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

2009-01-28王岗领

企业导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会计政策多样性

王岗领

【摘要】 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并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各关联方的利益和决策。

【关键词】 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多样性

会计政策选择即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地比较分析,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家在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调控的同时,必然会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探索和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与公允,企业会计政策的确定与所处的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情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能够最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作为财务会计实务处理规范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多样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可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现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有着理论上的科学合理性和现实中的客观必然性。

1.从内涵上看。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动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而做出的有关会计规则与制度的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

2.从外延上看。会计政策选择仅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的一项会计决策行为:既包括企业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也包括企业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而在会计领域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种决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3.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作用来看。是用以弥补会计规则在制定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完备性。

4.从会计准则的制定来看。一方面立足市场经济环境,考虑企业是独立经济实体的客观事实,采用较灵活的准则形式;另一方面考虑国情特色,又倾向保护国家利益。目前会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制定权和颁布权仍由政府掌握,在所制定、颁布的准则中尽可能给企业留下较多的选择空间。

二、影响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主要因素

1.政治因素。政治制度是阶级社会不同利益格局的体现,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决策行为,政府往往利用立法手段对会计政策选择加以干预,往往成为社会经济利益分配协调的重要工具之一。政治立法因素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以及会计管理体制等来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特别是证券法、所得税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中涉及到有关规定。

2.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单一的国家其经济业务形式也必然较为单一化,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也相对较小。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程序结构较为复杂,门类齐全,自成体系,使会计制度的复杂程度加大,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趋势,必然赋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选择作为离不开专业判断的行为决策过程,必然涉及动机、偏好等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制约着人们的会计选择行为。

3.企业自身因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属于一种剩余控制权,必须在会计准则的范围里做出选择,还受到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发展状况、企业的组织形式与资本结构特点、企业的利益去向、债务契约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差异使得每个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着差异,如行业的不同,规模的大小。管理当局的知识素养等深刻地影响着会计方法的应用。由于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不一致,动机的不同,都影响制约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筹划和测算,最终以达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从以上分析来看,科学、合理地选择会计政策有助于维护和增长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帮助实现企管当局的经营思想;有助于建立与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会计核算系统,使其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得到较为真实、准确的反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趋于成熟,我国会计实务规范的逐步完善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已逐渐受到学术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如何使企业恰当、理性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应成为今后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企业管理者关心经济报酬,投资者希望获取更高的资本报酬,债权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国家税收则更强调会计信息作为纳税基础的可靠性和严肃性。企业不同的经济关系人,对利益有不同要求。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当局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企业管理当局有时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的利益。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管理者及核心技术拥有者的贡献,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企业运行的经营者,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包括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并受限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所订立的契约,其中主要是与股东的管理契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管理人员为取得更多的薪酬以及体现其价值,往往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来改变业绩考核标准。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投资者的影响

投资者不仅是企业现有净资产的产权权利主体,也是企业主要权利的享有者。投资者为了维护其产权权利,确保其投入资本的安全,在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上会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资本保全的会计政策。控制性股东通常不希望选择有力图增资扩股和分配现金股利的会计政策,增发新股会稀释其股权,影响其控股地位,分派过多的现金股利则会减少公司的流动资产,由此股东希望收益保留为资产状态,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往往偏向于保守。

(三)会计政策选择对债权人的影响

债权人在特定条件下将资金投入企业,是期望能从企业所创造的利益中获得相应份额的报酬。为了降低风险,保证债权的安全与及时收回,债权人在贷款时,往往要求企业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详细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通常会在债务契约中根据会计信息规定一些限制性的条款,如规定最低限度的流动比率,规定利息保障倍数,限制企业发行新债等,以此限制企业在营运资本、固定资本、现金流量等方面做出对债权人不利的会计政策选择。

对所有者与管理者而言,违反与债权人的合约是要付出代价的,违约行为的判定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这将使管理当局可减少违约可能性的会计政策,如果在某种会计方法下将发生违约行为,企业将变动会计方法以增加报告收益,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有债务契约的企业比没有债务契约的企业更可能采用增大收益和资产的会计政策。就有债务契约的企业来说,他们与有关利息保障倍数的限制性条款联系的越紧密,就越有可能采取那些能提高财务比率的会计政策。在筹措资金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把贷款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银行确定企业资信能力的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急需贷款时,企业管理当局就会选择能够提高资信的会计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姝.《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研究》.2003(7)

[2]刘翠英,张凤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之研究》.财会通讯.2004(7)

[3]陆强.《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之友.2005(5)

[4]贾学军.《企业会计政策的动机及其经济影响分析》.山东交通科技.2007(1)

猜你喜欢

会计政策多样性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