除内在于随机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的偏差而以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策略,通货膨胀目标的策略能构建一个“条件预期的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以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Parrado基于新古典主义方法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胀目标制解决了导致较高平均通货膨胀率的动态不一致性问题,并使通货膨胀预期锁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减小了对宏观经济冲击。追溯起来,最早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如新西兰)依靠着源于对新古典主义学说的深刻理解。

二、新凯恩斯主义:孕育通货膨胀目标制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主张与特征

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以不同程度的失业和产业衰退换来低通胀,新古典主义受到人们怀疑,国家干预主义重回历史舞台。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坚持凯恩斯主义信条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并最终形成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者主要关心如何解释名义价格刚性源于最优化,他们虽不同意新古典有关经济不稳定的解释,却开始分享两项新古典主义方法论前提:第一,宏观经济学需要坚实的微观基础;第二,宏观经济学最好能够建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

新凯恩斯主义者从微观角度入手,把不完全竞争和不对称信息作为起点,在行为最优化和理性预期基础上寻找各种模型使工资和价格刚性合理化,希望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重要假设并以此判断:货币是非中性的,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看不见的手会失灵。和正统凯恩斯方法一样,新凯恩斯主义者有相同的思路:受到干扰后的价格会缓慢的进行调整。早期,Fischer和Taylor的模型提出长期工资合同下的“名义惯性”,然而关于经济人更偏好于长期合同的假设没有合理的微观基础,招致很多批评。新凯恩斯主义者们开始修正这种假设,将注意力转移到实物市场。Mankiw提出,当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因为产量不会由于价格提高而迅速变为零,所以利润随价格的改变而改变,但减价的后果包含已售商品单位收入的减少,价格变化具有边际递减效应,故即使价格变动很小也会产生较大的名义刚性,即“菜单成本”。新凯恩斯主义者为了巩固价格刚性,不仅从名义刚性还在实际刚性层面展开讨论,认为经济在名义不完全性与实际不完全性相互作用间运行。实际的价格刚性被认为来源于顾客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根据价格判断质量等因素,而分析实际工资刚性的模型则包括了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和效率工资模型等。

(二)来自于新凯恩斯主义对通胀目标制的支持

Leslie曾精彩地写到 “新凯恩斯主义向新古典模型中倾倒了大量粗砂”,正是这样批判地接受,新凯恩斯主义得到广泛支持。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价格黏性、货币非中性,纠正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将发挥作用,但也接受新古典主义者关于“动态不一致性”的批评,承认了需要对行动主义的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这无疑为由深刻理解新古典主义思想而提出关于限制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学者提供了一份有力的支持。

20世纪最后10年里,经济学者逐渐达成具有“新凯恩斯主义味道”的共识,包括:第一,用跨期最优化考察宏观模型;第二,接受理性预期假说;第三,认识不完全竞争的重要作用;第四,价格调整具有高成本。这被Goodfriend和King称为“新古典主义综合”,这种综合奠定了目前宏观经济的主要分析方法。在他们看来,这种沿袭新凯恩斯和新古典主义血统的模型包括了一条关于货币政策的清晰线索:价格渐进调整,货币政策将会对实际变量产生持续效果,并且由于扭曲了经济表现,通货膨胀产生巨大的福利成本,保持物价稳定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动态不一致问题的存在,考虑政策的可信度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胀目标将有助于解决在运用自由裁定需求管理政策时固有的通胀倾向。

三、小结

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论战持久而激烈:他们从不同视角论证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批评倾向于货币政策应该完全独立;有关通货膨胀的讨论始终是争论的焦点,伴随着对通货膨胀代价以及低通胀对经济长期发展、资源有效分配必要性的认识,货币政策的目标逐渐清晰。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经济学者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保持物价稳定,而对理性预期、动态不一致广泛认同和深刻理解渐渐回答了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理论的推演似乎将视野锁定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参考文献:

[1]Goodfriend and King, R.G. (1997), “The 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2]钱小安,货币政策规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3]谭小芬,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规则与汇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

猜你喜欢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对现实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新古典主义”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约瑟夫·艾迪生与理查德·斯梯尔的新闻成就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古典主义家居风尚
精选家庭的新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