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统计信息质量长效机制

2009-01-28刘玉琼曹向兰

企业导报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

刘玉琼 曹向兰

【摘要】 构建教育机制,从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构建惩治机制,从措施加大打击的力度;构建制度机制,从管理堵塞工作的漏洞,建立“教育、惩治、制度”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能够有效保证和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统计信息质量;教育机制;惩治机制;制度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高度重视统计信息质量工作,从制定法规、完善制度等方面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效果颇为明显。由于利益的驱使、社会经济的复杂性、统计方法制度本身的局限、统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的差异等原因,统计信息失真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必须前移防范关口,构建“教育—惩治—制度”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抑制统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一、构建教育机制,从思想上预防信息失真

端正价值观念,构建教育机制,使组织或个人在思想上不想统计信息失真,这是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任务。

1.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加强政治思想和法纪教育

要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并与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紧密结合,着力提高人的素养,增强公民意识,坚决抵制本位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自觉保持和弘扬高尚的道德风范。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平台,把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失真的危害性以及统计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公之于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营造人人关心统计信息质量、抵御统计信息失真的良好氛围,筑牢统计违法犯罪的外围防线。

2.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统计专题教育

要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对统计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促进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地位观的树立,使其客观、公正地对待统计信息,自觉地把统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列入普法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负面现象发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统计各项工作,促进统计工作不断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积极关心统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状态,支持和帮助统计人员做好统计工作。要利用发生在一些地区或部门数据造假的案例,采取以案释法、以案说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预防宣传和反面警示教育,促其惜权、慎权,在思想上筑起抵制统计信息失真的内在防线。

3.以统计人员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

要着力细化统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升个人修养,树立职业道德操守。要培养正确的信息质量观,在质量上求精,在方法上求活,在技术上求新,防止绝对求准、机械求全、盲目求细,摒弃僵化的工作模式,把统计工作做细做实,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基础性保障。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统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及时更新,培养造就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技能过硬的统计队伍,使教育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构建惩治机制,从措施上打击信息失真

构建惩治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使其在行动上不敢信息失真,这是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

1.增强统计立法力度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修订和完善统计工作中所涉及的有关法律,界定统计违法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确定相应的责任、预防对策和处置措施,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保证法律的前瞻性。要依法开展统计调查、依法履行为被调查者保密的义务,增强《统计法》的震慑力,克服统计工作中的“人治”思想,使统计工作切实纳入法制轨道。

2.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严格执行《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依法惩处统计违法违规现象。

(1)在打击对象上。对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统计人员、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自行修改、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未按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违法公布统计资料;泄露国家秘密和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等现象,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轻者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记过、通报、撤职、罚款处理,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2)在打击力量上。要发动广大民众参与,紧紧依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形成社会合力,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机构,配备专职统计执法人员,保证必要的办案经费。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打击方式上,要针对统计违法的特点,主要以奖励的手段拓宽案件来源渠道,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和惩处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统计人员不愿也不敢统计信息失真。

(3)在整治工作上。要认真研究和查找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督促有关部门建章立制,改进管理,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加强统计监督力度,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赋予统计监督机构独立的监督职能,行使独立的监督权力。健全统计监督机构,配足懂行、素质较高的统计监督人员,将监督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使统计的监督和制约得到真正的保障和落实。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逐步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统计质量监控工作模式,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城市、乡村纵横交错,相互配合的统计工作网络,使统计信息、统计违法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接受信息运用者和社会公众的检验,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性、统计分析和统计结论的公允性,有效督促政府、地方、部门求真务实,打消潜在违法者的侥幸心理,从而减少现实的统计犯罪,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三、构建制度机制,从管理上遏制信息失真

构建制度机制,在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的动态过程中堵塞管理漏洞,使统计工作不能信息失真,这是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证。

1.在统计制度的制定中

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特点的现代统计制度。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对规范统计管理、堵塞工作漏洞的重要性,把制度的制定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要在认真梳理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和更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和可行。要努力健全统计数据失真易发、多发的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的内部管理制度,避免给统计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效抑制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2.在统计制度的执行中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统计工作的重点从主要为政府、领导提供数据转移到关注民生上来。要把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当前统计部门的最大实际,协调好管理和服务、统计与会计、统计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公开与保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收集、反映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反映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提供更加及时的政策建议,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要重点抓好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等关键部门的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和从业人员的责任,规范统计行为,严防工作疏漏。要把统计信息的质量与统计干部和职员的年度考核、绩效工资挂钩,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事后质量抽查转移到“检防结合”、“预防为主”上来,实行全程、全域和全员的统计信息质量管理,全面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3.在统计制度的完善中

要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统计机构垂直领导,维护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从根本上避免各级政府部门对统计数字的行政干预。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岗位工资制、干部考核和群众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量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和专业统计制度,规范统计核算程序,严格报送规定。要建立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不断改进统计核算方法,广泛应用抽样调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及时有效地反映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社会各方研究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

要强化内部监督,健全统计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建立规范的统计数据发布系统,采用统一的统计信息披露方式,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继续开通“国家统计数据库”在线查询服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公信度,加快实现信息公开工作的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公众的作用。要建立民众广泛参与预防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健全投诉举报和保护举报人制度,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使统计造假分子无处藏身。

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领域、各个环节,需要全社会民众的共同参与、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和统计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遵从。通过构建“教育—惩治—制度”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能够使各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思想上不愿统计信息失真,行动上不敢统计信息失真,工作上不能统计信息失真,从而有效地防治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爱军.论统计失真的危害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2(9)

[2]国家统计局政法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DB/OL].2009

[3]孙兴全,梅阳春,陈宁.防范统计信息失真 落实统计监督职能[J].财政监督.2006(10)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
基于网络舆情的高职生网络伦理教育机制构建
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几点思考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反腐倡廉家庭传统教育机制的构建
夯实与分类高考相适应的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