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梅韵 涵养“梅德”
2009-01-27李保明
李保明
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花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我校地处钱塘江南岸的进化镇。进化镇是浙江省青梅之乡,人文资源丰厚。每当冬末春初,万亩梅花竞相吐艳,丰盈似雪。全镇人民正是秉持着梅花的这种精神,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使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也形成了地域性很强的“梅文化”,成为了我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资源。
一、“梅文化”
的内涵解读
梅花以她的身姿绰约、品性高洁,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颂扬。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大地;梅花香,却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就是梅花精神。我们把梅花的这种精神品质凝练为“高雅、坚韧、致远”,以此作为学校的校训,并衍生出德育的内涵,即“为了致远,培养雅性,培养韧性”。
为了致远:为了学生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是我校德育的出发点。
培养雅性:梅花是高雅的。“雅者,正也!”“雅”是合乎规范的、标准的、不俗的、优美的……是规范行为的标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着文雅的谈吐、优雅的举止、典雅的气质的人。
培养韧性:梅花是坚韧的。韧,辞书释曰:坚而柔,遇外力作用时不易折断之谓也。把“韧”字用于人时,说的就是韧性。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和坚持的心志。
培养学生的雅性和韧性,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雅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儒雅历来被圣贤大家们推崇备至。它在提高人的操守、规范人的行为习惯等方面仍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而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在做人的基本操守、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行为习惯方式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形成了诸多的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必然影响到一些孩子,使得他们缺失基本的道德规范,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
再有,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怕吃苦,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稍遇困难就退缩,意志品质非常薄弱。如此“温室的花朵”怎堪肩负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
所以,涵养学生的雅性,锤炼学生的韧性,是我校“梅文化”建设过程中富含并坚持着的道德价值。
二、“梅文化”
的实践架构
(一)校园“梅姿”:为有暗香来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应该是最有文化的地方。这种文化气息首先是从环境设施上散发出来的。因此,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具有“梅景、梅情、梅韵”的校园环境,使之如“暗香”,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进学校大门,迎面是一块巨石,上题“梅韵”二字,后面栽种着各种梅花。冬末之际,这里满目香雪,暗香浮动,我们取名为“香雪苑”。香雪苑后面是一个水池。如火的夏日,池里“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取“不染”作为池名。教学楼、行政楼的走廊上,挂满了以梅为主题的诗画,以及梅乡的历史、梅乡的人物介绍。上下楼梯,有“咏梅诗句”作界线,这样不仅能敦促学生“靠右行”,更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梅花的意蕴。行政楼后面是“君子苑”。地上栽菊花,立架放梅兰盆景,再有摇曳多姿的修竹挺秀其中,用诗句丰富其内涵,增添其韵味。
我们在整个校园景观的布局中,是以“梅文化”为内涵,以梅花为主要载体,辅之以其它 “花中君子” 的,这寄寓着我们的教育目标:
如梅,笑迎霜雪,傲骨不折;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如竹,高风亮节,坚忍不拔;如菊,蕊寒香冷,清雅高洁;如荷,纤尘不染,洁身自爱。
(二)课程“梅韵”:不为繁华易素心
梅花“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的鲜明个性深深地影响着我校的课程开发。早在1997年,学校就确立了“农村小学基于梅乡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开始了漫长的校本课程研修。十多年来,学校的校本课程已形成了以下系列:
(1)“古韵梅乡新进化”:内容有“小小青梅出国门”“布衣都督汤寿潜”“休闲项目迷人眼”等十八课,是学生“知我梅乡,爱我梅乡”的蓝本。
(2)“梅诗文诵读”:收集了上百篇颂扬梅花的诗文,让学生吟诵。
(3)“梅艺”:内容有“腊梅花制作”“布艺梅花”“梅花写意”等。
(4)梅花研究性学习系列:如“梅花的种类及名称”“诗人笔下的梅花”“青梅的栽培与养护”“青梅酒的制作”“梅花为什么在冬季开放”等。
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学科的渗透有机勾连,互相整合,使学生们在吟一吟、画一画、做一做的过程中,欣赏梅花的风姿,领悟梅花的神韵,从而丰盈精神世界。
(三)践履“梅品”:散作乾坤万里春
道德是内在于生活的。道德的意义是在生活中展开的,是由实践来揭示的。据此,我们确立了“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的德育原则,重点抓好具有“梅文化”内涵的儒雅教育和磨砺教育。
1.儒雅教育,奠基有雅韵的人生
小学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正是我们开展儒雅教育的核心内容。
(1)三项修炼:行起于正方能达于雅。儒雅的基础是雅言、雅行。因而,我们从言谈举止的细微处做起,要求学生:学会说话——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有分寸、有礼节,公共场所不喧哗;学会走路——姿势端正,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精神饱满,公共场所守秩序,能礼让;学会整洁——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不乱丢,不乱吐,桌面整洁,书包整洁,房间整洁。
(2)“五名”工程:为了养成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儒雅的气质,我们要求人人学会吹奏陶笛,人人参与“梅文化节”活动,同时启动以“读名著、诵名诗、赏名言、唱名歌、听名曲”为主要内容的“五名”工程,让名曲、名歌充实学生的耳感,让名著、名诗、名言徜徉于学生的心田。
2.磨砺教育,铸造有强度的人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故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故《若干意见》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说儒雅教育是培养学生才气和雅气的话,那么磨砺教育则是锻造学生的元气和志气,“给玻璃加点钢”。
(1)岗位磨砺:校级有“小青梅社团”和“小梅花监督岗”的工作岗位,有小旗手和旗下演说员;班级有“扫地员”“擦窗员”“节电员”等各种岗位。通过这些岗位的设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磨砺的机会,使他们明白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承诺,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一份坚持。
(2)劳动磨砺:劳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更能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除了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外,我校还开展了技巧性劳动比赛,如制作、编织、剪贴等。这些劳动在付出一定的体力后,并不一定会取得成功,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3)体育磨砺:人人掌握一种球类运动技巧,春秋远足,冬天长跑,这是我校体育运动的常规要求。我们希望在体育运动中健壮学生的体格,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磨砺学生的意志。
(4)写字磨砺:“写字者,写志也”。写好一手字,必须得天天练习。这“天天练”正是意志的磨砺过程。因此,我们向学生提出了每天练字二十分钟的要求。
(5)社会磨砺:综合实践是一条无痕的德育之路。我们开展了“知我梅乡,爱我梅乡”实践活动,如茅湾里东周印纹陶窑址的考察、探寻抗英名将葛云飞足迹、布衣都督汤寿潜故居调查等,引导学生去“田间”调查访谈,去“书斋”搜寻资料,从而让学生拥有一份为家乡而自豪的美丽情感,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根据现代德育评价综合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以“梅花”为形,设立了“梅花奖”:评价内容(五星)——文雅、博学、才艺、体育、实践;评价方法——由学生对照各星的标准,自主申报,经大队部考核后确定;评价奖励——学生取得三星及以上的,分别授予“绿梅奖”“紫梅奖”和“红梅奖”,其中“红梅奖”获得者命名为“梅花少年”。
灼灼梅之韵,悠悠梅之情。我们怀抱着这样的想法:让校园有看不尽的梅态梅姿,吟不完的梅诗梅词,绘不完的梅骨梅品,歌不尽的梅韵梅魂,在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第二小学,浙江杭州,311253】
责任编辑/赵 煦